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生前智謀不輸諸葛亮,死後直接導致劉備夷陵之戰的慘敗

說到蜀漢的軍師,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諸葛亮,而實際上,還有一人對蜀漢集團的影響力也是很大的,就是法正。此人對劉備入川和蜀漢政權的建立有卓越的功勞,可惜此人去世的較早。《三國志》中

陳壽把此人比作曹魏的程昱、郭嘉,可見法正的謀略是相當高的。今日,讓我們來了解下歷史上的法正吧。

此人生前智謀不輸諸葛亮,死後直接導致劉備夷陵之戰的慘敗

法正,字孝直,右扶風郿(今陝西眉縣)人,劉備最得力的謀主之一。 

一、引劉備入蜀。法正剛開始投靠益州牧劉璋。劉璋不能知人善用,使他徒有鴻鵠之志,卻懷才不遇。建安十三年,劉璋接受了張松(法正的知己好友。)的建議,任命法正為使節東赴荊州(劉備在荊州)。劉備非常殷勤地接待了法正,他們一見如故,志氣相投,誓將輔佐劉備,共圖大業。建安十六年,張松勸說劉璋迎劉備入蜀伐張魯,奪取漢中,再次推舉法正為使者去迎接劉備。法正又一次與劉備相聚。法正向劉備獻策道:“以將軍的英才,乘劉璋的懦弱無能,有益州肱股張松在內響應,而後攻取益州,憑藉天府之富饒險峻而成就大業。”劉備立即沿長江溯水西上。

此人生前智謀不輸諸葛亮,死後直接導致劉備夷陵之戰的慘敗

二、幫劉備徵蜀。劉備多次擊敗劉璋的部隊,廣漢鄭度向劉璋獻策:劉備孤軍深入,兵力、補給不足,建議採用堅壁清野的計策對抗劉備。劉備得知消息後非常不安,向法正問策。法正斷定劉璋終不能用此計,勸劉備不必擔心憂慮。果然,劉璋不聽鄭度計謀。劉備的軍隊很快就兵臨雒城,這時法正致信劉璋,分析形勢,曉明利害,奉勸劉璋識時務。此計謀嚴重動搖了劉璋抵抗的決心。遂後劉備攻取成都,封法正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

此人生前智謀不輸諸葛亮,死後直接導致劉備夷陵之戰的慘敗

三、助劉備治蜀。劉備兵圍成都時,劉璋部下蜀郡太守許靖棄城投降,此舉使劉備感到厭惡。奪取益州後,劉備廣攬人才,唯獨不用許靖。法正勸說劉備:許靖是天底下最有名而無實的人。現在初創大業,可借許靖之名望來廣泛傳播您的英名。如果對他不禮,天下人就要說您賤賢。劉備立即以許靖為左將軍長史,後又任他為太傅、司空,位至三公。此計謀使劉備深受蜀國人士敬重。

此人生前智謀不輸諸葛亮,死後直接導致劉備夷陵之戰的慘敗

益州大族吳懿想把自己的妹妹吳氏許配給劉備,吳氏是劉瑁(劉璋已亡的哥哥)之妻,以示團結東川集團。劉備嫌與劉瑁同族怕遭人議論。法正說:晉文公是子圉的叔叔,尚且娶子圉之妻;而您與劉瑁僅僅是遠房宗室,娶他的妻子有什麼關係呢?法正這麼一說,劉備就接受了,使得劉備一下子得到了東川集團的支持。

此人生前智謀不輸諸葛亮,死後直接導致劉備夷陵之戰的慘敗

四、搶佔先機,固蜀地。漢中是益州的天然屏障,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法正以他敏銳的軍事嗅覺,極其準確地估計了形勢,及時向劉備獻策,說服劉備不計代價奪取漢中。劉備帶著法正、黃忠,親率大軍進兵漢中。在戰爭中,法正善於把握戰機,最後以火燒曹營,刀劈夏侯淵,奪取漢中,獲得了輝煌的勝利。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稱漢中王,任命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

此人生前智謀不輸諸葛亮,死後直接導致劉備夷陵之戰的慘敗

不幸的是法正於建安二十五年病故,年僅四十五歲。劉備痛心疾首,連哭數日,追諡為翼侯,他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由此也可見法正地位之高。後來劉備伐吳失敗,諸葛亮還不勝惋惜地說:法孝直若在,必能制主上東行也。由此可見法正的卓絕才智在蜀漢的影響。

夷陵之戰的失敗使蜀漢軍事實力大減,直接導致了劉備的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