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學習行業巨頭的人,都失敗了?

向優秀的同行學習,堪稱成功的捷徑。


但是,老闆都很精明。


讓員工學習海底撈服務員的服務模式,自己卻不學習海底撈的經營管理模式。都想給最低的工資讓個別員工連休息的權利都沒有。結果員工不樂意,做做樣子。這不可能成功。


但即使有學得好的,餐飲領域不可能再有第二個海底撈。


為什麼?


因為模仿同行,本就是個錯誤的選擇。


7-Eleven從不模仿其他公司,禁止員工參觀學習其他品牌連鎖便利店;雷軍做小米專賣店,也從未到OPPO或者VIVO的店去參觀過。


1

產品爆火即巔峰,模仿只有一場空


歷史上有很多著名企業都是靠模仿成功的,比如Zara,產品全靠抄,成了全世界最厲害的快時尚服裝品牌。


但那是物質匱乏時代的產物,別人做出爆款,立馬模仿,也可能成功。

因為物質匱乏時是賣方市場,商家說了算,顧客有得用就不錯了。

而現在是這樣嗎?

不是吧。現在是買方市場,消費者有太多選擇了。他不喜歡你的產品,你就賣不出去,只能破產倒閉。


為什麼學習行業巨頭的人,都失敗了?


也正因為物質過剩,產品太多,消費者才會不斷追逐新事物,喜歡體驗各種新奇、從來沒見過的。


當某款服裝成為爆款後,大家都去模仿追逐,他們即從眾,又追求與眾不同,很快就會厭倦,去追求另一個新目標。


喜新厭舊是人的本性。


任何一款產品都會讓顧客生膩,只是時間問題。

以前可能是3-5年才會厭倦,現在大概只有半年甚至更短。你看抖音之前爆紅過的店,現在還有多少還著活。


如果我們把產品的生命週期繪成一條曲線,如下圖所示。


為什麼學習行業巨頭的人,都失敗了?


你做火一款產品,立馬要投入研發新品,這樣才能在衰退早期就用另一款爆品來接力,才能持續保持高銷量。

而假如你去模仿爆火的同行,等到設計、工廠生產,運到店裡上架,每天銷售都在持續下滑,怎麼可能賺到錢。

也許靠渠道資源能賺一波錢,但都是快錢,不能持久。

運氣好能賺點錢,運氣不好,遇到今年這種疫情,你連房租、人工成本都給不起。


而那些具備創新能力的品牌,持續研發新產品,做出差異化,才有可能留住顧客。即使遇到疫情,恢復正常後也能快速恢復營收水平。

創新是這個時代唯一低成本,高回報的創新。


2

不是所有的創新都有用


創新可分成兩種,一種是升級原有產品,把A變成A+;另一種是創造一個全新的產品B或者C。

第一種方式屬於前定和諧。

前定和諧是指,“任何人都按照預定的過程前進發展,所有行動的結果也皆與預期無異”。

也就是說,把A變成A+,消費者不會感到驚喜。

這種創新效果就不明顯。


為什麼學習行業巨頭的人,都失敗了?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智能手機,每半年更新一款,iPhone都出了11代,小米出了10代,每一代都是A+。如今,手機飽和,每出一代銷量都不怎麼樣,要不羅永浩怎麼做不下去。

如果有一個廠商,生產出全新的手機,又讓消費者喜歡,那一定會大受歡迎,就像當年喬布斯推出iPhone第一代。

真正厲害的創新,就是打破前定和諧,創造一個全新的B或C。

7-Eleven:便利店+三餐就是一個例子。

2005年左右,日本便利店業績普遍大幅下滑,媒體都認為市場飽和,想要增長,必須開拓海外市場。


為什麼學習行業巨頭的人,都失敗了?


便利店的前定和諧是:服務年輕人,業績主要靠飯糰、便當推動。


而7-Eleven調研了市場消費結構變化,發現老齡人群、單身人群、女性就業人群增多,根據他們的需求,推出便利店+三餐模式,大獲成功。

喜茶的芝士奶蓋茶也是一個例子,它是改變元素組合的創新。芝士、奶蓋、茶都是最常見產品,把它組合在一起,就是前所未有的產品。


3

高品質還是便利性?


