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誅弟,則漢法不行;誅之,則太后寢食難安。田叔解景帝兩難。


不誅弟,則漢法不行;誅之,則太后寢食難安。田叔解景帝兩難。

梁孝王作為漢景帝的唯一同父同母兄弟,因平“七國之亂”有功,景帝賞賜給這位弟弟只有天子才有的禮儀,出入警蹕,隨從千乘萬騎。

梁王寵信兩個人,一個叫羊勝,一個叫公孫詭。這兩個人詭計多,想讓梁王成為景帝的繼承人,自己可以跟著主子獲得更大的利益。這當然也是主子的心願。

太子劉榮被廢,太后想讓老兒子梁王作大兒子景帝的繼承人,曾經專門設酒席對景帝說:“安車大駕,就用梁王繼承吧。”景帝跪拜,高舉著酒杯說:“聽母后的。”散了宴席,景帝就訪問諸大臣,袁盎等就馬上說:“陛下,這可不行!以前,宋宣公不立子而立弟,因此生禍亂,五世都沒停息。小不忍,害大義,故《春秋》大居正。”由此,太后的提議被擱置,再也沒被提起。梁王又曾經上書:“希望賞賜能修一條路,從梁都直達長樂宮,以便能隨時朝拜太后。”袁盎等都大臣認為不可。

不誅弟,則漢法不行;誅之,則太后寢食難安。田叔解景帝兩難。

梁王由此怨恨袁盎及參議的大臣,就與羊勝、公孫詭陰謀,暗中派人刺殺袁盎及其他議事大臣十餘人。兇手卻沒有抓到,景帝推測是梁國所為。派人偵查追捕,果然是梁國人乾的。就派使者到梁國督促地方官抓捕羊勝、公孫詭。二人躲藏到梁王宮中,使者十餘次到梁國,督促二千石以上的官員辦案。梁相軒丘豹、內史韓安國以下官員滿梁國收捕,一個多月過去也沒抓到。

韓安國聽說二人藏匿在王宮,就來拜見梁王,哭著說:“君王受辱,臣就應當死。大王無良臣,才有今天的局面。今羊勝、公孫詭不得,安國請辭,請賜安國死在這!”梁王說:“何至於此!”韓安國泣下數行說:“大王自己尋思,對於皇上而言,您與臨江王(廢太子劉榮)比誰更親?”梁王說:“那不如臨江王。”韓安國說:“臨江王可是皇帝的嫡長子太子,以一言之過,就被廢為臨江王。因為宮垣事,最終自殺於中尉府。為什麼啊?治天下終不以私亂公。如今您位列諸侯王,惑於邪臣胡說,違犯上禁,阻撓明法,天子以太后之故,不忍致法於您。太后日夜涕泣,幸您自我改正,您卻終不覺醒。假如太后宮車即晏駕,您尚能攀附誰呢?”話還沒說完,梁王眼淚數行而下,謝韓安國說:“我這就交出羊勝、公孫詭。”梁王令二人皆自殺。

不誅弟,則漢法不行;誅之,則太后寢食難安。田叔解景帝兩難。

景帝由此怨望梁王,梁王恐懼,就派鄒陽到長安斡旋。

鄒陽到了長安,先去拜見皇后的哥哥王信說:“您兄弟受皇上寵信,後宮中無人能及。今袁盎事追究到底的話,梁王就得受死,太后無所發洩怨怒,就會切齒痛恨貴臣,私下為您擔憂啊。”王信說:“那我該怎麼辦呢?”鄒陽說:“您若能說服皇上,不再追究梁王,您必定自行結好了太后,太后感念您就到了骨子裡,那您就被兩宮寵信,這樣尊貴就非常牢固了。往昔舜之弟象,每天都想著殺舜,等舜立為天子,封象於有卑。仁者對待兄弟,沒有藏起的怒氣,沒有積累的怨恨,厚加親愛就是了,所以為後世稱道。用這些話勸說天子,僥倖梁事不被奏明。”王信答應了,入見皇帝乘機勸說,景帝怒稍微緩解。

不誅弟,則漢法不行;誅之,則太后寢食難安。田叔解景帝兩難。

此時,太后憂慮梁王事也不吃飯,日夜啼哭,景帝也非常擔心母親。正趕上田叔等查梁王事回來,近長安就把有關的獄詞都燒了,空手來見皇帝。景帝問:“梁王事確實嗎?”田叔回話:“死罪。確實。”景帝問:“那證據證詞呢?”田叔說:“陛下就不再追問梁王事了!”景帝問:“那為什麼?”田叔說:“今梁王不伏誅,則漢法不行。伏誅,則太后食不甘味,臥不安席,此憂在陛下。”景帝認為極對,就派遣田叔見太后說:“梁王不知情,這是羊勝、公孫詭瞞著梁王私下所為。二人已經伏法,梁王沒事了。”太后聽到這些,立馬就起來吃飯,氣色完全恢復了。

不誅弟,則漢法不行;誅之,則太后寢食難安。田叔解景帝兩難。

梁王趁機上書請朝拜。入關,茅蘭勸說梁王,乘布車,就帶著兩騎,先到長公主家。漢使到關上迎接,梁王已經入關,車騎都留在關外,不知梁王在哪。太后一聽就哭了,說:“皇帝果然殺了我的兒子。”景帝憂恐。而梁王此時正在大殿之外跪著請罪。太后、景帝大喜,相泣,還如從前一樣,令梁王從官皆入關。

景帝更加疏遠梁王,不再與其同車。以田叔為賢,提拔為魯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