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留遺憾的告別,要練習多久才夠?

不留遺憾的告別,要練習多久才夠?

不留遺憾的告別,要練習多久才夠?

\\ Leaving and Waving /

要花多久,我們才能漸漸學會,不帶遺憾地告別?

在練習27年之後,來自美國的攝影師Deanna Dikeman好像找到了一點答案。

不留遗憾的告别,要练习多久才够?

90次的“揮手告別”

不留遗憾的告别,要练习多久才够?

Leaving and waving, 7/1991 © Deanna Dikeman

“我想拍下那一刻,因為我越來越意識到,這樣平和的日子,不會永遠持續下去了。”

你離開家的時候,會跟父母告別嗎?

一句簡單的“我走了喔”,還是仔細看著他們的臉,認真揮揮手?

這個關於“揮手告別“的照片故事,從1991年平常的某一天、某個平凡的小鎮就這麼開始了——攝影師Deanna Dikeman,隨手拍下了爸爸媽媽站在家門前,向她揮手告別的一幕。

第一次按下快門時,Deanna沒想太多,“我拍照,只是為了緩解離別的傷感。”到後來,照片越拍越多,她無意中記錄起了一場漫長的告別。

不留遗憾的告别,要练习多久才够?

Leaving and waving, 12/1997 © Deanna Dikeman

有些東西在鏡頭下如跑馬燈般快速變化,比如,照片一角的baby boy,不知不覺間,已經從嬰兒座椅坐上了副駕駛的位置。

有些東西十年如一日,爸爸常年愛穿深色棉襖,媽媽熱愛明亮的洋裝,每次他們將女兒送出門外,總是互相攙扶著,大笑、飛吻、浪漫擁抱。

還有保持乾淨的車道和修剪整齊的草坪,多虧了爸爸的勤勞打理,掛在路燈上的聖誕裝飾,是媽媽的節日傳統……

這些生活的碎片平常誰也不會在意,回過頭看,卻也正是這些珍貴細節,定義了“家”的模樣。

不留遗憾的告别,要练习多久才够?

Leaving, 8/2015 © Deanna Dikeman

就這樣,Deanna花了27年的時光,一張一張,一次一次,拍下了正正好90次的揮手告別。直到有一天,車窗外,只剩下媽媽一個人落寞的眼光。

再後來,車道上空空蕩蕩,一個人也沒有了。

在2017年母親的葬禮之後,Deanna架起三腳架,最後一次拍下了父母家的車道。

不留遗憾的告别,要练习多久才够?

Leaving, 10/2017 © Deanna Dikeman

無論多少張照片、多少的捨不得,都不能阻止生離死別的到來。但這些回憶和感情證明了,我們曾經在這個世界上如此存在過,被愛過。

那些註定要消失的東西,也因此換了一種形態,繼續存在於我們的生命。

不留遗憾的告别,要练习多久才够?

打動世界的家庭相冊

不留遗憾的告别,要练习多久才够?

Leaving, 10/2000 © Deanna Dikeman

“我發現我最感興趣的,還是日常生活裡那些屬於私人的時刻,是這些時刻為我們定義了家庭、安全感和歸屬感。”

小時候的Deanna,最喜歡把爸爸送的Kodak Brownie傻瓜相機掛在脖子上,到處亂跑亂拍。

後來才發現,外面世界的精彩,遠不敵眼前人的可愛。

從1986年以來,Deanna陸陸續續用鏡頭細心收集了發生在身邊的成長、衰老、愛和消逝。包括上面提到的“揮手告別”系列,都屬於“Relative Moments”項目的一部分。

不留遗憾的告别,要练习多久才够?

Leaving, 11/1995 © Deanna Dikeman

有趣的是,Deanna的爸爸媽媽從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好拍的,他們不過是美國小鎮上的一對老夫老妻。甚至起初在Deanna拍攝時,還不時遭到媽媽的“抗議”。

但如果,媽媽有機會重新再看一遍這27年來的照片,她一定會和Deanna一樣相信,那些曾經以為不值得一提的東西,到現在回憶起來,都是閃閃發亮、千金不換的。

如果我們早就意識到這一切,一定都會想好好珍藏起來,不希望在失去以後才後悔吧。

不留遗憾的告别,要练习多久才够?

Leaving and waving, 8/2004 © Deanna Dikeman

如今這些“普通”照片,也躍出了家庭相冊,登上了《The New Yorker》,被更多人看到,觸碰到更多柔軟的心。

這個發生在遠方的小鎮的故事,我們竟不覺得遙遠或陌生。

或許是因為,我們生命中都被這樣溫暖、又帶點哀傷的眼神注視過,只是當時沒發現,於是就這麼被時光不回頭地、悄悄地帶走了。

不留遗憾的告别,要练习多久才够?

Voicer專訪Deanna Dikeman

不留遗憾的告别,要练习多久才够?

