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類公共基礎知識:生產要素-經濟常識

生產要素是指廠商為生產物質產品所需投入的各種經濟資源。

在西方經濟學中,一般認為生產要素有四種:土地、資本、勞動、企業家才能。

1.土地(N):在經濟學中是廣義的,即生產中所使用的,自然界所提供的自然資源。

2.資本(K):用於生產過程的一切資本品。

3.勞動(L):一般指被僱傭的工人的生產勞動。包括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

企業家才能(E):包括組織上述生產要素進行生產和創新活動以及承擔企業經營風險等等。主要指廠商。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技術、信息也作為相對獨立的要素投入生產。這些生產要素進行市場交換,形成各種各樣的生產要素價格及其體系。

生產要素進入市場配置資源,自然會形成資本要素價格、土地要素價格和勞動要素價格。土地、勞動、資本等生產要素的價格形成與變動,具有兩重性質。一方面,生產要素既然已經商品化,其價格形成和變動就具有一般商品的性質和規定性,其價格形成和變動過程就與普通商品的價格形成和變動過程具有共同之處;另一方面,生產要素雖然是商品,但畢竟是特殊的商品,其價格形成與變動必然具有自身的特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