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內功三步練法之腰功

太極內功三步練法之腰功

一、腰功的訓練方法

腰功,是楊式內功太極拳三步功法中的第一步,是“煉精化氣,” 以腰變手的開始。只有把腰練活了,如同一個球,才能真正的做到以腰變手。所謂的“以腰變手,”是指手的每一微小變化、動作,都是腰的驅使做出來的。腰功的重要性,太極先哲們在其論著中有很多論述,至今仍是內功太極拳修煉者,修煉腰功的指導思想。王宗嶽的《十三勢歌》中指出:“十三總勢莫輕視,命意源頭在腰隙;刻刻留意在腰間,腹內松淨氣騰然。” 武宇襄在《十三勢說略》中說:“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 和“氣如車輪,腰如車軸。”以上論述說明,“腰” 在內功太極拳中的重要性。如果不把“腰” 練好,所謂的太極內功就沒有根基。只有把腰練出來,才能談得上內功太極拳的功和勁的問題。如果撇開或者繞過腰功,這步築基功的訓練,就不可能練出沾、連、粘、隨的懂勁功,當然也就更談不上其他什麼太極內功了。所以,要想學到內功,首先必須將腰功練好。腰功的訓練方法主要有:(1)吊腰法(2)單操練腰法(3)輔助練腰法(4)盤拳練腰法等。

內功太極拳所練之腰(中醫稱之為督脈,或稱命門),指的是人後背的兩條背肌。通過腎臟外邊的兩條肌肉的鍛鍊,從而強化腎臟功能,又可擴展丹田氣勢。它的中心點,在人的肘彎部的平行線上即是(如圖5-1、5-2)。要求把腰要練活了,使兩條背肌不僅可以上下動、左右動,而且可以前後動。在盤拳時,手與腳的任何動作,都必須要在腰的支配引領下進行。腰動多少,手腳就動多少,過與不及都不行。剛開始,練拳掛腰時,可能不能掛的那麼多,不要緊,慢慢去體會,是否掛上腰了,一點一點增多,待到整套拳都能用腰盤下來了,方能達到內運外動的太極內功的運動要求。

(1)吊腰法:身體站立,兩腳平行拉開,略寬於肩,兩膝微彎曲,上身微下俯,兩臂自然下垂,周身放鬆,意念想著兩條背肌,自然呼吸,舌抵上顎。左側腰向上提,左腿膝關節,隨之稍直,右腿膝關節彎曲,彎曲的幅度大一些,兩臂隨之自然擺動;隨之,用意念帶動右腰向上提,右腿膝關節,隨之稍直,左腿的膝關節,稍彎曲的幅度大一些。(如圖5-3、5-4、5-5)。如此循環反覆,毎次做20~30下為宜。

太極內功三步練法之腰功


太極內功三步練法之腰功


太極內功三步練法之腰功


太極內功三步練法之腰功


太極內功三步練法之腰功


注意:在練習吊腰時,肩、胯、膝一定要放鬆,意念必須牢牢的想著腰。只能是腰先動,肩與胯要隨腰而動,兩腿要隨腰的上提、下落,進行虛實的互換。

(2)單操練腰法:是指單獨反覆做一個動作的練習方法,叫作單操,也稱單操手。身體站立,微下蹲,向前邁右腳,呈右弓步,兩腳尖相距1.2尺左右為宜;右手臂向前上方抬起,沉肩墜肘,似直非直,似屈非屈,掌心斜向外,指尖斜向上,高與上額略平,左手臂自然向下垂放,眼神平視遠方,意念展開的同時,要牢牢想著

腰。意念向遠方鎖定一個目標;腰向後拱、下沉,左腿膝關節彎曲,重心落在左腿,右腿呈虛步;腰上提,走弧形,用意領腰,去摸遠處的目標。隨拱腰上提,虛實互換(如圖5-6、5-7、5-8)。如此反覆,毎次做20—30下為宜。然後在左側練習,方法同右側相同,也可以用雙手練習。

太極內功三步練法之腰功


太極內功三步練法之腰功


太極內功三步練法之腰功

注意:在做單操練腰時,周身要放鬆,下額微收,尾閭中正,意念領腰要走上弧線,不要挺胸,要注意腿的虛實轉換。

(3)輔助練腰法:是指在進行練腰時,藉助一些輔助工具幫助練腰的一種訓練方法。如:椅子,自行車等。藉助這些輔助工具進行練腰,要求意念必須牢牢想著腰。

(4)盤拳練腰法:是指在練拳時,用腰盤拳,每一個動作及轉換過式,都必須用腰引領的一種訓練方法。用腰盤拳,可以感悟“合四梢”,“以腰代手” 的感覺。這對於迅速提高練腰的速度,是大有幫助的,併為以後推手進行準備。盤拳是練知己之功,推手是練知彼之功,所以,盤拳練腰法,是以後進行推手的最有效的捷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