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終追遠、踏青尋春,來荔枝灣過個“二合一”清明小長假

圖、視頻/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秋明

慎终追远、踏青寻春,来荔枝湾过个“二合一”清明小长假

清明小長假,不少街坊來到荔枝灣踏青。陳秋明 攝

慎终追远、踏青寻春,来荔枝湾过个“二合一”清明小长假

西關美食吸引街坊 陳秋明 攝

鮮花敬英雄,清明寄哀思。清明時節雨紛紛,4月4日,在荔灣湖拾翠洲2.8米高的黃河銅像前,幾束鮮花,一壺好酒,靜默地映襯著“奉獻精神長留寰宇,英雄形象光照人間”16字銘文。

慎终追远、踏青寻春,来荔枝湾过个“二合一”清明小长假

(黃河銅像圖片,攝影/李煥坤)

黃河是廣州市荔灣區昌華派出所駐荔灣湖公園任保安班班長,1988年,5名從遼寧省撫順市流竄到荔灣湖公園的歹徒搶劫遊園群眾錢包後往外逃竄之際,正在執勤的黃河飛速上前攔截,被歹徒連刺兩刀,經搶救無效光榮犧牲。為表彰他的獻身精神,廣東省公安廳授予黃河革命烈士稱號,廣州軍民1989年在該處建起銅像,以紀念英雄。30多年過去,拾翠洲的樹木已亭亭如蓋,銅像依舊散發黃色的溫暖光輝。

清明時節,寄託了相思,也蘊藏著生機。在唐宋時期,清明節就融匯了上巳節和寒食節的習俗,既要禮敬祖先,慎終追遠,又要踏青郊遊、親近自然,這兩大節令傳統穿越千年延續至今。在荔枝灣,魚和熊掌可兼得。祭奠之後,離開黃河銅像,環顧荔枝灣,可以看到萬物春生之景——

因疫情停擺很長一段時間的遊船項目因應需求在上週恢復,市民三三兩兩泛舟於湖上;

慎终追远、踏青寻春,来荔枝湾过个“二合一”清明小长假

清明小長假,不少街坊來到荔枝灣踏青。陳秋明 攝

獨具西關風情的星巴克(荔枝灣)店剛開業不久,就迎來不少年輕人打卡,一磚一瓦都盡顯嶺南文化;

風水基上的陶藝店、小吃店大開店門,熱情地招攬過路人;

停工一個多月的蔡光亮重出“江湖”,穿上他的公雞裝,沿著荔枝灣湧叫賣廣州傳統小吃“雞公欖”……

慎终追远、踏青寻春,来荔枝湾过个“二合一”清明小长假

春天,不僅帶來自然界的復甦,也帶來經濟、社交的復甦。與過去一個多月相比,記者看到清明小長假荔枝灣的遊人多了不少,“看新聞感覺市內的疫情控制得不錯,所以我和老伴就出來踏踏青、賞賞春光,現在就希望能快點摘下口罩,恢復正常生活!”住在荔枝灣附近的居民王婆婆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