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寒食節”,不一樣的清明美食

類別:吃貨小廚

排版:楊 陽


不一樣的“寒食節”,不一樣的清明美食

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在歷史發展中融合了寒食節的禁火、冷食習俗。由於寒食節的冷食習俗移植到清明節,民間也逐漸形成了清明節的一種飲食文化。

不一樣的“寒食節”,不一樣的清明美食

青 團

青團是一種用草頭汁做成的綠色糕團,其做法是先將嫩艾、小棘姆草等(做青團用的野菜一般有三種,泥胡菜、艾蒿、鼠麴草)泥胡菜氽後色做碧綠,放入大鍋,加入石灰蒸爛,漂去石灰水,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綠色的糰子。吃青團主要是流行於江浙一帶的清明節食品。

不一樣的“寒食節”,不一樣的清明美食

饊 子

“饊子”為油炸食品,香脆精美,古時叫“寒具”。現在流行於漢族地區的饊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饊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為主料;南方饊子精巧細緻,多以米麵為主料。

不一樣的“寒食節”,不一樣的清明美食

清 明 螺

清明時節,正是採食螺螄的最佳時令,這個時節的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螺螄食法頗多,稱得上“一味螺螄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

不一樣的“寒食節”,不一樣的清明美食

烏 稔 飯

在閩東,家家戶戶都要煮烏稔飯。它是將糯米用洗淨煮熟的烏稔樹葉浸泡後蒸煮而成,顏色烏黑但卻米香撲鼻,別有一番風味。此外,閩東各地無論城鄉大多吃芥菜飯,據說可以終年不長疥瘡。

不一樣的“寒食節”,不一樣的清明美食

雞蛋豆腐

北方有種說法:清明不吃雞蛋,窮得亂顫;清明不吃豆腐,窮得亂抖擻。所以在北方,清明要吃雞蛋和豆腐。

不一樣的“寒食節”,不一樣的清明美食

薄 餅

廈門民諺有云“清明吃薄餅”,意思是清明節一家人在掃墓後要聚在一起包薄餅吃。在薄餅皮裡放點酥了油的海苔、油煎的蛋絲,或抹一點辣醬等,卷後趁熱吃更有滋味。

不一樣的“寒食節”,不一樣的清明美食

子 福 饃

“子福饃”又名“指福饃”,取其諧音多子多福,指望子孫享福的意思,它把後人對祖先的信奉和祈求,以及長輩對晚輩的期望化成一種具體的實物體現。

不一樣的“寒食節”,不一樣的清明美食

盤點了這麼多的清明節美食,各位看官更好哪一口呢?


不一樣的“寒食節”,不一樣的清明美食


部分素材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或對版權有所疑問,請郵件聯繫[email protected]我們會盡快處理,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