歷史上的文人的趣聞

王安石不愛洗澡。
李白劍術很高,逗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地。


歷史上的文人的趣聞


辛棄疾武功不賴,帶著三十幾人衝入敵軍之中抓叛徒,毫髮無傷。他有一首詩裡面有一句提過,逗醉裡挑燈看劍地。所以說這哥們絕非扇茬。
朱元璋在位時皇宮裡沒有御花園,有御菜園,所以說這老哥閒下來可能會去御菜園種地。
唐伯虎一生坎坷,遠沒有電影裡那麼精彩。後來被寧王選中當幕僚,本以為自己的人生迎來了專機,結果寧王要造反,唐伯虎知道這事成不了,想走不能走,於是就裝瘋,天天在寧王家裡裸奔。


歷史上的文人的趣聞


抗倭名將俞大猷著有一部《劍經》,也是個劍術高手,還到少林寺踢過場子。
日本刀在中國並不是什麼神器,而是人們買來當文物賞玩兒的。明代史載日本使臣來朝貢做貿易,五十把日本刀換一口中國鍋,所以說這寶刀的價格也忒便宜了。日本刀是鋒利,但由於太短,並不適合在戰場上用。
魏忠賢特別喜歡在腦袋上別朵花。
明代的太監管皇帝叫主子,或者老爺。太監等於是皇帝的家奴,有利用價值的時候飛揚跋扈,沒有利用價值了,一張紙條就送命了。
趙匡胤脾氣一上來會動手打大臣。
岳飛的兒子岳雲十二歲就跟著岳飛上戰場學習經驗去了,死時二十三歲。也是一代名將。
古代上朝並不是電視劇裡演的那樣在辦公,而是一種禮制儀式。散朝後各部官員回各部,才開始正式工作。試想一大幫子人站在宮殿外(宮殿裡站不下)怎麼可能工作呢看所以史書上抨擊皇帝不上朝其實並不是多大的罪過,懈怠政事才是關鍵。天天舉行這麼個儀式太煩了。後來就改成大朝小朝了,有三日一朝,五日一朝的。天天來一回都得累死,就好像一個學校天天搞升旗儀式。


明仁宗朱高熾是給大臣李時勉氣死的。明代的大臣都很有意思,經常懟皇上,要麼是聯合起來懟皇上。由於繼任的皇帝們沒有創業的皇帝的那種工作勁頭,經常懟不過。所以才會關門放太監,讓太監和大臣懟。

歷史上的文人的趣聞


在科舉制還沒被髮明以前,過去官職都是世襲的。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弟弟年紀輕輕就做了高官,但這哥們也不好好上班,都不知道自己是幹嘛的。人們問他你到底是幹什麼的,他見自己的辦公所在地有很多馬,就說我大概是個管馬的。


太奸臣蔡京的書法非常好。
明代的當代手工藝製品比古董還貴,在過我僅此一朝是這種情況。
明朝鬧倭寇,倭寇頭子叫王直,就特麼是中國人。王直就是安徽的。
清軍入主中原後,中原遍地剃髮易服,但朝鮮還保留的是明朝那一套。以至於朝鮮使臣一來中國,中國官員和老百姓看到他們的穿著以後都淚流滿面。不少官員都偷偷借這些使臣的衣服穿。所以說韓國人對中國人的蔑視,大概從那個時候就開始了吧。
都說明朝特務治國,東廠錦衣衛晝伏夜出。那麼這些特務除了替皇帝抓人還幹什麼呢看東廠會查訪物價,比如某年某月某日,雞蛋多少錢一斤,並且會對皇帝進行詳細的彙報。錦衣衛會養大象,以壯觀瞻。明穆宗好吃果餅,讓親信太監去買,這哥們就趁機黑錢,穆宗問你這果餅多錢,他就說很貴。穆宗微微一笑說,放屁,這果餅是哪區哪街哪家產的,五錢一個,你還想蒙老子。嚇得這貨再也不敢了。
過去的高麗政權很強大,北方遊牧民族不光對中國朝貢,對高麗也朝貢。今天朝鮮韓國之所以變那麼小,都是因為我們的老祖宗孜孜不倦的對人家發動滅國戰爭。雖然沒把他們打死,但最終打殘了。明初的時候朝鮮還叫高麗,揚言要征服中國,派大將李成桂出兵。這哥們掂量了一下自己的實力,覺得不太可能,於是乎殺了個回馬槍造反當大王了,太祖龍心大悅,說好個乖兒子,以後就改名叫朝鮮吧。李氏朝鮮就誕生了。

古代大臣雖然說起話來文鄒鄒的,但著急也是會約架的。比如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的楊慎曾就集結百官,準備在左順門把自己的政敵張璁截住打一頓。張璁聽到風聲就避開了,結果他小弟桂萼被這幫人追了一路,要不是跑的快這頓打就挨定了。
明武宗朱厚照給自己起過一堆馬甲,比如什麼大寶,大慶法王等。最牛的還是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朱壽。他堂弟明世宗朱厚熜更狠,直接來了個無極太上大羅天仙紫金長生聖壽掌五雷大真人玄都鏡萬壽帝君。
明代歷史上有個人叫沈惟敬,特別神奇,是個大忽悠,代表明朝和日本談判,日軍那邊的代表是小西行長。沈惟敬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滿口答應了他的條件,這哥們一激動就到中國來了,結果一看完全不是那麼回事,都是沈惟敬瞎答應的,中國這邊根本不同意他那些條件,反而要日軍退出朝鮮云云,他身在中國沒辦法,就也是滿口的答應。等回國後他怕不好對豐臣秀吉交差,於是騙豐臣秀吉說中國啥都答應了。兩國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一看談的挺好,都很高興。這倆人強行唱雙簧,最後因為事情敗露都被處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