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航空業成就GE增材,中國航天崛起能否再造鉑力特?

美國航空業成就GE增材,中國航天崛起能否再造鉑力特?

撰文丨喬浩然

航天航空領域一直是科技發展的最前沿,聚集了一個國家眾多的高精尖技術。因此,航天科技水平也是國家工業實力的體現。

作為航空航天領域的技術結晶,時下最新升空的飛行器中的許多重要零部件——如C919大型客機發動機中的“燃油噴嘴”、航天衛星上的“支架”——都是由金屬3D打印技術製造。這在十幾年前,還只能出現在科幻小說中。

科創板3D打印第一股鉑力特(688333)就是研發金屬3D打印技術中的佼佼者,自2011年成立起便專注於工業級金屬3D打印。目前,鉑力特已經自主研發了十餘個型號的3D打印設備,其3D打印零件產品也已經應用於民用飛機、先進戰機、無人機、新型導彈、空間站和衛星等高精尖領域。

近幾年,鉑力特發展迅速,2016年至2019年,該公司營收從1.6億元增長至3.2億元,複合年均增長率達到26%。

但是,如今70%的3D打印企業都面臨虧損。這種局面之下,鉑力特將如何保持盈利?同時,在國內蓬勃發展的航空航天產業強勢驅動下,其能否成長為本土金屬3D打印巨頭?

“買”出來的3D打印巨頭

所謂金屬3D打印,又稱金屬增材製造,是3D打印技術的分支,由於可以快速製造複雜精密構件,還可以降低材料成本、減輕材料重量,這一技術被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汽車工業、船舶製造、能源動力、醫療健康等眾多前沿科技領域。

縱觀全球金屬增材製造市場,目前行業頭部公司主要包括:德國EOS、美國3D systems(DDD.NYSE)、德國SLM solution(ETR: AM3D)以及美國GE增材(GE.NYSE)。如果分析已上市的3D systems和SLM solution的財報,就會發現它們2018年都處於虧損狀態,分別虧損4600萬美元、1338萬歐元。

反觀鉑力特,雖然營收規模與3D systems和SLM Solution仍有一些差距, 但其淨利潤在2016年至2019年間一直保持增長,從3132萬元增至7361萬元。

利潤能保持增長也得益於鉑力特與航空航天領域的緊密結合,目前,鉑力特過半的營收都來自於航空航天領域,2018年該公司在航空航天領域營收1.8億元,佔總營收的62%。

值得注意的是,營收的一大部分也來自於3D打印定製化產品,2018年鉑力特3D打印定製化產品貢獻了該公司42%的營收。

美国航空业成就GE增材,中国航天崛起能否再造铂力特?

這也讓鉑力特和美國GE增材有了一些相似之處。有趣的是,鉑力特與GE增材製造公司曾於2017年和2018年先後獲得“全球3D打印OEM獎(企業)”。

美國GE增材是一家全球領先的金屬3D打印裝備及服務供應商,與鉑力特不同,GE增材單從名字上就能看出其與通用電氣有著必然的聯繫,而它也正是通用電氣這個市值超過600億美金的龐然大物在3D打印領域的部署企業。

這個創立於1892年的世界最大技術和服務業務跨國公司,經過百年的發展,其業務已經涵蓋了航空發動機、電氣設備、航空服務、工業系統等多個領域。

而GE增材的發展一直依託於GE航空這個強有力的“靠山”,航空發動機燃油噴嘴也是GE增材實現快速發展的“誘因”。

燃油噴嘴是發動機燃燒室中的關鍵零部件,它決定了燃油的穩定燃燒以及燃燒效率。

2010年,GE航空成立增材製造部門,在2012年GE成功用增材製造的方式製造了第一個燃油噴嘴,而為了保證服務穩定性,財大氣粗的GE開啟了在3D打印領域的瘋狂收購。

2012年GE先是收購Morris Technologies,使其初步具備了一定的3D打印技術服務能力;2013年,收購意大利航天公司AVIO,掌握了“電子束選區熔融技術”技術,並用於製造鈦鋁合金低壓渦輪機葉片;

