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不是單單的掃墓這麼簡單——家庭教育箴言(15)


清明節,不是單單的掃墓這麼簡單——家庭教育箴言(15)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的祭祖傳統大節。自周朝以來,至今有2500多年的歷史。

清明節又稱鬼節,與農曆的七月十五、十月一併成為“三冥節”。在這天,人們掃墓祭祖,踏青、放風箏、盪鞦韆。

如果簡單的理解為清明節就是上墳,就失去了清明的本來意義。

祖先的墓地,就是每個家庭的教育基地。國家將清明節設為公休日,就是為了讓人們感受家庭教育,樹立家國情懷。

抓住這個教育契機,過好清明節,只要做好以下幾點。


清明節,不是單單的掃墓這麼簡單——家庭教育箴言(15)

掃墓。

掃墓形式:

心懷真誠,帶子女去墓地緬懷祖先。

在墓地。

先掃墓,清除雜草,或者為′添加新土,添加新土為了即將進入夏季,防止雨水對墳塋的沖刷;回憶老人的祖訓,謹記優良的家風遺訓。再祭拜,祭拜時,彙報自己一年來的業績及今後的人生計劃,這些活動,既表示了對先人的尊重與孝道,又是一次震撼靈魂的家庭理智會議。

網祭。


清明節,不是單單的掃墓這麼簡單——家庭教育箴言(15)

網祭

鑑於疫情的限制或者遠在外地不能親臨墓地的客觀條件,可以網祭。

利用吃飯機會,召開家庭會議。在網絡上對先人進行祭奠。同時對子女進行家風教育,堅持優良家風的傳遞。

家祭。

在自己的家中,擺上先人的照片,進行祭拜。以翻看相冊、陳列老物品對先人進行緬懷,講訴他們生前的業績、為人、家訓,對孩子進行教育。

清明,是春分過後的第一個節日,也是農時的節氣之一,清明過後,大地回春,新的一年開始了,一年之計在於春,清明祭祖,也是告慰親人新的一年開始了,又開始去忙碌了,除了保佑平安,也是新的一年的工作計劃的彙報。

掃墓注意的幾點。

不要在墓地拍照、嬉戲。古老的說法是這天陰氣較重,又是鬼節,怕生前有好的親人朋友上身等發生不好i的事情,雖然這是迷信,但是,墓地是莊重的地方,出於對祖先的尊重,走路腳步要輕,不能大聲喧譁嬉戲,更不能拍照。


清明節,不是單單的掃墓這麼簡單——家庭教育箴言(15)

踏青


踏青。

踏青是大地回春了,走出房門,去感受春日陽光,親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敬畏大自然。人是自然界中的生靈,大自然養育了我們,人在大自然面前是何等的渺小,面對大自然思索人生,感覺自己渺小的同時,會正確的調整你人生的軌跡,激起你對生活的熱愛,鼓起將生活過的最好的勇氣。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今年的新草又綠了,短暫的人生就像這小草。過好餘生,讓人生精彩,只有珍惜。

珍惜生命,珍惜親情,珍惜友情,珍惜工作,讓精彩的人生為社會添彩,能為自己的人生進行思索,讓先人安息,叫下一代進取,才是一個有意義的清明節。


清明節,不是單單的掃墓這麼簡單——家庭教育箴言(15)

怒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