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別人辦好事:神助攻的存在


替別人辦好事:神助攻的存在


一部浩瀚的三國畫卷,一曲動盪的英雄史詩,寫出了一場場精彩生動的場面,刻畫出一個個鮮活的面容,在這段歲月往事中,總會有形形色色的面容出現,每每讀來總有新意,沉醉於其中。

三國演義中刻畫了不計其數的人物角色,每一個人物的出場都有他的存在合理性,每一個人的出現都是為故事的豐富,貢獻著自己的價值。

每一個人物或許都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命運似乎是時代賦予他們的必然選擇和偶然選擇的結果,充滿了無限的使命感和責任心。不管是小人物還是大人物,不管實有其人還是虛構之人,在這段歷史的舞臺上,總能找到自己的聚光燈,給與人眼前一亮的頓悟和感嘆。

每一個時代都需要人才,每一個時代的主宰者都在尋找人才,尋找能幫助自己成就偉業的人才。在亂世的紛爭中,誰能掌握這些時代的精英,誰就可能獲得時代的垂青,進而佔據歷史的一頁筆墨,留在歷史的長河中。

一部《三國演義》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假中有真,真中有假,出色的藝術加工和智慧結晶的具體體現,總是令人神往。

時代的強者互相進行著吞併,被吞併與吞併他人,取決於自己的實力,而實力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人才。

織蓆販屨的皇叔憑藉自身魅力,在亂世中博得一席之地。

紫髯碧眼的小兒也能坐擁江東半壁,佔盡地利優勢,求得一卷筆墨。

何況亂世梟雄!

在這些時代的縱橫者中,總會出現謀士的身影,他們學富五車,腹有良謀,他們高冠博帶,腰懸佩劍,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在戰場,在朝堂,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替別人辦好事:神助攻的存在

張魯


在三國的時代中,張魯作為一方霸主,並不是很突出,並沒有什麼突出的業績,只是喜歡搞自己的信仰事業,他的手下也有一位謀士。這位謀士堪稱三國第一“坑爹”謀士。

楊松在三國演義中一共出現了五次。

在馬超無路可去,落魄之際被迫選擇而投降了張魯。大喜過望的張魯對馬超的投降顯得尤為重視,以為得到馬超就可以西進吞併益州,又可以抵擋東面曹操的進攻。先不論馬超能不能做到這些,但張魯是相信了,可見人的名聲確實是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喜出望外的張魯決定把女兒嫁給馬超,卻被大將楊柏勸阻。沒想好到底要不要招馬超做上門女婿的張魯,最終決定還是放棄了。

馬超是動心了,楊柏的諫言傳到了馬超耳朵裡,馬超動了殺心,楊柏也動了殺心,這也就看誰下手快,準,狠了。馬超或許沒有注意到,這位楊柏可有個哥哥,那就是楊松了。

這是楊松第一次出場。


替別人辦好事:神助攻的存在

皇叔帶著軍師和三弟大展宏圖偉業,一步步的向目標逼近,把人家劉璋逼得沒有辦法了,劉璋只能派遣使者求救於張魯,拒絕了一次劉璋的張魯等來了劉璋的第二次求救,這次來的是黃權。

黃權並沒有直接去找張魯,而是找到了楊松,告訴楊松:“我們西川和你們東川是唇和齒的關係,唇亡齒寒的道理先生還是懂的嘛,我就不多說了。如果你們願意出手相救,那我們願意拿出二十州之地作為饋贈。”

聽了這句話的楊松大喜,大喜就好辦事了,楊松帶著黃權見了張魯,結果張魯“喜其利,從之”。自古便是如此,要想成事,給對好處很重要,找對人更重要。

自告奮勇出戰劉備,營救劉璋的馬超來到了劉備陣前,與張飛大戰數場之後,以自己的勇武和出色的戰力獲得了劉老闆的青睞。按捺不住內心激動的皇叔,找來了軍師諸葛亮,說道:“軍師,我太喜歡馬超這個人才了,能不能想個辦法,招降此人?”