2016年,GE先後斥資6.85億美元以及5.99億美元收購了兩家世界領先的金屬3D打印公司,瑞典Arcam與德國Concept Laser。隨後,在整合了行業眾多優質資源後,GE Additive公司(GE增材)成立。

至此,GE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3D打印廠商,也完成了從增材製造應用向增材製造裝備及服務供應商的轉變。如今,GE增材已經打印了超過3萬個航空發動機燃油噴嘴,並實際應用於其最先進的“LEAP發動機”中,空客A320 NEO、波音737 MAX和中國國產C919大型客機都採用了Leap引擎。

GE的成功可以複製

雖然,大規模的收購讓GE快速切入金屬3D打印領域,併成為這一領域的領頭企業,但這一切的背後,GE航空功不可沒。

GE航空是世界領先的民用、軍用、公務和通用飛機噴氣及渦槳發動機、部件和集成系統製造商,全球每2秒鐘就有一架應用GE發動機技術的飛機起飛,而它的發展也可以看作是美國航空產業發展的縮影。

100年前,從GE研發的渦輪增壓器首次解決飛機發動機在高海拔地區性能減弱的問題開始,GE正式進入航空領域。隨後,GE航空相繼創造了很多“第一”,其研發了美國第一臺噴氣式發動機、世界第一臺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旗下CFM56系列發動機更是成為航空史上首個實現10億飛行小時的發動機系列。

可以說,GE推動了美國航空產業的發展,而美國航空產業也成就了GE航空。百年的資源積累,讓GE增材能夠與自身產業快速融合,與其他金屬3D打印公司為了業務四處奔波不同,僅僅是來自GE航空的需求就足夠競爭對手“眼紅”,不僅如此,GE醫療、GE工業也將繼續推動其3D打印業務發展。

與GE增材不同,市值僅37億元的鉑力特背後並沒有其他強大的業務線支撐,資金實力也不足以整合收購業內巨頭。但相同的是,它們都背靠各自國家的航空航天產業,而鉑力特的客戶也是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等在中國航空航天領域擁有壟斷地位的超級巨頭。

除此之外,我國在航空航天領域地的全力追趕,也給了鉑力特一個成長為世界巨頭的機會,GE航空正是抓住了同樣的機遇才奠定了當前的市場地位。

先看民用、軍用飛機領域,根據《World Air Force 2018》報告統計數據,中美兩國的航空裝備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從數量上看,中國軍用飛機數量僅為3036架,而美國軍隊飛機數量高達13407架。我國軍機更新換代,飛機種類、數量提升空間巨大。而民用飛機市場同樣擁有巨大潛力。據中國商飛預測,未來二十年,中國航空市場價值約1.4萬億美元。

再看航天領域,在過去的2019年裡,中國的航天發射總次數達到34次,連續兩年成為全球年度航天發射次數最多的國家。2020年也被稱之為“航天超級年”,這一數字將有望突破40次。不僅如此,北斗導航衛星全球系統、探月工程、載人空間站等重大航天計劃的穩步推進,也讓中國航天產業的前景一片光明。

眼下,鉑力特金屬3D打印設備的技術參數已經基本追上世界巨頭德國EOS公司同類產品水平,其所生產的S500、S600等大型SLM設備解決了我國大型航空航天精密複雜構件的生產製造瓶頸問題;S310型號設備也通過了空中客車公司認證,成為空客A330機型增材製造項目主要設備。

同時,鉑力特增材製造的零件已經批量應用於7個飛機型號、4個無人機型號、7個航空發動機型號、2個火箭型號、3個衛星型號、 5個導彈型號、2個燃機型號、以及1個空間站型號。

接下來,隨著我國航空航天產業的不斷髮展,鉑力特受益可期。除此之外,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在其他工業領域也將為鉑力特帶來巨大的“舞臺”。金屬加工所及之處,3D打印都有機會。

美國航空航天的發展,成就GE航空和GE增材;而與美國的差距,讓國內航空航天領域金屬3D打印市場的需求缺口遠遠超過美國,這也將催生出中國金屬3D打印世界巨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