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萬賣火箭背後是一場有計劃的公關事件

這是一場有計劃的公關事件!“原以為是愚人節的玩笑,沒想到是真的”當看到標價4000萬、定金50萬的“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發射+品牌服務”的商品鏈接出現時,網友們呆了。而淘寶直播再次突破人們的想象。

4000萬元直播賣火箭

4月1日,愚人節這天,薇婭因為賣火箭又上了熱搜。在直播間裡,薇婭一直在強調,這次賣火箭就是想要讓大家瞭解一些航空知識,本次售賣的是“快舟火箭發射服務”,原價4500萬元,直播優惠價4000萬元 ,“這是我直播間最大的優惠力度”。

4000萬賣火箭背後是一場有計劃的公關事件

這款“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KZ-1A)”,由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研發,是一款小型固體運載火箭,此前已經成功進行八次商業發射。

4000萬賣火箭背後是一場有計劃的公關事件

薇婭多次在強調,受限於平臺不能有這麼大的交易額,所以鏈接是在線支付50萬定金,後期需要快舟火箭方面去審核以及買賣雙方溝通後簽訂合同,支付餘下款項。她當晚使用的直播話術是“這是英雄武漢最大的土特產”。

4000萬賣火箭背後是一場有計劃的公關事件

在直播間裡,薇婭連線了快舟火箭市場部部長曹夢。曹夢表示,原則上,任何人都可以拍下訂單,只要有發射的東西,具備發射條件。

4000萬賣火箭背後是一場有計劃的公關事件

薇婭一直在提醒:如果只是想體驗一下買火箭的感覺,可以加入購物車截圖留念,“其實賣不賣沒有那麼重要,這對我來說也是個挑戰,我想證明的是淘寶直播有無限可能。”然而,很多網友認為“肯定賣不出去,買火箭受眾人群真的會去看薇婭嗎?”

4000萬賣火箭背後是一場有計劃的公關事件

但令人吃驚的是,火箭鏈接卻在上架後5分鐘內有800多人拍下定金。最終,火箭還是“成交”了。在火箭成交後,薇婭臉上露出驚訝的表情,做出起身要離開的動作,並大喊真的沒想到能把火箭賣出去。據瞭解,買方是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與快舟火箭聯繫,確定了最終的購買意向。


買賣雙方是老相識

有網友表達疑惑,“畢竟火箭發射是那麼嚴肅的事兒,怎麼看跟直播帶貨都像是在兩個平行宇宙中,會不會是私下已經聯繫好了,藉機炒作呢?火箭平常價格是4500萬,然後火箭要上直播間,直接跟老合作伙伴說了可以去直播間買,便宜500萬。不僅給合作商鉅額優惠,還做了一波優質宣傳。”

4000萬賣火箭背後是一場有計劃的公關事件

查詢後,發現買賣雙方果然是老相識。據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官網介紹,該公司成立於2014年12月1日,是我國第一家商業遙感衛星公司。2015年10月7日,該公司自主研發的“吉林一號”組星成功發射,其後2017年-2019年每年都有多顆衛星發射。

4000萬賣火箭背後是一場有計劃的公關事件

其官網介紹:2019年6月5日,公司在黃海海域成功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3A星;11月13日,公司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吉林一號”高分02A星。目前,“吉林一號”星座在軌數量已達到16顆衛星。

4000萬賣火箭背後是一場有計劃的公關事件

網絡是個好東西,搜索發現到科技日報2019年12月7日的一篇報道,說當天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很熱鬧,上午和下午分別有一枚快舟火箭發射,共將7顆衛星送上太空。其中提到,“10時55分,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成功將“吉林一號”高分02B衛星發射升空。”


熟不熟悉?意不意外?該文還介紹說,“吉林一號”高分02B衛星是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新型光學遙感衛星。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是航天三江集團所屬航天科工火箭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的一款小型固體運載火箭。


彙總2017至2019年,快舟火箭至少給長光發生了三顆“吉林一號”衛星,其中2019年11月和12月各發射一顆,雙方業務聯繫似乎日趨緊密。如此看來,火箭發射買賣雙方還真不是“碰巧”在直播間相遇的。


萬物皆可播

“薇婭賣火箭”目前已成網絡熱門話題,火箭買賣雙方也被一通“深扒”,帶來的後果就是,快舟火箭和長光的“吉林一號”衛星知名度大增,一場直播帶貨帶來的廣告效應、品牌傳播度,是相對可觀的。

4000萬賣火箭背後是一場有計劃的公關事件

而對於淘寶來說,羅永浩在抖音直播帶貨首秀,直播3個小時累計觀看人數超4800萬,支付交易總額超1.1億元;面對這麼一個對手,祭出“淘寶一姐”薇婭賣火箭的大招,淘寶也算給自己掙回了不少流量。


最近兩個月來,我們無法否認,直播成為增長最快的電商形式。並且,直播正衍生出各種形式、各種可能,真所謂萬物可直播。

4000萬賣火箭背後是一場有計劃的公關事件

以前,主播大多是網紅。在疫情對各行業的衝擊下,企業的當家人、高管紛紛走進直播間。攜程董事局主席梁建章,親自上陣在三亞亞特蘭蒂斯、貴州西江千戶苗寨進行了兩場直播帶貨。除此之外,還有林清軒CEO孫春來、銀泰商業CEO陳曉東、七匹狼CEO李淑君、上海蘇寧易購總經理徐海瀾、紅蜻蜓董事長錢金波等一眾“大佬”。對他們來說,不僅希望通過直播帶貨,讓企業在疫情期間獲得活路機會,事實上有著更大的野心,想利用自己的行業影響力,讓自己某些時候變得比帶貨網紅更強,成為直播江湖崛起的新生流量。

4000萬賣火箭背後是一場有計劃的公關事件

直播也不再拘泥於狹小的直播間,走出直播間“上山下海”更接地氣。3月份,蘇寧拼購每週一場戶外直播,帶著拼購消費者上山挖春筍,下海捉波龍。在浙江天目山,現場直播農民挖春筍。“這就是我們天目山的春筍,天然無農藥。”村民對著直播鏡頭,用帶著濃厚浙江口語的普通話跟觀眾交流著:“現在下單,順豐包郵!”兩天兩場直播,共有近15萬名買家下單購買天目山春筍,累計銷售70萬斤,實現銷售額400多萬。而一場信號斷斷續續的海上直播,賣出了6萬斤小黃魚、4萬多單帶魚。捕了二十多年魚的舟山船老大張聰炳說,沒想到90分鐘直播能賣這麼多,簡直是救命,因為五月份就要陸續進入休漁期,因為疫情兩個多月沒有銷售,如果不盡快恢復銷售,損失太大。


馬雲曾說過,晴天修屋頂。事實上,並不是所有開直播的商家都獲得了成功。成功都是留給做好準備的人。這次疫情也警醒了一些企業:如果你沒有進行數字化系統建設,那你可能會來不及變化。拿美的集團副總裁張小懿的話來說,如果美的之前沒有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化體系的話,就無法發動一個大規模的線上營銷活動。比如“美的到家”微店系統,在2月份就上線了2萬多家微店。


顯然,新的電商模式和消費模式,正在成為中國經濟的新亮色。直播的爆發,表明在新經濟時代,商業的核心將從流量變成人,通過有故事、有創意、有溫度的人本身,實現新的爆發。正如業內人士所說,非典催生了消費者“觸網”,這次疫情則加速了消費者“觸播”,但其用戶滲透之勢遠勝2003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