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在即,關於師生防護的幾點建議

最近親身經歷了中學的復課,也看了相關報道,現就我觀察到的情況和發現的問題提出來,供復課學校的領導、老師、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考。

開學在即,關於師生防護的幾點建議

《平凡英雄04》 20x27cm 水彩 作者:阿壩師範學院 段麗

  1. 隔離流於形式。我遇到的情況是有個學生報到時沒帶健康證明,按照預案他是不能進校門的,即便進了校門也需要單獨隔離,然而該學校卻讓學生在集體宿舍“隔離”。室友上課,他呆在寢室“隔離”;室友下課,大家又在同一個寢室生活。這算是哪門子的隔離呢?如果這個學生真是感染者,這個學校要不了一週就基本全感染了。
  2. 防護用品。有的班主任幫學生買口罩,這種事情絕對不該發生。在我看來,學生的口罩有兩個來源:自備和區縣統一代購。自備就不說了,區縣用政府招標的形式統一代購能以最低的市場價拿到儘可能正宗的產品。即便如此,區縣和學校都不能強制要求學生參與集體代購。而且區縣應該於開學前主動幫助轄區內建檔立卡的貧困生準備好防護口罩。(順便說一下,有新聞說家長舉報學校代購,我覺得可能是解釋工作沒做好,或者是學校先斬後奏了。)
  3. 任課教師的防護級別應該比學生高。教師要不停地說話,而且是班級、年級之間主要的連接途徑(也可能是病毒傳播途徑),所以教師的防護級別應該是最高的,並且毫無疑問應該由區縣統一配發一次性醫用口罩,配發數量應該按照實際課時量計算:每2節課配發1只口罩。
  4. 作業問題。網課期間,教師批改的是電子版作業,復課後批改的是紙質版。學校不可能給所有作業消毒殺菌,所以如果可能,區縣可以酌情考慮給教師配發普通一次性手套,或者為所有教師配發洗手液、酒精消毒液。與此同時,不建議教師將作業抱回家批改。
  5. 上報程序設計必須快速高效。我參加了某縣的一場培訓,主講人要求發現者首先向班主任報告,班主任再向學校領導報告……我認為這種設計嚴重不合理。在疑似患者和密切接觸者保持原位置不動的前提下,發現者應該首先向學校醫務室直接報告,然後再依次給分管領導和班主任報告(此時醫生應該已經在路上了)。鑑於目前的特殊情況,建議各學校臨時放鬆對手機的管制,確保每個寢室至少能有一部可用的電話。
  6. 臨時觀察隔離室設置必須儘可能壓制病毒傳播的路徑和半徑。從發現點到隔離點的行進路線要避開人群聚集地,從隔離點去醫院的路線更是如此。因此,隔離室的位置、入口和出口設計都很重要。
  7. 分批錯峰。各年級分批上學、放學、用餐,儘量錯峰,這是大家都能想到的,但是上廁所怎麼辦呢?課間如廁往往比任何時候都擁擠,但從目前來看沒有一個學校對此作出反應。我倒是建議以樓層為單位分批下課,也就是將同一樓層的教室分成幾個下課批次。

大家還有什麼發現,或者有更好的建議,歡迎互動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