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 演员如何走向角色 』


经常看到大家在使用“剧抛脸”这个词,表达的含义是看演员的每部戏都有不同感受,不会雷同,各有各的特色。而对演员而言,剧抛这个词则代表了演员上场的最高任务:完成角色的表演任务。同时,演员们还在追求参与角色创作,让每个角色都留下”是我演的”的专属标签。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尽管这不是一个专业术语,不过倒是很形象地抛出了一串观众常会好奇的问题:

演员要如何进入到角色中去,让观众感到这个角色栩栩如生,真实存在?演员如何让人忘了他自己?为什么塑造不同的角色就会给人不同的感觉?

分享一个常用的表演训练:“你扮演的某个角色,发现了一个惊世骇俗的物品,冲进了一间满是人的屋子,但是你现在要转过身,背对着大家去讲这件事。”


或许你会觉得这个要求很奇怪,但是对演员来说,多次被要求以特别的方式重复表演某场戏,以适应摄像机的拍摄角度,有时候你觉得你应该面对他演,实际上出于机位角度,你就是背对着对手的。

那么你应该如何体现角色呢?这就要说到演员跟角色之间的关系了。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把肖战出演的主要角色的人物小传用表格的方式总结了一下,然后来讲,这些角色的特点以剧版为准,《诛仙》仅记录第一部,可能与小说有部分出入: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这是一个大家可以自由发挥的思考题。情绪上都克制,北堂墨染和言冰云有什么不同?魏无羡的言语交流犀利,和张小凡的直接有什么不同?从人物特点上来看最悲惨的是为魏无羡和张小凡,他们两个求死时有什么不同?


演员并不创造角色——评判演员的第一层是完成角色。


角色是由编剧一次创作,导演二次创作出来的。如果是IP改编作品,作者一次创作,编剧二次创作,导演三次创作(一般不用这个词,还是用二度创作,但这样比较好理解,就这样描述了。)

当演员拿到角色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有了一张“施工”图纸,这张图纸里有他的台词,一些基本的情绪和动作(一般是编剧写的),在这场戏里的走位调度,怎么和对手演员交流(一般是导演写的)

所以演员首先要做到的事情是,认清自己的表演任务,搞明白角色要做哪些事情(行动),角色是要达成什么结果(目的)。通过完成行动和目的,来找到表演的的主线,让演员在一定时间长度里可以延续自己的表演,不管喊几次卡,都能迅速捋清思路。

北堂墨染、魏无羡、言冰云、张小凡这四个角色,表演任务是都完成的。


我们以北堂墨染和观音庙场次的魏无羡举例:


▼北堂墨染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北堂墨染的设定:手握兵权的辅政皇叔。

北堂墨染的行动:给各种行动造成阻力,制造困难。

北堂墨染的目的:磨砺掌权者。


这个角色是帝国第二把权利交椅的拥有者。他磨砺皇帝,也磨砺掌权时候的他自己。这是这个角色和其他权臣不同的地方。这个天下是他们家的,他被赋予的权利需要在皇帝成熟的时候才能移交给他。


为什么这个角色的戏剧魅力这么大呢?除了肖战本人的长相以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个角色的力量感。这种力量感来自本身的权利地位,也来自内心的力量感。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这种潜台词叫:大家要的是天下太平,如果你不行,我也可取你而代之。


肖战演出了一种隐隐的压迫感,一种一本正经,跟这个剧的整体风格形成了对比,这让这个角色迅速提升了魅力,考虑到在原剧本里大家的年纪相差不大,以及网剧本身的欢脱风格,所以他的声线也偏细偏高,表演上更骄矜一些,相比矜贵,这种处理会让这个角色更亦正亦邪。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如果这部剧的风格更正统,让40岁的肖战再演一次北堂,更低沉的声线,应该能演出更大的天生贵胄,更让年轻者不适却极有气派的压迫感。

▼观音庙场次的魏无羡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魏无羡的设定:自我和解,往事已矣。

魏无羡的行动:搞清楚真相,解救大家。

魏无羡的目的:让大家保命。(金光瑶要死不是第一位的,能不能搞清楚谜团也不是最重要的)

发生的意外:得知了穷奇道这个改变他命运的事件,原来这么荒唐。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观音庙最复杂,要交流的对手最多。而且角色是一个个加入,事件一步步升级:

1、解开刀灵真相。

2、16年前穷奇道的真相——魏无羡的人生转折。

3、金光瑶的故事。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事件前后魏无羡的态度要不停升级变化。面对每个角色要演出不同细节来表达跟角色的关系。这是肖战最复杂的一场戏,每发现一个事件真相,他对每个对手的交流、态度就要发生变化。


对金光瑶——处于弱势时拖延时间,寻找心理弱点方便突破;震惊于无缘无故的恨意和恶意。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对江澄——得知真相,要宽慰,该知道的还是知道了,同时也解脱于自己以后再不负重前行。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对金陵

——必须保住;原来不是我让这个孩子失去了父亲,但也还是我的手。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对蓝忘机——原来早知道金丹的事了,我就不用藏着了。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对泽芜君——观察、确认泽芜君的态度。即使我想让金光瑶不善终,毕竟他和泽芜君还是有情义。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对苏悯善——主人的走狗;你为什么也要陷害我。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这场戏,完成得非常好,高度密集的对话里,不断切换对不同对手的态度,得知穷奇道真相后,处理完刀灵后。情绪从急智、到为自己悲愤、不断打心理战、出手。

演员要在角色的图纸里体现出自己的艺术创作——评价演员的第二层是他赋予了角色哪些规定动作以外的特点


有位表演大师说过一个很形象的例子,即使你演一个所有人都这么演的角色,也要尝试弯曲你的小拇指。

这里我们以平平凡凡张小凡来举例,看一个典型角色在表演上怎么创作。

▼张小凡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张小凡的无实物戏也很多:跟灵兽对话,操控不存在的棍子。

张小凡的目的:报恩师门(也喜欢师姐)。

张小凡的行动:练功不行就承包厨师打杂,师兄们闯祸他背锅。

这样的角色比较容易寻找到的表演思路是:体现出人物的善良纯真,乐观豁达。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相比于他饰演的其他角色,在动作幅度上做了以下这些调整:

1、笑的方式是仰头抬高上颚抬高下巴,而不是抿嘴角,或者勾嘴角。

2、设计了很多细碎的小动作,挠头,擦手,摸脸。


然后来看一下诛仙里肖战的表现:


面对动物——众生平等的超脱。这个最有趣,无论是灵兽还是猴子,他的态度都一视同仁。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面对师姐——纯真的爱,看到了就马上有小表情,握手前要用衣服擦干净手。被抛弃(自以为师姐也有情)狂奔,在山顶大喊我喜欢你。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面对复仇——虽然嘴上说知道自己功力不行,但他内心是有星星之火的,得知草庙村真相,又掌握了绝对力量后,他毫不犹豫的对敌人出手了。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面对真相——求死,脆弱但真诚,大梦初醒都是孽缘,我愿意被命运打败,我认输。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这样设计后,张小凡从一个升级流的大男主形象,前期变得有血有肉亲切了许多,跟最后十分钟的黑化形成了悲剧的冲突感。


演员是情感的海绵,理性的机器。既要像海绵一样源源不断吸收情感,又要理智地把情感和动作记忆下来,不断重复。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现代作品里,比较常用的方法论是“情绪记忆”,让演员寻找自己过去生活中比较直接或者间接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复盘一下为什么会产生,然后放到角色身上去。

这种方法在表演的时候,重心更多集中在演员身上。以最美表演为例,《买耳朵》这个表演片段,因为肖战小时候是外婆带的,所以出演一个听力障碍的外卖员给外婆打电话就一下子找到了那种情感体验。再比如《家规》里被揍得活灵活现,相信也和他在《人物》杂志里提到父母亲会混合双打有关。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阅历对演员来说,可以很好的填充生活素材库。素材越丰富,越能帮助演员快速的找到情感体验。也正因如此,现实主义题材+生活化表演+观众也拥有相同的体验,这样的作品先天更有打动观众的优势。


