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思維,反敗為勝的力量

逆向思維,反敗為勝的力量

覺者看世界(恆生資管集團 副總裁 何伏)

生活中處處潛藏著看似不可能的機變,關鍵是要習慣一種逆向思考的方法。

有時需要我們超越的只是小小的一步,即可反敗為勝,扭轉乾坤,化被動為主動,掌控全局。

“如果你想知道怎樣才能活得幸福,就要去從那些人對歷史上重大失敗的時間中尋找規律”,這就是一種逆向思維。

用一個字說:倒

用兩個字說:顛倒

用三個字說:果導因

用四個字說:倒行逆施

用五個字來說:多米諾佈局

所謂“逆向思維”,是和“順向思維”相對應而言的。

逆向思維的人並不會給同伴帶來什麼困擾,恰好相反,他們總是能出其不意地想到別人思想的盲區。

比如:

1、如何讓孩子做作業?

孩子不願意做爸爸佈置的課外作業,於是爸爸靈機一動說:兒子,我來做作業,你來檢查如何?孩子高興的答應了,並且把爸爸的“作業”認真的檢查了一遍,還列出算式給爸爸講解了一遍。

只是他可能不明白為什麼爸爸所有作業都做錯了。

2、惹不起的大爺

大爺買西紅柿挑了3個到秤盤,攤主秤了下:“一斤半3塊7。”大爺:“做湯不用那麼多。”去掉了最大的西紅柿。攤主,“一斤二兩,3塊。”正當我想提醒大爺注意秤子時,大爺從容的掏出了七毛錢,拿起剛剛去掉的那個大的西紅柿,扭頭就走。攤主當場無風凌亂···

3、吃虧還是佔便宜?

一個自助餐廳因顧客浪費嚴重而效益不好,沒辦法!就規定:凡是浪費食物者罰款十元!結果生意一落千丈!後經人提點將售價提高十元,規定改為:凡沒有浪費食物者獎勵十元!結果生意火爆且杜絕了浪費行為!

不要讓顧客“吃虧”,一定要讓他們佔便宜。

逆向思維也叫求異思維,它是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

陰陽、表裡、內外、長短、上下、前後、左右、高低、深淺、多少、明暗、有無、輕重、緩急···這些都是常見的成對逆向標誌詞。

順向思維又稱“條件導向法”,強調從現有的條件出發,有多少條件,就做多少,條件決定結果。

敢於“反其道而思之”,讓思維向對立面的方向發展,從問題的相反面深入地進行探索,發現新路徑,樹立新思想,創立新形象。

當大家都朝著一個固定的思維方向思考問題時,而你卻獨自朝相反的方向思索,這樣的思維方式就叫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強調首先要確定好目標,然後從目標出發,反向推演,步步鏈接——倒推資源配置,倒推時間分配,鏈接戰略戰術,鏈接方法手段……。

人們習慣於沿著事物發展的正方向去思考問題並尋求解決辦法。

其實,對於某些問題,尤其是一些特殊問題,從結論往回推,倒過來思考,從求解回到已知條件,反過去想或許會使問題簡單化。

逆向思維的核心不是去研究現有的條件能達到什麼目標,而是:

重點研究要達到目標需要什麼條件、需要採取何種路徑;

如果條件具備,就開始執行;

如果條件不具備,並不是簡單地馬上放棄,而是研究能否採用新的路徑、方法來實現目標。

詳細的說就是,研究現有條件的瓶頸和制約在哪裡,然後缺什麼,想辦法補充什麼,把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作為目標去實現。一個難題一個難題地解決,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回答,猶如吃洋蔥,一層一層地剝離,當所有的難題都解決了之後,整個大目標也就實現了。

把實現目標過程中涉及到的各類人、事、物、各項工作、各個節點、各有關因素以及完成時限等等都充分考慮進去,直到當下;然後再正向制定方案、細化流程、明確完成時限、責任到人,落實到事,執行到細節,確保按時完成任務。

結局思考方式,逆向推演,完成佈局,最後按照以終為始,按順序執行,對中間的人、事、物留一定的變量,就會一切都在掌控之中運行。

逆向思維作為一種方法論,具有明顯的工具意義,從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的“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頃、音聲相和”之哲學思辨中能生髮出很多具有可操作性的細則,其中包括:

1、 因果逆向法

逆向思維中“倒因為果、倒果為因”的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是極其廣泛的。有時,某種惡果在一定的條件下又可以反轉為有利因素,關鍵是如何進行逆向思考。

倒因為果最輝煌的案例應當是人類對疫苗的研究。人類在抗擊一場場滅頂之災的努力中,毫無疑問,唯一有效的法寶就是倒因為果的逆向思維--以毒·抗·毒,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比如這次席捲全球的新·冠·病·毒,它的疫苗研究成功就是陳薇少將帶領團隊採用此法取得突破的。