所有的創新都離不開一個靈魂問題,要高品質,還是要便利性?

這是兩個此消彼長的因素,高品質很難做到便利,便利很難做到高品質。注意,便宜也是便利的一種。

到底應該偏重哪一方呢?


多數商家選擇低價,因為容易,但整體來看這類商家最不容易。

假設重視價格與重視品質的顧客分別佔60%和40%,真實數據大概也是這樣。

絕大多數賣家選擇售賣低價產品,那麼,90%的賣家去競爭60%的顧客,而只有10%的賣家去競爭40%的顧客。

這導致低價市場很快飽和,商家不得不開始價格戰,價格戰傷敵1000自損800,大家都賺不到錢。

而服務40%追求品質的顧客,只有10%的商家,競爭更小,活得更滋潤。


為什麼學習行業巨頭的人,都失敗了?


但是吧,真正優秀的商家是即追求高品質,又追求便利性,這就不得不說小米。雷軍把手機的利潤壓到極低,品質還不錯,在手機領域找到了他的位置,他才成功的。

所以最優秀的做法是:以高品質為縱軸,便利性為橫軸,在這範圍內,挖掘出競爭對手未曾涉足的空白地帶,實現差異化。

創始人要像打太極,在高品質和便利性之前尋找平衡。


4

成功是一個人的羈絆


要打破前定和諧,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針對那些已經取得一定成功的人。

人總習慣總結過去成功的經驗,站在歷史經驗的延長線上思考。人們心裡總想著,既然過去都能成功,未來照搬也一定可以。

但是經驗通常只能在過去的環境中成功,現在是新環境,不一定適用。

有的人放不下面子,無法做到像一個小學生一樣去學習。總覺得自己做成過什麼,很牛逼,就會一直牛逼下去。一直端著,甚至把變化推到自己的對立面。

還有的人,已經形成思維定勢,不是不知道變化,而是看著變化也發現不了。

這都是一個人惰性的體現。

成功是一個人的驕傲,能拿出去吹牛逼的,但成功也是一個人繼續向上發展的羈絆。


5

如何才能具備“打破前定和諧”的思維?


你有沒有發現,顛覆行業的往往是那些缺乏經驗的外行人,他們能跳出行業常規和歷史經驗,挑戰困難創新。

像咖啡行業的瑞幸,電動車行業的特斯拉,手機行業的小米等等。


所以如果你是內行人,最好能清空自己的大腦,把自己當成一個外行去看問題,當成一個普通消費者去看問題。你會發現很多平常在工作中發現不了的問題,有機會去改善它們。


為什麼學習行業巨頭的人,都失敗了?

舉個例子,北方超市賣肉、賣水果,永遠都是大份的。一塊肉最輕的也有一斤多,雞從不砍一半,更別提四分之一,香蕉七八根起步。這對於單身人士來說,非常不友好。所以便利店推出的小份水果,吸引了這群人,但便利店不賣肉。

而如今單身人群越來越多,有很大一群人對小份量有需求,沒理由放棄他們。超市經營者卻沒有看到這一點,沒人做出改變。

如果他們能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看問題,很容易就能發現這一點。


這麼來看,千萬不要把一群人關在辦公室搞頭腦風暴,那樣是想不出點子的,想出來的也是A+或者同行玩爛的,好的點子都是要融入生活中去想。

你也不能寫個問卷讓顧客去填他們要想什麼,必須親自去體會。因為顧客也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他們必須看到產品,才知道自己要不要。

所以,天天盯著同行看去模仿別人,不如好好研究消費者的行為習慣。

雖然過程很枯燥,見效不如模仿來得快。但只要始終貫徹和積累平凡的事,終將會在某個時間點達到爆發點,由平凡造就不平凡。


為什麼學習行業巨頭的人,都失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