孔明先生倒是從來都不含糊,直接說道:“張魯的手下有個謀士,極貪賄賂,那我們的機會就有了,……。”

心動不如行動的劉皇叔開始行動,派出了自己的行動處處長孫乾先生,帶著金珠從小路直奔漢中。

大家都明白到漢中辦事不能找張魯,要想成事必須找楊松,懂得這個道理的孫乾直接跑到了楊松府上,什麼話不說,送了一通金珠,結果楊松大喜。孫乾告訴楊松,劉備的要求很簡單,就是要他陷害馬超,本來與馬超有嫌隙的楊松,自然是一百個願意了。

十分高興的楊松帶著孫乾見了張魯,告訴了張魯,劉備打劉璋只是為了給他報仇,等劉備打下了西川,就保舉你為“漢寧王”。被慾望衝昏了頭腦的張魯竟然相信了孫乾的這一番話,高興的等著劉備打下西川了,早就忘了自己唇齒的關係了。

接下來就是張魯兌現諾言的時候了。派遣使者讓馬超撤兵的張魯被馬超用了個“未成功,不可退步”回絕了,無可奈何的張魯請來了自己的謀士,在謀士的策劃下,順利的讓馬超歸了劉備,這就是楊松的謀略。

楊松的謀略很簡單,就是故意陷害馬超,給了馬超三件事,完不成,就把自己的腦袋交上來吧。一要取西川,二要劉璋首級,三要退荊州兵。被逼無奈的馬超,知道自己不可能完成這三項任務,商量不如撤兵的時候,又被楊松中傷“馬超回兵,必懷異心。”同時派了個張衛兵分七路,堅守隘口,阻止馬超回兵。

進退兩難的馬超,怎麼辦?

幸好,皇叔送來了懷抱,溫暖了孤獨無依馬超的心,派了個叫李恢的人力資源,直接就把馬超挖了過來。

楊松的謀略確實簡單,能成事,但此時不知道張魯在想些什麼。

對於劉皇叔而言,此次的成功,完全是他找對了人,才有了馬超這員上將。


替別人辦好事:神助攻的存在

看著劉備日漸壯大的曹阿瞞,坐立不安,心中無時無刻不想滅了劉備,同時又顧忌張魯的實力,不得不首先出兵征討張魯。

馬上就該楊松第四次出場了。

在接下來的大戰中,接連敗下陣來的張魯,無計可施。心灰意冷的時候閻圃推薦了一個人,馬超入西川的時候,龐德由於生病而沒有跟隨馬超入川,現在病已經好了,可以令此人去抵擋曹操的大軍。

看見希望的張魯連忙派遣龐德抵禦曹操的大軍,然曹操深知此人勇猛,心中便有收降龐德的想法。

優秀的領導總是能在人群中慧眼識英雄,曹老闆覺得龐德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曹老闆手下的謀士賈詡獻了一計,說:“張魯手下,有一謀士楊松,其人極貪賄賂。今可暗以金帛送之,使譖龐德與張魯,便可圖也。”

這話好像諸葛亮也說過。

接下來就是一模一樣的手法再來一次,曹操便得到了龐德。

曹操挑選了一名精細軍校,賜了重賞,趁亂來到城中,拜見楊松。呈上密書和金甲,說明來意,楊松又是大喜,爽快的答應了曹操的要求。

接下里又是同樣的謀略,繼續構陷龐德,說龐德受了曹操賄賂,故意打了敗仗。

欲殺龐德的張魯被眾人諫阻,便強令龐德出戰,不勝必斬。結果導致龐德麻痺大意,被曹操生擒。在曹操的勸說下,投降了曹軍。

龐德的投降驗證了楊松的攻訐,張魯反而更加相信楊松的話了,此時距離張魯被吞併不遠了。

在曹操的大軍攻打之下,接連敗下陣來的張魯,無計可施,準備投降了,沒想到的是楊松早已經暗通曹操,以為內應,讓曹操進兵。

疲於應付的張魯聽信了楊松的最後一條計策,張魯親自與曹操決戰,而楊松自己守城。聽了楊松的話,張魯把自己送上了最終失敗的道路。

張魯未及交鋒,後軍便亂了套,四散而逃。慌亂中逃跑回城的張魯,卻被自己信賴的謀士擋在了門外。楊松閉門不開,迫不得已的張魯只能投降了曹操。

張魯因為沒有防火燒了倉庫,而是覺得這是國家的東西,不能輕易燒燬,一念之仁而得到曹操的優待,封為鎮南將軍,算是一個不錯的歸宿。

慘的是那個一廂情願獻媚曹老闆,坑害自己的主公的楊松,賣主求榮,被曹操斬之於市曹示眾。

這算是是第五次出現了。

書中也寫了一首詩:

妨賢賣主逞奇功,積得金銀總是空。

家未榮華身受戮,令人千載笑楊松。

這首詩充滿了對楊松的嘲笑,貪財好利,賣主求榮,總是會遺臭萬年的。

楊松是《三國演義》虛構的人物,這樣的人物出現只是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為其他人的活動奠定合理的說法,而馬超出兵,馬超投降,龐德投降,張魯投降等許許多多的情節奠定合理性。

如果缺少楊松,好像這一些都不合理了,缺少了故事的曲折性和趣味性,這樣就是丑角存在的原因。

楊松總共出現這麼幾回,都是為他人在辦事,確實是個好助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