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別姬:活著是最大的勇氣

霸王別姬:活著是最大的勇氣

公號ID:lahen0923


電影《霸王別姬》的結尾,程蝶衣自刎在舞臺上。

說好從一而終,那便是真真切切的一輩子。少了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

陳凱歌圓了程蝶衣這份痴情。

李碧華的小說裡,結局卻是另一番情景。

霸王逃難,沒有在江邊自刎,段小樓從福建水路偷渡到了香港,面目模糊苟且活著,一晃便是幾十年過去了。

這一天,為著消磨時光,他從灣仔坐車到筲箕灣,途經北角新光戲院,赫然看見程蝶衣三個字。

兩人再見面時都是六十多的糟老頭子,段小樓一直未婚,程蝶衣倒是找了個茶葉店裡頭辦公的做妻子,組織上安排的。

兩人到深夜歇場的劇院裡,最後演了一場霸王別姬。

唱到最末深情處,虞姬心一橫,咬牙劍向脖子抹去,隨即摔倒在臺上,血一滴一滴地濺落在地。

程蝶衣非常非常滿意,掌聲在心頭響起。回不去,也罷,不如了斷。

段小樓搖醒了他,師弟!戲唱完了。燦爛的悲劇已然演完,華麗的情死只是假象。

唱完這出戏,程蝶衣隨團回國去了,有妻子有一個家在等著他。段小樓留在香港,滿腦子想的是找一間房子,一個立錐之所。

兩人繼續著自己的生活,養著殘生,就這麼一天天地枯萎老去。

什麼家國恨、兒女情,什麼從一而終一輩子,都不打緊了,都不再想了。

活著,活著,這就夠了。

電影裡的程蝶衣是幸福的,一生悽苦,終於在死這件事上得償所願,如那明媚忠誠的妃子,死在君王的悲嘆裡,死得傳奇,死得絢麗。

而小說裡的程蝶衣,甘願苟且,屈服現實,卑微而麻木,委瑣而氣短。

但他若是想活著,誰又能說他有什麼錯呢?

電影講的是幻美的情意,小說寫的是凝重的生活。

慘淡現實裡的人們,或許如同餘華筆下的福貴,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昨日鮮衣怒馬,今朝衰敗傾頹,悲苦無常等閒事,雖九死仍要一生。

莊子盤腿坐地,鼓盆而歌。活著,活著,就是要活著。

兩個白頭蒼蒼的老人再相遇,能有機會唱完最後一場戲,也算是美滿了。本來以為一個流落在香港,一個發配去酒泉,關山萬里,不可逾越。

一生的榮耀起伏、顛沛流離,都是過往雲煙,刻骨銘心的愛恨情仇,早輸給了蕭瑟淒涼的生活。


死很容易,但非常讓人惋惜。

留下一個美麗的背影,悽美的故事,十六年來,年年被人憑弔,掬一把傷心淚。

活著,卻是最難熬的,需要最大的勇氣。

《基督山伯爵》最後一個片段,伯爵的朋友馬克西米利安以為愛人慘死,肝腸寸斷,準備殉情。

伯爵卻命令他一定要活下去,咬著牙活下去,哪怕每天都是在悲痛中煎熬,也要活下去。在地獄裡熬過了一個月後,馬克西米利安奇蹟般地等來了愛人的迴歸。

伯爵在給他們的書信裡寫道:

世界上既無所謂樂或也無所謂痛苦,只有一種狀況與另一種狀況的比較,如此而已。只有體驗過不幸的人能體會大的樂。我們必須體驗過死的痛苦,能體會到生的快樂


只有活著,才會有新的機會,得到命運的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