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羊食子”,是樂羊殘酷,還是吃瓜群眾無情

魏文侯手下的名將樂羊,消滅了中山國。然而“樂羊食子”的故事卻讓這位名將備受爭議。回顧歷史,我們看看樂羊真的很殘酷嗎?

樂羊本是大臣翟璜的門客。公元前408年,中山國國君姬窟發兵進攻魏國,來勢洶洶。插播一下,這個中山國當時被稱為戰國第八雄,很有一定的實力。魏文侯趕緊召集群臣商議退敵之策。謀士翟璜說,我的門客樂羊很有軍事才能,可以領兵作戰。但是,讓樂羊領兵,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那就是樂羊的兒子樂舒當了中山國的將領,這個樂舒也是蠻厲害的,曾經殺死了翟璜的兒子翟靖。所以翟璜推薦樂羊領兵的目的也是有爭議的,不過,樂羊的確有能力。魏文侯的度量那是沒的說,他信任翟璜,讓樂羊擔任大將率軍討伐中山國。好了,國難當頭,伯樂推薦,國君任命,樂羊怎麼辦?只有披掛上場對吧。樂羊率軍打中山沒有問題吧?

樂羊剛剛出兵的時候,敵軍勢頭正猛,於是樂羊採用了緩兵之計,尋找勝敵的機會。這時候,朝中舉報信就一封一封地遞到魏文侯的辦公桌上,有人說他的貪生怕死、貽誤軍機,有人說他跟兒子串通,有意反叛。這種情況好眼熟是吧,但結果不同,魏文侯沒有發十二道金牌撤換樂羊。後來,樂羊找到機會大舉進攻。中山國君一看情況不妙,這個樂羊不好對付,於是把他的兒子樂舒抓起來,威脅樂羊:如果你不推兵,我就殺了你兒子。這個時候,樂羊怎麼辦?退兵?當然不行,對吧?樂羊繼續進攻。中山國君真的就把樂舒給烹殺了,然後命人送一碗湯給樂羊。以為這下樂羊肯定崩潰了,不料樂羊當著使者的面將肉湯一飲而盡。隨後,全面進攻,大破敵軍,而且乘勝追擊,用了三年的時間徹底滅了中山國。

“樂羊食子”,是樂羊殘酷,還是吃瓜群眾無情

這時候,說樂羊貪生怕死、貽誤軍機的沒有了,說樂羊跟兒子串通、有意反叛的也沒有了。但是總要說點什麼吧?大臣睹師贊說,連兒子的肉都吃,太殘酷了!後世也有許多人說樂羊太過冷血、太殘酷。這就是吃瓜群眾,他們永遠都是正確的。問題是,你起了什麼作用呢?如果換做是你,你又該怎麼辦呢?痛哭?崩潰?撂攤子?可惜的是,吃瓜群眾不會思考這樣的問題,因為他們不會擔責任,所以根本不會面臨這種撕心裂肺的選擇。不做事,永遠正確。

其實,這個故事中,的確有人很殘酷、很流氓!誰呢?中山國君姬窟。樂舒是中山國的大將,把自己的將士烹殺了,煮成湯,送給樂羊喝。而對於樂羊,兒子已經死了,能夠怎麼辦呢?傷心是肯定會的,但他面臨殘酷的選擇:屈服還是隱忍。將肉湯飲下,一方面是隱忍之舉,更重要的是表示了克敵制勝、絕不屈服的決心,對穩定軍心,鼓舞士氣,而讓敵方死心,應該是有好處的。但吃瓜群眾不可能設身處地,他們只要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指責母雞的蛋不圓就行了。這樣說來,殘酷冷血的不是樂羊,是中山國君,還有吃瓜群眾!

後來,樂羊攻克中山得勝回國,向魏文侯彙報戰況。魏文侯命人把群臣告狀的奏摺拿上來,發現整整有兩大箱。吃瓜群眾的數量與耐心讓人佩服!樂羊大驚失色,叩拜文侯說:“中山之舉,非臣之力,君之功也。”

攻取中山,的確由於魏文侯的寬容大度,但主要的功勞還是樂羊的,而且還包含了樂羊撕心裂肺的選擇。“樂羊食子”,不是因為樂羊殘酷,倒是吃瓜群眾的無情一覽無餘。您怎麼看呢?

“樂羊食子”,是樂羊殘酷,還是吃瓜群眾無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