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在中國是被誰打敗的?

我們都曾經記得LG手機的輝煌,當年的巧克力系列的驚豔程度不是一兩句能說完的,我曾經給媽媽買的LG滑蓋手機也讓她愛不釋手。在2013年的時候,LG手機的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還居於蘋果和三星之後,位居第三。然而時過境遷,五年之後LG慘敗滑鐵盧。

LG在中國是被誰打敗的?

我認為LG手機的慘敗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總體上來說是充分競爭市場優勝劣汰的過程,可以惋惜,但是卻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從客觀上看,第一,手機的技術發生了巨大的外溢,過去手機行業屬於高科技,但是現在卻更像是基礎的製造業了,除了頂尖的技術外,市場上普遍應用的技術基本全部外溢。華強北的小廠也完全掌握,這種形勢只有三種企業會勝出,一種是擁有全技術產權和全產業鏈,比如華為,可以依靠產業鏈大幅降低成本;另一種是營銷與體驗至上的企業,比如小米;還有一種是網店佈局全面的,比如oppo,不幸的是,LG在上述三方面都沒有優勢。

LG在中國是被誰打敗的?

第二,中國手機市場發生巨大變化,中國不僅是最大的智能手機制造國,更是最大的智能手機消費國。市場的競爭極度飽和,在這種環境中,只有巨頭才具有全產業鏈和全供應鏈的話語權力。但是LG手機只是LG公司的一個業務組成,不具備強大的調動集團資源的能力。與集中所有力量的做手機的企業相比有很大的弱勢。

LG在中國是被誰打敗的?

第三,消費者對於手機的觀念發生變化。智能手機是與社會交流溝通的工具,其功能的強大、體驗的流程遠遠重於外觀的美麗。而LG的理念恰恰於此相反。

從主觀上來看,第一,LG手機最近幾年在產業鏈整合上幾乎沒有進展,反而落入了受制於人的境地,失去了高通芯片優先供給資格之後,公司新產品推出的速度持續降低,發展每況愈下。

第二LG手機的傳統是重視外在設計而不重視內在功能與體驗,在外在設計上,LG經常推陳出新,甚至有些另類,比如後置按鍵、皮質後蓋、雙屏,可拆卸電池等等。在非智能手機時代,這些兩點贏得眼球,但是在智能手機時代用戶更關注使用體驗的時候,LG並沒有在軟件優化上下更大的功夫,導致最近幾年使用LG手機的用戶基本上都是抱怨不斷。

LG在中國是被誰打敗的?

第三,在中國小米、oppo、vivo等本土企業的強勢攻擊之下,LG在銷售策略、性價比等方面全線落敗,持續的虧損導致最後無力迴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