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巨頭美的收購開路,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勝算幾何?

2008年折戟之後,美的再次打出了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信號。

今年3月25日,美的集團發佈公告稱,擬通過下屬子公司廣東美的暖通設備有限公司(簡稱“美的暖通”)以協議方式收購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合康新能”),收購總價為7.43億元。收購完成後,集團通過美的暖通合計控制合康新能26.4億股股份表決權,約佔合康新能總股本的23.73%。

提及收購目的,美的集團表示,合康新能在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業務方面的業務佈局,增加了美的集團業務的多元性,也為美的集團在新業務、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積極有效的探索基礎。此舉被業內視為美的集團“二進宮”造車領域,不過這次捲土重來造車依然充滿了未知。


家電巨頭美的收購開路,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勝算幾何?


進軍新能源汽車


不難發現,在美的集團此樁標的收購案中,合康新能源在新能源汽車及其充電樁產業鏈運營的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技術服務、技術諮詢等多個項目上的經營優勢成為業內關注的重點,而這也被視為美的集團斥巨資收購其股份的關鍵所在。有業內人士直言,美的收購合康新能源看中的就是合康新能在新能源產業的佈局。

公開資料顯示,合康新能主要的三大業務有節能設備高端製造業、節能環保項目建設及運營產業、新能源總成配套及運營產業。其中在新能源總成配套及運營產業方面,合康新能主要以合康動力、合康智能、暢的三家公司為主。具體來看,合康動力主要負責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製造及新能源汽車系統總成;合康智能負責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製造;暢的則負責新能源汽車智能充電網絡建設及運營、新能源汽車租賃業務、雲平臺及APP等。

根據合康新能源此前戰略規劃,依託公司從整體控制器到動力總成充電樁的製造能力,公司將多點佈局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並延伸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開創租賃新模式。截至目前,在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以及核心零部件上,合康新能的動力總成產品已經與一汽、江淮等國內多家主機廠形成配套關係。這也就意味著,收購完成後,合康新能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經驗和成果將成為美的集團進軍新能源汽車的重要基礎。


二度進軍“造車領域”


事實上,在此次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之前,美的集團就曾有過製造投產汽車的經歷。

早在2003年,美的就曾高調進軍客車製造領域。2004年-2006年初,美的就先後收購了雲南客車廠和雲南航天神州汽車有限公司以及擁有54年曆史的湖南省三廂客車集團有限公司,併成立了全資子公司美的客車,在昆明和長三投建造車基地,具有萬輛級客車整車和專用底盤製造能力。

彼時,美的客車還曾喊出了“3-5年內進入行業前列”的口號。然而步伐太大,美的客車並沒有取得進展性成果。到2008年底,由於多方面原因,美的汽車就陷入了“全面停產”的窘境。2009年,美的客車長沙基地最終以1.08億元由長沙當地政府收購,而後長沙地方政府又為比亞迪補貼4800萬元,比亞迪以6000萬的價格正式接手美的客車長沙基地。

12年後,美的造車捲土重來。不過,此次美的進入的是新能源汽車領域。有業內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收購完成後,合康新能在新能源汽車動力總成和核心零部件方面的經驗將為美的汽車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做好前提準備和堅實基礎。


家電巨頭美的收購開路,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勝算幾何?


家電業的“跨界”造車


無論是美的首次進入造車領域還是二度進軍新能源汽車時期,家電業中都有多家企業大舉發力跨界造車。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據不完全統計,春蘭、奧克斯、格林柯爾都曾先後宣佈造車計劃。其中,美的競爭對手奧克斯就曾涉足過汽車領域,但時間非常短暫,2005年,奧克斯便全盤從汽車製造行業撤出。

幾年後,隨著新能源進入紅利階段,家電業再次進軍汽車領域,其中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的跨界造車更是轟動一時。2016年8月,格力電器斥資30億元收購了珠海銀隆。兩年後,銀隆新能源首款MPV車型艾菲上市。不過,外形上,艾菲卻酷似豐田埃爾法,在續航里程上,該車型的續航里程為450Km,售價為43萬元。

好景不長,董明珠的“汽車夢”並沒有持續太久,2018年7月,珠海銀隆被江蘇省最高人民法院查封,艾菲也不復存在。從收購珠海銀隆到被查封,格力虧損達100億。2019年,創維創始人黃宏生也加入汽車領域,天美汽車也由此誕生。

面對眾多家電業源源不斷進入汽車製造業,行業分析師任萬付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千禧年後曾有過一波家電行業跨界造車熱潮,但多數最終慘淡收尾,留下一地雞毛。現在房地產跨界造車還未冷卻,家電行業又捲土重來,對於其前景,個人還是持謹慎樂觀態度。


採寫 | 新京報記者 劉陽 實習生 汪林

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 合康新能官網截圖

小夥伴們,如果你們有關於汽車維權難或是維權中遭遇不合理的事情,可以私信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