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慮和煩惱是可以消除的嗎?


充滿憂慮的現代商業社會

在上一篇文章《在現代社會,我們的出路到底在哪裡?》中,我提到:“現代商業社會,把每一個人都拉進了一張龐大的競爭網絡中”,這種競爭,無疑導致了憂慮的產生。

在現代,從一線城市到農村,不論職業,也不論身份低位和財富的多寡,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在為各種事情感到憂心忡忡,或是生活上的各種瑣事,或是工作上的艱鉅任務,原因形形色色。

李國慶和俞渝,他們的財富地位夠高了吧,但是他們的生活悠然自得、幸福安逸嗎?顯然不是。

憂慮和煩惱是可以消除的嗎?

我們似乎每天都在被各種麻煩牽著鼻子走。生活看起來不再是我們自己在主導,而是在被這些煩惱事主導。沒錢的時候為了賺錢而煩惱,等有錢了,卻又有了新的麻煩。

如果你要成為一個大師,就必須解決這個問題。用稻盛和夫的話說,就是不要有感性的煩惱。只有這樣,你才能全心貫注的投入到你要做的事業當中去。如果整天唉聲嘆氣、憂心忡忡,是不可能做到心無旁騖的。那麼,就沒有辦法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成為大師級的人物也必然跟你無緣。這正是大多數人現在的狀況,只能扮演一個小角色。

憂慮和煩惱是可以消除的嗎?

“自省”為我們帶來全新的改變

很多時候,可能我們心裡知道,憂慮沒有任何意義,它並不能幫助你解決任何事情,更別說讓情況變得更好。但是,即使知道是這麼回事,我們依然還是沒有辦法做到不去擔心。看起來這是一個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果真如此嗎?非也!

在面臨問題和麻煩的時候,人的憂慮情緒是本能產生的,而本能的反應是沒有思維參與的。所以,如果不專門花時間靜下心來好好去思考,我們甚至連“我要解決這個問題”的念頭都永遠無法產生,更別談把問題解決了。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活了一輩子,卻在個人的修養上毫無進步。

憂慮和煩惱是可以消除的嗎?

我們必須養成思考的習慣——無論什麼事情,都應該問一個為什麼。當我們感到煩惱、憂心的時候,就應該問問自己,在為什麼事情感到憂心?原因是什麼?怎麼解決?把你思考的過程都記錄下來。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就會慢慢發現問題的根本所在。找到了問題,解決方法自然而然就會知道。

大多數時候,我們無法解決一個問題,往往是因為我們不相信這種問題是可以解決的,或是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但是認為別人可以解決,這就是典型的習得性無助)。

當你不相信一件事情的時候,你就不會採取行動。如此一來,問題當然就不會被解決,而這又回過頭來加強了你之前的認知。這是一個典型的惡性循環。而我們只有建立了正向的良性循環時,才能帶來好的轉變。

憂慮和煩惱是可以消除的嗎?

要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我們必須時常自省,認真分析自己的情緒、行為,以及遇到的難題,把所有問題一個一個進行詳細的拆解。

這種深度的自省,不但能夠讓你擺脫習得性無助,更重要的是,能夠幫助你馴化潛意識,從而改變你的本能反應。當然,這個過程可能會比較長。

不過,我們應該更多的關注好消息——自省能夠為我們帶來全新的改變,讓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在較大程度上重新塑造自己!而生活的改變,正是從改變自己開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