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觸經濟”觸發,無人零售的風口回來了?

受疫情影響,“無接觸”服務火了,在不得不出門購物、取貨的時候,人們更願意選擇無人貨櫃和自助結算設備,而這也成了不少人想要抓住的商機,無人零售似乎又火起來了。


“非接觸經濟”觸發,無人零售的風口回來了?


無人零售一直都是前沿話題,從最傳統自動售賣機起步,迅速掀起無人貨架、無人商店的熱潮,經歷了大起,也經歷了跌落的過程。疫情期間,“無接觸”服務躥紅,被冷落的無人零售能再度成為風口嗎?

疫情下的無人零售現狀

目前,二、三線城市對於無人零售項目的需求更多,甚至有人想要開啟無人零售口罩的智能櫃,因為口罩的特殊材質,以及在疫情過後的需求量不穩定等原因,這似乎看起來不大現實。由於疫情影響,無人零售項目的推進並沒有那麼順利,無人便利店也因疫情期間的交通管制面臨著停業的困境。


“非接觸經濟”觸發,無人零售的風口回來了?

疫情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無接觸配送、無接觸服務等“非接觸經濟”正在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相較於疫情之前,消費者對無人零售的接受度變高了。如何根據新的需求佈局自身的無人零售應用場景,或許是無人零售玩家們的新機會。

無人零售在國內發展至今,還繼續堅持的企業並不多了。2017年,是資本最青睞無人零售的一年,那時候,無人零售還是一個炙手可熱的領域,阿里、京東、蘇寧等互聯網巨頭也開始在無人零售領域進行嘗試、接連推出無人店的項目,但在這近三年裡,並沒有非常成功的項目,似乎像一陣風吹了過去,無人零售就快速進入寒冬。

無人零售的價值

個人覺得,無人零售最先改變的不是人們的生活,而是零售行業的成本結構。零售行業招人難的問題一直在,除非是“自己守店”,外聘員工很難,員工穩定性也不夠,人工成本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大問題。

而無人零售,基本不需要員工,只需要一個補貨人員和客服,這些都是可以招兼職的,並不需要太多的人工成本。


“非接觸經濟”觸發,無人零售的風口回來了?

對於消費者而言,他在乎更多的是商品夠不夠划算,以及夠不夠便利。對於一家普通商超來說,基本客流就在800米範圍內,每天要付的各種成本,算起來,的確比無人零售要貴得多。

如果將來,無人零售普及,省掉普通商超的那些不必要的成本,也能達到便利消費者的目的,那麼商品的價格將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消費者選擇無人零售便利店的可能也就大了。

除了目前還在摸索階段的無人零售,傳統的商超也在通過技術進行智慧化、數字化升級,例如在收銀區設置人工通道、自主結算、掃碼購等多種結算方式,以及更新作業工具,實現數據化管理庫存等,通過更新軟件、硬件等方式提高效率、解放人力。


“非接觸經濟”觸發,無人零售的風口回來了?


無論是傳統零售,還是無人零售,從業者都越來越深刻意識到,“無人”不是最終目的,而是減少人工、降低成本的手段。“零售”依舊是不變的本質。

一方面,短期內,無人零售的需求會增加,但長期來看,影響並不是那麼大,歸根結底要看所提供的產品是否滿足消費者的核心需求。另一方面,不得不說,疫情的影響下,無人零售又再次回到大眾的視線,這次的無人零售承擔的不止是人工成本的減少,還有“非接觸經濟”的帶動,人們對於自我的保護意識等因素,推動其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