Leaving and waving, 12/2002 © Deanna Dikeman

我們實在太喜歡這一系列的照片了,覺得照片背後的故事還是交給攝影師自己敘述是最合適。

我們聯繫了攝影師Deanna阿姨,最近,這系列作品讓她受到了大量關注,但她十分克制地接受採訪,這可是她花了27年記錄的生命中最親密的照片,可以理解,她絕對不捨得讓它們隨意氾濫。

現在,和我們一起認真讀讀Deanna樸實而真誠的答案吧。

Q:Hi Deanna,你最近在密蘇里州還好嗎?

A:我很好,謝謝你。最近因為新冠肺炎,就在家裡待著。

Q:我們看了你的作品“Leaving and Waving”很感動,是什麼觸動了你開始拍攝呢?

A:第一次拍攝只是一張拍著玩的快照。我用的是柯達彩色膠捲,畫面的顏色非常豐富。有藍天、綠地和紅房子,我媽媽穿著粉色上衣和藍色短褲,還有我父母的微笑,以及他們揮手間流露的愛。

Q:當你拍照時,你的父母會說什麼呢?他們會不會任性地說,怎麼不好好告別還在拍照?

A:他們倒是不介意我給他們拍照。我會先和他們抱抱、親吻並說“再見”,接著拍幾張照,然後放下相機,再次和他們揮手告別,最後才驅車離開。有時候我也會輕輕地鳴笛,用嘟嘟聲表示“我要走了喔”。

Q:你是否有跟父母提前說好,還是出其不意地捕捉?

A:一開始的時候,我只是隨手拍拍,因為離開他們讓我有點傷感。但過了幾年,拍照變成了一種習慣,他們也知道我要走的時候會拍一些照片。我覺得這也讓我們都學會了更好地告別。

Q:對哪次告別的記憶深刻?

A:我爸爸離開後的第一次拍攝是最難的。還好有我姨媽在,所以我媽媽在家門口送別我時,還不至於太孤單。另一次非常難過的拍攝,就是在我媽媽去世以後,我驅車離開時,屋子前面空蕩蕩的,再也沒人向我揮手告別了。

不留遗憾的告别,要练习多久才够?

Leaving, 11/2015 © Deanna Dikeman

Q:你說過和父母告別時,拍照有助於緩解你的傷感,那麼這些照片對於你和家人的關係有什麼影響嗎?

A:起初我爸媽並不理解為什麼有人會對他們的照片感興趣,他們只是一對住在美國中部小鎮的老夫老妻而已。但最終,我覺得他們意識到(我也一樣),他們的照片代表了家庭對我們所有人的意義所在。

而隨著時間的流逝,照片所承載的意涵也就更重了。我們漸漸懂得,父母不會陪伴我們一輩子。對我而言,這些照片是把他們留在我記憶裡的一種方式。而很多觀眾也告訴我,這些照片也讓他們想起了自己的父母和祖父母。

Q:是什麼讓你堅持拍攝這個系列27年之久?

A:這些年我一直堅持,是因為我熱愛攝影,而且我知道,以後我會回過頭再看這些照片的。我收到了一些來自策展人和專業藝術人士的鼓勵,他們覺得我的照片很有趣也很有意義。

Q:你覺得拍攝這麼多年以來,父母最大的改變是什麼?

A:我看到的最大的變化之一,是他們的姿勢,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背越來越駝了,以前的照片裡,他們站得可挺拔了。

Q:除了“Leaving and Waving”,你有很多作品是記錄生活場景的,在這些容易被忽略的平凡日常中,你渴望尋找、並珍存的是什麼?

A:我覺得拍攝稀鬆平常的生活很有意思,在日常的家庭生活拍照,周遭大都是平淡無奇的,這反而是一個很有趣的挑戰。

Q:每一個離別時刻都那麼短暫,卻能永遠地留在人心底,你認為拍出一張能感動人的照片的秘訣是什麼?

A:那些照片都是我用真心,並且帶著滿滿的愛去拍攝的,也許這就是我能拍出一張觸動人心的照片的秘訣吧。

Q:看到最近你開始拍攝兒子的身影了,這會是“Leaving and Waving”的續集嗎?

A:是的,你說對了!我兒子最近也開始對我揮手告別了,我們每次見面後都會拍下一張照片。他現在長大了,住在自己的公寓,而這些照片讓我在他離開的時候,沒那麼難過了。

不留遗憾的告别,要练习多久才够?

Leaving and waving, 8/2006 © Deanna Dikeman

告別從來不是一個輕鬆話題,也找不到十全十美沒有缺憾的漂亮解答。但就像我們不會等到準備萬全再去愛一樣,告別也總要在磕磕絆絆的日常裡反覆練習,學著做到更好。

而Deanna給我們最好的建議就是,認真對待每個平凡的日常,因為當你失去以後,你會發現它比什麼都珍貴。

你最想留住、卻沒能留住的那個瞬間是什麼?今天讓我們當你的樹洞吧~

All images © Deanna Dikeman

deannadikeman.com

你還可以看看《The New Yorker》

對Deanna Dikeman的報道

newyorker.com/culture/photo-booth/a-photographers-parents-wave-farewell

撰文 - Freda

採訪 - Nikki

Presented by

- ABOUT VOICER -

創意內容品牌、在線雜誌VOICER

致力於分享生活和設計之美

- SAY HI -

hello[a]voicer.m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