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明哲保身,不如立場鮮明!分清“明哲保身”和“懦弱”的界限

問題在於,我們逐漸混滑了“明哲保身”和“怯儒”的界限。


我常想,我們生活在一個由人構成的群體環境中,不得不把很多的精力用來處理人際關係問題。

本來溝通是為了消除隔閡,增進了解,通過配合彌補單一力量的缺陷,最大限度地發揮力量。

然而現實中我們看到更多的,卻是彼此抱怨或人為地設置障礙。總有一些人似乎站著說話不腰疼,毫不顧及自己的言論其實只能讓壞人更無所顧忌,讓好人選擇明哲保身,生生將善良逼成怯儒。

於是,我們常常會面對一群好人欺負另一個好人,其他好人卻坐視不管的現象。

與其明哲保身,不如立場鮮明!分清“明哲保身”和“懦弱”的界限

比如醫患間的緊張關係,使許多本性善良的醫生也只好選擇少作做少錯,處理病情時畏首畏居,水平得不到提高,最後的結果就是:不利於病人的及時救治。

前一陣子,我在網上看過一個關於產婦抑鬱症的帖子。發帖者講了一個患抑鬱症的產婦殺死孩子後又絕望地自殺的悲劇。看的時候,我的心情十分沉重。隨後看到有一幫的人跟帖,其中夾雜了各種無意義的指責。

有人說:“不就是生個孩子嗎,哪來的那麼多事兒?我當初不知不覺就生了。

有的人責備自殺的產婦心理變態,因為她自己當初生孩子感覺很快樂。

面對這些人和他們的言論,我真的很無語,本來大家要討論的是關於產前或產後抑鬱應該引起關注的話題,引導大家關心這個群體。

沒想到引來一大群人用自己的“正確”來反證產婦的“錯誤”,也許他們確實正確,但從中反映出的對生命的漠視,恰是一種人性最大的“惡”。

我從中看到的還有更大的悲哀。

首先,並不能武斷地說這些人就是本性壞透了,不是好人,只是有可能這些人無法完全明白別人的感受。每個人的情況各不相同,當事人生活中所經歷的某些困境和打擊,對這些評論的人來或許並不是軟肋,因此,他們會推測若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並不會給他們造成多大的實質性傷害,所以他們對帖子中產婦的行為表示不能理解。

於是,他們會動不動就評論說:“那些事情我也經歷過的啊沒有那麼難啊!”“我們也感受過的啊,沒有那麼痛啊!”他們只願相信自己經歷時的感受,如果別人的感受與他們的不同,反應強烈了,便認為人家有病,表現得軟弱了,便認為是人家矯情。本來我還想說兩句,我們應該關注的是產後抑鬱這一現象而不是對產後抑鬱的人橫加指責,但一想到那些人的極端、偏執,覺得多說無益,便放棄了。

通過這件事兒,我也在反思,為什麼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總是會遇到一些從未真正解決的沉默困局。

按說中國人的聰慧從來不遜於其他種族,但其中難免魚龍混雜,一些生存智慧裡除了向來我們引以為自豪的勤勞能幹、善良包容外,還不難發現一些市儈哲學、投機思想。比如

“韜光養晦”,這本是一個多麼具有智慧的詞語,現在卻成了該怒吼時不怒吼,該出手時不出手的犬儒主義的代名詞。

與其明哲保身,不如立場鮮明!分清“明哲保身”和“懦弱”的界限

我也是其中的一員,所以明明看到了那個討論帖裡的謬論,但最後還是選擇了退避三舍,不敢理直氣壯地表達自己的立場。

從古至今,只要人多的地方,“劣幣驅逐良幣”的狀態都普遍存在。最終的結果往往是,不講規則的肆無忌憚,而真正善良的人卻不能說話了。因為一說話,不管對不對都會遭到那群人的排擠。

我們選擇趨利避害的“生存智慧”本沒有錯,問題在於,我們逐漸混淆了“明哲保身”和“怯儒”的界限。比如,看到馬路上美豔的女司機被一個男人暴打,你作為路人會怎麼辦?看到一個老實的孩子被同學圍毆,你作為路人又會怎麼辦?雖然被問到這樣的問題時,我們可以毫不費勁地把自己代入那個情境,去想象自己的情緒反應和生理反應,然後給出一個傾向道徳標準的回答。然而事實是,大多數人會保持沉默。沒遇到事情時,一切都不是問題,可一旦身臨其境,可能所有的“節操”都會支離破碎。

不是所有善良的人都能經受住壓力的考驗,正如我們常會聽到電視劇中有叛徒說:

“我雖然失去了尊嚴,但是到底我還是活著。”(而烈士則會說:“雖然我死了,但是我還保有尊嚴。”)

當你越來越多地選擇“明哲保身”時,就不要怪你在別人眼中漸漸喪失了“立場”。“好好先生”“為人 NICE(友好)”的評語,也許是朋友、同事對你的誇讚。

本來你覺得這樣也算不錯,但是如果有一天,你得知馬路上那個被追打的女人是你的妻子,校園裡那個被圍毆的孩子是你的几子,你是不是還要再裝睡下去?你是不是希望社會上這種“好好先生”少一些?

我相信,每個人內心肯定有一個被壓抑的自己,他一定在渴望:行事但求無愧於心。論是非,不論利害;論順逆,不論成敗;論一世,不論一時。

與其明哲保身,不如立場鮮明!分清“明哲保身”和“懦弱”的界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