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歷史文化底蘊,走近客家建築文化古村


文化是建築的靈魂。黃花鎮留存下來的古老建築,是小編熱愛黃花鎮的理由之一。週末拍拍老房子,逛逛古村落,和村民聊聊天,好不愜意,讓我更加認識黃花鎮。

感受歷史文化底蘊,走近客家建築文化古村


客家珠璣巷,嶺南排屋樓


感受歷史文化底蘊,走近客家建築文化古村


感受歷史文化底蘊,走近客家建築文化古村


圍屋和排屋,作為客家建築文化的代表,世人大多隻知在南國大地獨領風騷的客家圍屋,卻不知道,客家排屋樓才是客家精神文化凝固的史詩。如果說鳳崗是客家第一珠璣巷,那麼黃花鎮藍房村的排屋樓一定不會排出前五。


什麼是排屋樓?


感受歷史文化底蘊,走近客家建築文化古村


黃土排屋,從結構上講,是客家建築的延伸:排屋牆身厚、屋樑高,家家戶戶並排建屋,左鄰右舍牆瓦相連,講究和諧對稱。從理念上講,是儒家尊禮有序的彰顯。方陣式建築,呈一個“非”字形,排屋整齊劃一,佈局嚴謹,體現了村民和諧共處、平安發展的理念。在其佈局上按傳統禮制,以祖祠為中心,祖祠一般在排屋中軸線上堂屋的上堂,其他住房依長幼順序整齊排列。


感受歷史文化底蘊,走近客家建築文化古村


排屋與碉樓相結合的傳統民居建築,學術上被稱為“排屋樓”。在客僑排屋上,每一排屋都有幾座相對稱的碉樓。每座碉樓就是堅固的防禦性碉堡,每層樓四面中間均有40×50釐米的採光窗口,窗口兩側有兩個內大外小的橫的或豎的射擊槍眼。


感受歷史文化底蘊,走近客家建築文化古村


感受歷史文化底蘊,走近客家建築文化古村

(藍房村僅剩的一座碉樓)


這伶仃的幾座古老碉樓高聳入雲,,猶如一個盡職的衛兵,守護著村子不受外敵侵入。


排屋樓是怎麼形成的?


感受歷史文化底蘊,走近客家建築文化古村


排屋樓這種獨樹一幟的建築特色,既有客家人的佈局,也有當地土著人的生活場景,當然,最重要的是歷史原因。"逢山必有客,無客不住山",由於南遷入粵較遲,平原的肥沃地帶已被當地人和先期移民佔據,故客家人多處閉塞貧困的山區。客家人不僅面臨窮山惡水的自然環境,而且要面對當地兵、匪的欺辱,為了站穩腳跟,必須以血緣關係團結起來,聚族而居,故建造了帶防禦性的排屋。


感受歷史文化底蘊,走近客家建築文化古村

感受歷史文化底蘊,走近客家建築文化古村


黃土排屋講究背山面水,山指代福祿;正門前的一口魚塘,指代富貴,寓意財源像水一樣聚少成多,源源不絕。中間有空曠的禾坪,四周種植農作物,加上雕樑畫棟,詩情畫意,美不勝收。


感受歷史文化底蘊,走近客家建築文化古村


如今,在高樓林立的都市中,客家排屋樓已經非常罕見。但在黃花鎮藍房村這片神仙眷顧的土地上客家排屋群仍舊十分整潔乾淨,百年風雨的侵蝕,它已失去了往日的喧鬧,只留給世人一份寧靜和親切的回味。


感受歷史文化底蘊,走近客家建築文化古村


導航地址:清遠市英德黃花鎮藍房村

黃花鎮交通路線


黃花鎮位於廣東省清遠市英德的西部,距離珠三角的主要城市,車程均在1~2小時內,距離英德市約60公里,距清遠市約80公里、距廣州市約160公里、距深圳市約260公里。

自駕車到達1、從廣州市出發:廣州市區--廣清高速--清連高速--九龍浸潭出口--左轉S348省道--九龍鎮--S366縣道--黃花鎮2、從深圳市出發:深圳、東莞市區--廣深高速/沿江高速--廣清高速--清連高速--九龍浸潭出口--左轉S348省道--九龍鎮--S366縣道--黃花鎮


公共交通路線高鐵:黃花鎮距京廣高鐵英德西站約60公里,距清遠站約90公里。客運:廣州羅衝圍客運站→黃花鎮明逕社區(10:40、16:30)、黃花鎮明逕社區→廣州羅衝圍客運站(13: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