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國劇高光之作終於來了

即將在4月7日開播的《清平樂》是大家翹首以盼的國劇作品。

四月國劇高光之作終於來了


前兩天默默官宣預告片,觀眾喜出望外,畢竟正午陽光的劇基本盤還是穩的。

目前推出的幾段片花和片尾曲MV,已經被大家反覆咀嚼。

最新預告片只有短短三分半,承載的故事線分量很足。

這部劇以宋仁宗的視角切入,講述了一代明君的成長曆程。

人物群像非常立體,屏幕上很久沒有看到如此有張力的人物了。


四月國劇高光之作終於來了

我們給預告片劃了下重點。

宋仁宗和母親劉娥的焦灼關係是故事初期的一大看點。

這對母子很特殊,母親強勢,兒子非親生。

劉娥因為《狸貓換太子》的故事而備受非議,這部劇會呈現出一個更真實的劉娥麼?

四月國劇高光之作終於來了


強勢的母親與不屈服的兒子,這注定是一場相愛相殺。

劉娥有一張溫柔的面孔,這不是一個外表猙獰的強勢女人,我們很害怕看到臉譜化的人物。流水線般的人物個性,註定討不到觀眾緣。

劉娥身上承載了太多標籤,論業務能力,她算得上女強人,但她註定也是一位事業出色,生活失色的母親。

放在現代人身上,我們大概可以類比那些事業型女高管,工作和家庭終究兩難全。

更何況劉娥本身遭遇坎坷,她又不得不輔佐別人的兒子上位。

中間的身份差別,無疑會讓她的傾注力出現偏差。

她給皇帝鋪好路,她想把皇帝圈養著長大,慢慢達成母子同心。

她也似乎看到了這條路的美好前景,可是物極必反,宋仁宗有著極強的忍耐力,他不願依附於母親的權威之下,他毅然決然地選擇獨立成長。

劉娥頓悟:「你那些年的隱忍,就是為了等這一天。」

母后垂簾聽政,母子就這麼排坐著,朝堂之上,這是一種無形的壓力。


四月國劇高光之作終於來了

這種壓力,也成就了宋仁宗。

歷史上對宋仁宗評價還不錯,尤其在文治上。

要知道這個週期,宋朝湧現出很多文人,范仲淹、歐陽修、蘇軾……這是一串星光熠熠的文人名單。

預告片裡的母子對手戲我反覆看了多次,宋仁宗能忍,但他不是委曲求全的忍,他理解母親的強勢,並且從強勢中積極吸收了適合自己的養分。

等他準備好了,再和母親攤牌:我可以走自己的路。

宋仁宗天賦高,抗壓性強,還能積極發現別人的優點,這無疑為他之後懂得如何知人善任培育了很好的土壤。

只不過觀眾會很心疼這樣的宋仁宗,他這輩子擔負的重任,足以讓他一直在窒息的環境裡摸爬滾打。


四月國劇高光之作終於來了

尤其到了他為人父階段,父女情深不假,可父女必須活在別人的定義裡。

看到女兒出生的那一刻,宋仁宗露出慈愛微笑,他對女兒說:我要你做整個大宋最快樂的姑娘。


四月國劇高光之作終於來了

事與願違,他享受不到做普通父親的踏實與幸福,臣子們要求他對子民的愛要勝過對女兒的愛。

他和女兒就像活在一座孤島上,父女親情戲視角別緻。如果他們不是皇家子弟,近在咫尺的天倫之樂怎麼會如此艱難?想想我們普通人的小日子雖然都是粗茶淡飯,卻幸福多了。

四月國劇高光之作終於來了


宋仁宗被迫活成別人眼中的皇帝,將所有精力投入到事業中,別人不允許他有絲毫私情愛憎。

包括宋仁宗和曹皇后的感情線,原著裡這段感情就很虐,甘苦自知。

古代君王不易做,我們從宋仁宗身上看到了當代人的同款高壓線:

