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忠於夢想,你該有的4個人生態度

月亮和六便士,夢想和現實,書中斯特里克蘭拋棄了一切,乃至人性,去追逐夢想。很多人看完這本書不禁發問:究竟是要抬頭望月亮,還是低頭拾起六便士?

我想引用我年少追星時常用的一句話來作答——“我平時低頭看路,但不忘抬頭看你。”

夢想為什麼必須要和現實脫離呢?我心有夢想,也熱愛生活。我覺得夢想和現實的關係應該是:讓夢想照亮現實。

《月亮和六便士》:忠於夢想,你該有的4個人生態度

沒有夢想,跟鹹魚有什麼區別?

他一意孤行地奔向目標,為此,他不僅願意犧牲自己,甚至不惜犧牲他人。

書中斯特里克蘭說:“我想畫畫。”因為畫畫這個夢想,他放棄美滿的家庭和優渥的生活,像個流浪漢一樣向著自己的夢想前進。

沒有夢想的人沒有辦法理解他,有夢想的人也不見得能理解得了他。但是,他讓我感受到了夢想的力量。夢想是生活中的曙光,它能照亮前進的路。

沒有夢想,談什麼生活,不過是活著而已。

抖音上有很多人發問,“我XX歲了,現在開始還來得及嗎?”

你現在的每一天都是你生命中最年輕的一天。哪有什麼來不及,只要你有夢想,行動加上時間,沒有什麼不可能。

馬丁·路德·金一生致力於領導美國黑人民權運動,《I have a dream》響徹世界,使其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齊白石一生鑽研畫技,80歲之後畫蝦技巧才精湛純熟、爐火純青,鑄就一代畫壇巨匠。司馬遷立志寫成一部能夠“藏之名山,傳之後人”的史書,遭受酷刑之後,為完成夢想忍辱負重,筆耕不輟,成就“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一切皆因夢想。

《月亮和六便士》:忠於夢想,你該有的4個人生態度

你要明白,艱難是人生常態

有人說苦難會鍛造崇高的品質,這並不是真的;幸福得意往往會讓人做出高尚的舉動,而苦難,大多數時候只會讓人變得狹隘狠毒。

為什麼引用上面這段話?因為我並不贊同這段話。

苦難,或者說是艱難,本就是人生常態。

抖音上有一個考研老師劉曉豔,她說她女兒,一個七歲半的小女孩,覺得自己不幸福,因為每天要彈古箏。

女兒四歲時,她領著女兒去報特長班,女兒看著古箏好玩就想學,於是軟磨硬泡地選擇了古箏。結果,學了一個月之後,到背譜子的階段,女兒就不想學了。

女兒每天一練古箏就開始哭,但是無論哭多久都逃避不了1個小時的古箏練習,她就知道了,哭沒有用。後來,女兒每天即使不喜歡、覺得痛苦,也都堅持去練習。

可愛又可笑的故事,其實也發生在我們生活中。上學時,我們有學習和考試的壓力;工作後,我們有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在我們面臨這些的時候,我們都會覺得艱難。

艱難其實是人生常態,但是隻要我們經歷過,回過頭再看,就會覺得一切不過如此。

《月亮和六便士》:忠於夢想,你該有的4個人生態度

學會面對和享受孤獨

我們可憐巴巴地要把心中的至寶傳遞給他人,然而那些人卻無力承受,於是,我們孤獨地前行,雖然肩並肩,卻無法心連心,我們既不瞭解他人,也無法被他人所瞭解。

無論什麼時候,我們周圍都好像有很多人,熙熙攘攘地讓我們覺得,生活就是熱鬧的模樣。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遇見的人和事越來越多,我們卻發現,自己越來越孤獨。於是,我們意識到,孤獨才是生活的本來面目。

怎麼樣能在孤獨的生活中活出最好的樣子?堅持夢想。

大多數時候,我們好像羞於將夢想宣之於口。因為提及夢想,那些鹹魚們會用他們的無趣,嘲笑你的夢想、踐踏你的夢想。我們需要做的是,守護自己心中的火苗,努力讓它變大,然後讓自己發光。

如果你孤獨,那麼請用夢想填滿它。

《月亮和六便士》:忠於夢想,你該有的4個人生態度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我很懷疑,亞伯拉罕是否真的糟蹋生命了。難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讓自己快樂的環境裡,與自己和睦相處,是在糟蹋生命;而成為一名傑出的外科醫生,有一萬英鎊的年收入和一位漂亮的妻子就是成功嗎?我想,這取決於對生活賦予了什麼意義,對社會認可了哪些義務,以及自己有什麼需求吧。

書中亞伯拉罕放棄了光明的前途,找到了自己夢想中生活的地方,雖然放棄了原本精的致生活,卻活的非常快樂。然而,接替他光明前途的那個醫生,在提及此事時卻對亞伯拉罕露出嘲諷之意。

我們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你看不上別人的生活,又怎麼知道你之蜜糖是不是他之砒霜呢?

網上曾經有個爭論:留在大城市打拼好還是回到小城市安穩好?有些人認為大城市機會多,能夠成就夢想;有些人認為小城市安穩,也可以實現人生價值。

網上大家各執己見的樣子,有些像接替亞伯拉罕光明前途的醫生。你可以認為你的選擇好,但不能批評別人的選擇。因為,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大城市機會多,卻仍然有很多人生活在城市底層,直面生活艱難;小城市可以實現人生價值,但也有很多人每天混吃等死,過著一眼望到頭的生活。

寫到這裡,我想用羅伯特在聽完他父親斯特里克蘭在島上的生活和最終的結局後說的話來結尾:

“上帝的磨盤轉的很緩慢,卻研磨得很細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