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武校男童被毆致死背後,培養孩子特長,家長請睜大您的眼睛

10月22日,記者從登封警方處獲悉:棋盤山武校13歲男童外逃,被抓回後遭到宿舍學生群毆,顱腦損傷致死。五名嫌疑人已被警方批捕。

該校負責人稱,事發班級是登封整改期間併入的“黑武校”,並未完全交接。事發後,學校啟動整改,將轉來的無證教練全部清除,並勸退百名轉校生。

孩子究竟為什麼要外逃?家長是否知道孩子平日的境遇?無論事後如何賠償,都難以挽回孩子逝去的生命了。

一人被圍毆死亡,五人被檢方批捕,6個家庭不能承受的生命之殤啊。

黑武校男童被毆致死背後,培養孩子特長,家長請睜大您的眼睛

盲目選擇黑培訓機構,有多麼可怕?

每一個把孩子送去培訓的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技之長。

我們承認,武術學校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武力值更高,脾氣也火爆一些。畢竟練武講究的就是功夫與氣勢。

只是,13歲男童究竟為什麼要逃跑?逃跑被抓回來,就要受到圍毆式教導嗎?

武術是修習一項技能,強健孩子的體魄。練武可不是教人凡事用拳頭解決,不動用自己的腦子。

無論學文還是習武,都是為了培養孩子成才。技能不夠修煉技能,思想有問題,難道不該教練出面做思想工作嗎?學生之間憑什麼私下“治罪”呢?

黑武校男童被毆致死背後,培養孩子特長,家長請睜大您的眼睛

鄰居也有幾個小孩兒,在正規武校習武。入校之前負責人交代:

練武是體能訓練,孩子們一定會吃苦受累,也會有間歇性逃避心理,家長要有思想準備。

要成為練家子,練武期間會有適當體罰,家長要有思想準備。

但是此吃苦非彼吃苦,一切訓練要在有資質教練指導下進行。增強體質的前提,是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

只因想逃離,被抓回後就要被圍毆,這是學校管理的失職,也是平日教學素質的縮影。

沒有人天生恃強凌弱,孩子們就波操作從何而來?從哪學的解決問題簡單粗暴,只動拳頭不動腦子?

武術學校也是學校,教練是會武術技能的老師,不是野蠻粗暴的武夫。學校有資質,教練有素質,才能教好孩子。

沒資質的黑培訓機構,不要讓孩子的血、家長的淚,為自己買單。

黑武校男童被毆致死背後,培養孩子特長,家長請睜大您的眼睛

特長培訓的本質是教育,所有的教育都該以人為本。

鎮上有位80多歲的老人,是X派系拳術高手,隱居民間。附近很多村民慕名前來,希望老人指點孩子一招半式,強健孩子的體魄。

老人問被送來的小孩:

“你為什麼要學武術?”

孩子答:我打不過某某,經常受欺負,學了武術就可以揍他。

也有的孩子說:電視上的大俠好厲害,我也要練習武術。

還有的孩子說:我身體弱,媽媽說學了可以變強壯。

孩子們想法五花八門,老人笑著留下了體弱的孩子,把身體條件更好的孩子拒絕了。

老人說:練武的主旨是強身健體,自身強大外邪不侵。既能防病,又能自保。毛毛躁躁、總想與人比拼的性格,是不適合練武的。

黑武校男童被毆致死背後,培養孩子特長,家長請睜大您的眼睛

我的侄子曾是老人的關門弟子,現在開了一家武館,教孩子們一些基礎招式。性格衝動比勇鬥狠的教練,也是堅決不用的。

教書為了育人,習武也是為了育人。希望我們傳承的是中華武術的精髓,而不是會個一招半式就比勇鬥狠,開門斂財。

為孩子挑選培訓機構,家長請睜大您的眼睛。

我們都希望孩子有一技之長,將來能更好地在社會立足。

只是孩子的天賦並不一樣,適合哪條發展之路,也從來不以家長的意願為轉移。

1、請為孩子選擇正規的培訓機構。

為孩子選擇培訓機構,家長要做到一看二問三觀察。

黑武校男童被毆致死背後,培養孩子特長,家長請睜大您的眼睛

首先看培訓機構的資質。

正規培訓機構,要有教育行政部門審批的資質證明,懸掛在辦學場所醒目之處。

場地要正規,具有消防措施,保證孩子們的安全。

從業人員要有資格證書。

其次要問現有學員的感受。

我們可以和現有學員溝通,看他們的學習體驗怎樣,真實學員的評價,比負責人介紹會更加客觀真實。

最後要觀察從業人員的素質。

師資是教育最重要的軟實力。我們可以通過試聽試練課,體驗上課效果,直觀感受老師的教學水平。

2、課外培訓要尊重孩子的意願。

自己的孩子,家長最瞭解。培訓機構也不是越貴越大牌越好,而是要適合自己孩子。

孩子確實需要加強某項訓練,或者孩子確實有天賦需要培養,才考慮為孩子報培訓班。

黑武校男童被毆致死背後,培養孩子特長,家長請睜大您的眼睛

“武術能增強體質”,“跳舞使形體優美”,“總得有個一技之長,才能讓孩子在社會上立足”,都不應該成為孩子參加課外培訓的理由。

並非我們認為應該的,就是孩子適合且擅長的。

孩子才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孩子真正喜歡並且擅長,才能學出好的成績。

鄰居家的恩恩成績不好,媽媽就為他報了課外培訓班,結果這次月考成績更糟。

恩恩說:培訓班的老師真討厭,做題慢了就要罵人,我偏在課堂上睡覺,看他能怎麼樣!

真是這樣的話,還不如讓孩子和夥伴們輕鬆地玩一會兒。

3、保護孩子的好奇心,讓孩子一直精力充沛在路上。

競爭激烈的社會,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凡很難。只是孩子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都要長成統一的模樣。

有的孩子是一朵花,會早早開放,有的孩子始終也不會開花,也許它是一顆樹呢。

黑武校男童被毆致死背後,培養孩子特長,家長請睜大您的眼睛

大家都知道今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約翰·古迪納夫。這位97歲的化學天才,開始可不是搞化學的。

54歲進入牛津大學,古迪納夫才開始電池方面的研究。之前他讀過文學,試過哲學,數學學士畢業,考了物理學博士。97歲時因為電池方面的貢獻,得到了諾貝爾化學獎。

這位天才的貢獻有多大呢?比如我們手機裡都會用到鋰電池。

東北大學副教授代克化說:現在的電池材料,都是古迪納夫80年代發明的,沒有他的關鍵發現,鋰電池隨時都會爆炸。

震撼吧?現在刷手機刷到爽,可是離不開古迪納夫的貢獻呢。而這位天才,54歲才找到適合自己的賽道,一路高歌猛進。

所以說,教育的本質從來不是罔顧孩子意願,填鴨式灌輸某些技能,讓孩子變成學習機器。而是幫孩子選擇合適的賽道,讓他保持好奇心與探索欲,精力充沛地一直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