1,原生家庭苦惱

2,工作壓力巨大

3,子女教育

但宋仁宗高明的地方在於,他自我調節能力強於常人。

預告片裡,他給觀眾留下的印象溫潤有力,處理問題總能懷揣著一片難得的心靜。

這種高情商精英,臉上沒有傲嬌感,也不會酷炫拽地炫技,謙和,易親近。

宋仁宗的處世之道應該是本季觀眾剛需,積極復工的我們正需要這樣的細膩劇情來潤心。我們經歷的,古人都經歷過。


四月國劇高光之作終於來了

聒噪的故事,刻板的人物,都不能滿足我們對下飯劇的需求了,這一屆的觀眾對國劇真是越來越挑剔。

我們希望看到《清平樂》故事有層次感,不扁平化,從大格局來看,它講述了一代君王的成長史,回到我們普通觀眾的落腳點,這種積極探究成長煩惱的勵志劇情挺容易引發情感共振。

像親情倫理這條主線,《清平樂》這次就挖得很深很細,它不是蜻蜓點水式地鋪開矛盾衝突,而是聚焦人性,每個人都有自控與自愈力,有時候低頭比抬頭更需要勇氣。

這部劇的勵志配方也不是那種給你灌注雞血式的能量,而是多視角切入人物性格、群像特徵,讓觀眾有很自然的代入感,我們總能從他們身上找到自己的生活影子。

故事好,演員才能錦上添花。

這部劇的演員陣容撐得起觀眾緣。

王凱去年在《大江大河》裡讓人眼前一亮,他把知識分子宋運輝刻畫得入木三分。

這次在《清平樂》裡飾演宋仁宗,王凱以穩定輸出,應該能向觀眾呈現出一張劇拋臉。


四月國劇高光之作終於來了

他平靜的臉龐之下,表情素淨。宋仁宗這樣的角色,只能把所有表演技巧歸零,才能凸出人物的高級之處,真摯源於內心。

這個人物不好演。


四月國劇高光之作終於來了

吳越出演劉娥,有些出人意料。

這顯然是好演員挑戰自我的一次新嘗試,要知道她也就比王凱大十歲。


四月國劇高光之作終於來了

劉娥低吼的那一段戲,展現了吳越新的辨識度,她把無奈而失望的情緒表達精準,卻也沒有透支自己的那股勁。


四月國劇高光之作終於來了


這種看似柔弱的女演員,一旦爆發力燃起,足以讓你刮目相看。

這部劇囊括的主要演員,似乎都在挑戰自我:用不好演的角色,來打磨自己新的辨識度。

江疏影演曹皇后,她與宋仁宗彼此成就,這絕非是一段小情小愛的故事可比擬。

片花裡還有她的戎裝造型,看來這不是一位普通的皇后,個性十足。

四月國劇高光之作終於來了


這部劇的朝堂戲比重很大,看來很多劇情會圍繞各自的事業心展開。

楊玏飾演的韓琦在預告片裡只有一組鏡頭,他作為一代名臣,能撐起朝堂戲份的厚重感。


四月國劇高光之作終於來了

好久不見的喻恩泰飾演晏殊,充滿驚喜。


四月國劇高光之作終於來了

劉鈞演范仲淹,作為正午劇的老面孔,他依然在不斷挑戰自我。


四月國劇高光之作終於來了


宋仁宗的智囊團陣容不俗,很久沒有看到屏幕上有這麼多歷史名人神仙打架了。

四月國劇高光之作終於來了


有了劇情和演員的雙穩,再加上正午陽光一向精雕細琢的製作,觀眾確實容易服氣。

每次看正午新劇的拍攝花絮,都不禁感嘆,這種匠心精神真的就是客觀般存在。

高規格的流程化管理,死磕細節,不管外面的市場如何浮躁,這裡總有一群人在耐心打磨、精益求進。

國劇觀眾這幾年一直嗷嗷待哺,大家口味越來越刁,整個市場又有點萎靡不振,但正午每個週期都能輸出穩定的作品,實屬不易。它不被市場牽制,有些人是跟風拍劇,正午卻是一如既往地深耕內容,深挖題材。

去年《知否》、《大江大河》和《都挺好》三連播,熱度和口碑穩如磐石,成為了國劇市場的一根強心針,觀眾的基本盤就是這樣靠一部一部口碑劇累積的。

穩,且能持續輸出好故事,這才是《清平樂》備受期待的原因。

希望這次正午能繼續穩下去。

四月國劇高光之作終於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