事實上,疫苗的研究方略僅僅是一個象徵,更多的疾病研究和更廣泛的生活事件也同樣離不開倒因為果的逆向思維方法。

2、方位逆向法

方位逆向就是雙方完全交換,使對方處於己方原先位置的換位。它不僅僅是指物理空間,更是指一種對立抽象的本質。相反相成的對立面有:入-出、進-退、上-下、前-後、頭-尾,等等。

(1)設身處地。在方位逆向的實際應用中,需要你真正站在他人的角度--尤其是存在利益關係的“敵對方”的角度--看待和分析事物。學習這一點,不僅需要一顆真誠的心,更重要的是創新的智慧。

站在對立面研究解決問題的方式,和對方換一個角度,是“一次逆向換位”。逆向換位思維還可以多次換位,甚至反覆逆向換位。2次以上的換位就是多次換位。

(2)換位——再換位。之所以要進行多次、反覆的逆向換位,是因為我們必須考慮到“對立”的那一方可能也在進行逆向換位思考,思考他人——作出反饋——再思考他人對於你的反饋會作出什麼逆向的反饋——重新反饋……

這就是逆向換位思想的升級,是兌換位思想的終極把握。在這樣的換位對抗中誰勝誰負,就要看誰在換位思考上勝人一籌了。

3、屬性逆向法

事物的屬性往往是多向位的,一件事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即使同一件事情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其性質也可以是多方面的,並且是相互轉化的。

“以酒解酒、以毒攻毒、豆燃豆萁、鷹羽射鷹”,包含著極大的矛盾性。例如:好-壞、大-小、強-弱、有-無、動-靜、多-寡、冷-熱、快-慢、增-減、生-死、出-入、始-末、水-火,等等。

逆向思維總是能幫助我們在困難中找到出路。在逆向的思考格局裡,進與退、出與入、有與無,可以在更高層次上獲得新的統一和轉化。

4、對立互補法

就是以把握思維對象中對立的兩個面為目標,自覺遵循逆向路徑研究問題,善於把正向思考和逆向思考有機地結合起來;要求人們在處理問題時既要順著正常的思路研究問題,也要倒過來從反方向逆流而上,看到正反兩方的互補性。

(1)建立在“逆向”意識之上,你首先必須學會認識到事物都是由兩個方面構成的,你現在面對的問題必然還存在其對立面。

也就是說,當你面對一個難題時,你可能會面對這個難題的條件、問題和答案。你需要做的是對這個難題的構成重新洗牌,逆向考慮。

(2)把握住對立面之間相互滲透的關係,以達到對問題解決的質的飛躍。要時刻謹記:對立是為了共存。經由這樣的介紹,“逆向”和“互補”的脈絡已經隱約可見。再看下面這個小問題,循著這一脈絡學習、把握如何將對立的部分嵌合互補。

5、缺點逆用法

缺點逆用法的主旨就在於“缺點即優點”。缺點逆用,首先就意味著從普通中體味不普通。它強調的是反過來考慮如何直接利用這些缺點,做到“變害為利”。

也就是說,針對對象事物中已經發現的缺點,除了採用“改進”策略以外,更希望做到的是成本更為低廉的“直接利用”。

6、心理逆反法

心理逆反法即是指在思考的過程中擯棄自身侷限,先探究對方的思想,然後反對方的思路而行事。

心理逆向的“反”並不是逆向換位法中反覆換位的“反”,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的“反”。

雖然在逆向換位法的學習中你已經熟悉了捉摸對方心理,然後逆反對方心理而作出對策,但在心理逆反法中,需要你更進一步,讓對方跟著你的思路走,讓他作你需要他作的選擇。

讓對方跟著自己走,聽起來難如登天,但如果你嘗試著持續訓練自己琢磨對方的思考路徑並逆反其邏輯,慢慢地就會發現掌握這一方法並不困難。

引申而言,心理逆反思維體現著一種“料敵在前,搶佔先機”的精神。

“敵不動我不動,敵動我動”的後發制人策略雖然彰顯了大氣和謹慎,先置自己於必守之地,再圖進攻,但是在應對上始終因為必須依據他人行動作決定而喪失了先機。

心理逆反思維則是立足於對對方心理的預測和反饋,並依此佈局,先攻其防不勝防,讓你在應對自如之餘還能反將一軍。

7、心理逆向法

毫無疑問,人類的心理永遠是這樣-- 一切禁止都意味著加強。許多悖論性的心理法則似乎也在間接地證明逆向思維的存在:

(1)車越破開得越瘋。

(2)你所能提供的東西你一個也不要。

(3)要不是最後一分鐘,那就什麼事也做不成。

(4)劇場裡越不靠近通道的座位上的觀眾來得越晚。

(5)如果你順當地找到停車的地方,那你就會找不著你的車。

(6)極小的洞也終將把最大的容器流空,除非它是故意用來排水的,而在這種情況下,它又會堵塞。

人們習慣於沿著事物發展的正方向去思考問題並尋求解決辦法。

其實,對於某些問題,尤其是一些特殊問題,從結論往回推,倒過來思考,從求解回到已知條件,反過去想或許會使問題簡單化,使解決它變得輕而易舉。

甚至因此而有所發現,創造出驚天動地的奇蹟來,這就是逆向思維和它的魅力。

所謂明白人,和平常人的思維模式、行為模式不一樣,主要表現在倒行逆施,和大眾普遍認可的價值觀不一樣,這個年代, 執著於出人頭地並不難,難得恰恰是不執著於出人頭地。

一遇倒事情,什麼人好緊張?

我們發現,小孩子容易緊張、弱者容易緊張,婦女容易緊張,年輕人容易緊張。

為什麼?對未來世界的不確定性不知道。

老人淡定,經歷多的人淡定,男人淡定。預知了結果,當然就淡定了。

實際上,這世上原本就沒有什麼高人,所謂的高人,只不過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結果就不同而已。

其實所謂的高人也並不是多麼了不起,而是逆向思維方式屬於那個層面人的思維常態而已。

這世上原來就沒有什麼神話,所謂的神話,不過是常人的思維所不易理解的平常事。

這不是什麼標新立異,也不是倒行逆施,是因為人性本身的原因把追求財富的過程搞顛倒了,你需要做的只是再顛倒過來,恢復本來的順序而已。

97%的人按照“順序”來賺錢,2.9%的人按照“逆推”來賺錢!

0.1%的人把大多數人顛倒的真相再顛倒回來賺錢,結果是...

3%的人賺了97%的人累計賺到的錢,那0.1%的人除了賺到錢,還有名利,成就。

這就是所謂的明白人!高人!

所謂高人、明白人、聰明人之間具體分別不是很明顯,但在處理事情上的差別在於是否能夠看到事物表象背後的本質,是否能夠看到全局。

生活中、商場上、工作上有很多困境和難題需要解決,這就能看出不同人的處理方式,就像下象棋的殘局,很多人走不出來,儘管平時很厲害,但在殘局裡卻總是走不出來。

因為在殘局中,局面一目瞭然,棋子越少,盤面就越簡單,當去掉了束手束腳的羈絆之後,新手可以放開手腳來施展所學,在輸贏之間不斷錘鍊,比較容易掌握制勝的規律。

掌握殘局之後,在下棋時,我們就會有意無意間把棋路走成當初學習殘局時的情形,複雜就變簡單了,這就是為什麼說高手能看到十步以後的原因之一。

從各種可能會出現的結局開始學習,這也是人們在實際中運用逆向思維的一個例子,這個道理,不僅是象棋,同樣適用於國際象棋、圍棋以及各種各樣你能夠想象得到的那些領域。

那麼把逆推思維用到實際操作上怎麼落地執行呢?

切記:目標倒推,任務分解,倒行逆施,環環相扣,駕馭關鍵。

多作逆向思維能使思維更加靈活找到更多解決問題的途徑。

在創造發明的路上,更需要逆向思維,逆向思維可以創造出許多意想不到的人間奇蹟。

逆向思維可以運用到我們生活和事業上方方面面的事情上,核心就是從對方渴望的結果出發,找到並滿足對方的核心需求,那麼你期待的結果就只是順帶的事情了。

其實很簡單,只是顛倒一個順序,結果卻有天壤之別……

世間萬事萬物都是相互聯繫的,人們掌握的知識也是多門類多學科的,因此,面對一個思維對象,不能,更不必僅僅侷限於傳統習慣,不能更不必死守一個點。單兵作戰畢竟力量太孤單,合力作戰,不就威力強大了嗎?

逆向思維最寶貴的價值,是它對人們認識的挑戰,是對事物認識的不斷深化,並由此而產生“核裂變”般的威力。

一旦養成了運用逆向思維的習慣,它就變成你腦子裡的一部分,當你遇到問題時,也會多了一個解決問題的思路。

這時候,你會發現,你對某些事情看得比從前更加清晰了,因為反著看,可以看到事物的本質。

逆向思維能夠幫助你解決正面思考無法處理的問題。就是這麼神奇,反過來想,再反過來想,會有不一樣的思路和結果。你會了嗎?

2020年4月2日星期四

逆向思維,反敗為勝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