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没有如果

每个人可能都逃不掉“如果”这个魔咒。每个人都在强调如果,如果我小时候好好学习,如果我工作后努力进取,如果我碰到一见倾心的女孩可以勇敢表白,如果……这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事,唯独没有如果。如果不过是一个美好的幻想,也许是自我麻醉的借口,也许是恼羞成怒后的泄愤,也许是追悔莫及时的无奈。“但是”前面的文字毫无意义,那么“如果”后面的文字同样索然无趣。人活着,没有如果,有些东西失去了就永远不会再回来。

“如果”算是事情没有结局之前,这世上最精美绝伦的词语,也往往是事情盖棺定论之后最苍白无力的词语。每个人都存在的心理就是祈求自己的事往好的方向发展而忽略了失败的几率,而每当事情没有好的结局之后,听到的最多的就是“如果我……就好了”,即使听起来仿佛梦想成真一般也只能是无能为力,最终遗憾放手。

对于感性的人来说,“如果”能带给他们短暂的心里慰藉,麻痹自己,度过一段难熬的时光,但更多的则是清醒之后难以接受的心里空白。 就像他们在自己脑海里建立了一个完美无瑕的乌托邦,用糖果和彩虹编制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梦,梦里的景色越迷人,醒来时的心里落差就越大,甚至有时候能超越事情自身所引起的负面影响,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恋人分手后陷在里面迟迟走不出来,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总是对某些事耿耿于怀,更有甚者遗憾终生。没有如果,并不是适用于所有人,最起码对于在那些沉浸在痛苦中无法自拔的人来说是不适用的。

对于理性的人来说,“如果”是一种拖累,是一种不作为,是阻碍进取的累赘,他们从来不用如果来当做借口,也不用如果来逃避责任。仿佛所有的事情丝毫不能影响他们的心态,不管是好还是坏。他们心里没有不切实际的憧憬,没有美妙的幻想,只有事成之后的心安理得和事败之后紧接着从头再来,没有工夫多愁善感。

可怜的是,人没有精力一直理性,也没有权利一直感性,尤其对成年人来说。有人会说,感性是人的自由,人不是机器,感性是人性油然而发的真实状态,没有任何人可以剥夺它,是的,理论上来讲,是的。生命里有实实在在的弱肉强食,有实实在在的勾心斗角,这些都容不得感性,更容不得如果。没有人会乐意听你絮絮叨叨说如果这样,如果那样。可是生命里也有实实在在的泪和汗,有情感,有生离死别,有起起伏伏,“如果”可能就是留给我们这些人唯一的“自留地”。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没有见过阳光”,现实逼着人们变成自己最不想成为的人,也逼着自己越来越不像自己,逼得走投无路的人放弃尊严却只能望梅止渴,逼得努力进取的人只能画饼充饥。“众人皆醉我独醒”,如果可以,我想度过过一段快乐而无拘无束的时光;如果可以,我一定不忘初心做一个善良诚恳的人;如果可以,我想用尽一生去追求我的梦想。可惜,没有如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