而在这个作品盛行架空的年代,角色们上天入地,人生跌宕起伏,有超能力,要超出常人,表演的重心就要从演员身上挪到

角色身上了。演员需要参与角色的艺术创作,而不只是复刻自己的生活素材,尝试去找到角色怎么感受。经历过越多,自己的表演素材库也就越多,塑造出艺术真实的角色。


『 不止小生 』


戏曲以生旦净末丑来划分,每个行当代表了一种典型角色,所谓典型,即这种角色既具有推动事件发展的功能性,又容易调动观众的情绪。


我们常说年轻男演员是小生,这个说法是以年龄来划分。而以典型角色来说,小生隶属于生行,这是一门涵盖了绝大部分男性主要演员戏路的行当,绝非是扮演年轻男孩这么简单。


所谓戏路,指的是表演的角色类型,和这个角色的规定情境。也就是这个角色通常会遇到什么类型的事件,应该做何反应。


现代作品虽然不讲究戏曲的程式,但在典型角色塑造中,用戏曲的分法倒是可以很形象地来解释举例。


在这里依然用肖战出演的几个古装角色来尝试说明。


小生:青少年男子。典型如听学时期的魏无羡,表演上灵动活泼。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中生:扇子生,手持折扇,步履飘飘。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大冠生:帝王将相。如北堂墨染,手握大权,镇定自若,要有天潢贵胄的气派。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小冠生:才子。言冰云又被称为云大才子,自有一派风流。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穷生:没想到还有这个分类吧……就是穷困潦倒的落魄书生。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翎子生:青年武将,比如吕布,周瑜。角色图出自《狼殿下》中的世子。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长靠武生:也是武将的一种。在传统戏曲中往往在背上插大旗,现代作品中往往是坐镇帐中能文能武的主帅。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短打武生:动作上讲究翻扑跌打,人物要矫健灵活。身姿要潇洒。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古装作品相较于现实题材作品,难度来自于神似。现实作品可以遵循“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典型表演方法论。演员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从中有所感悟,记录下这种情感的体验,再在镜头前表现出他的情感,通过动作让观众产生熟悉感,从而达到共鸣。


国内的古装作品,在作品创作时往往要求符合社会逻辑,将古装世界变成现实世界的投射,表演风格上是写实的,而受欢迎的作品,则往往要表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理想主义。


依然用这个张肖战出演的古装角色人物小传图表来举例: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古装作品在表演中,讲究肢体动作表达时的四个要素:轻松感、整体感、形式感、美感。


1、轻松感:指的是演员在表演时,即使作品主题是沉重的,也要轻松自如地去运用台词、动作、表情等手段。例如魏无羡在不夜天时面对玄门百家拷问,整体越轻松,越能凸显主此刻千夫所指,正邪难分的沉重;言冰云在被拷问后范闲进来救人,心理活动非常复杂:最好的情况是的确来救我。如果范闲自己叛变,是否鉴察院内也有人跟他里应外合?他的老师费介与他是同谋还是被他利用?而他表现出来的则是镇定自若。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2、整体感:角色所有的行动、台词都要有开头、发展和结局。即使你不在主画面中。如在云深不知处听学时,面对蓝老夫子的教学,镜头扫过魏无羡永远是小动作最多坐的最七倒八歪的那个人。《诛仙》的大竹峰一桌人吃饭时,师父要考验小凡武功,所有师兄弟和师姐都暗自传递他真气。而在电影收尾时,也同样是他的师父、师兄、师姐,替他一一阻拦凶险,将他从魔化拉了回来。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3、形式感:对于角色的造型、力量、分寸,要有足够的控制力。例如北堂墨染,他手握大权,虽然年轻,但是要始终记住自己的地位,以及扮演的“反派”阻碍了主角行动。扮演时就要强调这种分寸。张小凡天真,对自己拥有的力量毫不知情,因此手握烧火棍时,永远是随便一甩,虚虚地握着。不知道是宝物自然也就不会轻拿轻放。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4、美感:指角色要经过艺术创造,而不是照搬某种人物性格或者参考某种原型人物。北堂墨染容易演成权臣,而剧中他的表现其实并不争,因为他已经拥有了最高的权力,仅次于一人。魏无羡眼角眉梢总有笑意,面对一切不公时从来不屈。言冰云一心为了大义,但却可以与规则进行协商,并非不能变通的人。张小凡天真直率,但牢记当年的秘密,绝不肯说出口。这种种对立统一,体现了角色上的美感。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以上这四点需要依靠肢体和灵敏的控制表情及肢体动作,古装作品给了肖战更大的学习和发挥空间。是一种对技术层面的要求。“神似”最不易,期待他通过更多古装角色,来走向他个人的表演美学。


|文案:诗债累累

|排版:大圣的彩虹姐姐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角色漫谈丨肖战为什么被人叫“剧抛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