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快四天“下地”

肇源縣首批催芽種子進棚,水稻育苗進入全面播種階段。雖然受到疫情影響,但種地節奏不降反升——

疫情催快四天“下地”

本報訊(常力東 記者 魏國棟)隨著智能化催芽稻種的陸續出箱,肇源縣快速組織全縣種植戶第一時間播種催芽種子。目前,16個鄉鎮首批催芽種子已經開始進棚、入盤,全面播種。今年雖然受到疫情的影響,但整體“下地”時間與去年相比,反而提前4天時間。


疫情催快四天“下地”


陽春四月,天朗氣清,肇源鎮四方山村水稻種植戶謝春雷心情不錯。他今年種了80畝水稻,為了提高自家水稻的市場售價,他將水稻品種選定在了生育期長的優質水稻上,並第一批將稻種送到智能化催芽車間進行催芽。“疫情給拖了後腿,所以更要加緊幹,搶時間!”4月1日這一天,謝春雷就在集中育秧大棚內開始播種。


疫情催快四天“下地”


疫情“倒逼”生產節奏,肇源縣提高認識,精細組織,全力搶前抓早。從3月上旬開始,就組織力量修復損壞的育苗大棚,平整土地、配製營養土、扣膜增溫。3月17日,全縣陸續啟動智能化催芽收種工作。3月24日,首批種子開始浸種催芽。

現在全縣有水田種植面積近百萬畝,種植的水稻也都是農業種植的核心優質品種。為了確保水田育秧環節的安全,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多名技術人員也都堅守在播種現場,適時地指導農戶科學播種、精心育苗。


疫情催快四天“下地”


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高級農技師裴宇經常性的叮囑,讓農民兄弟受益匪淺:“現在到了水稻播種的最佳時期,尤其是一些熟期比較長的優質品種,一定要搶前抓早。在播種的時候稻農要注意以下幾個事項:播種量不宜過大,密度一般在每盤在一兩六左右,這樣能保持壯苗。在覆土的時候,覆土不宜過厚,厚度在0.7公分左右,這樣苗既保溼得好、出苗也壯。播完種,覆完種之後膜要及時覆上,這樣便於保溫提墒,這樣苗出的比較健壯。”

縣農業農村局主任科員程遠和介紹,育秧播種工作全面鋪開之際,在當前水田生產推進過程中,肇源縣還做到了“三個結合”:智能催芽與苗床直播相結合,同步啟動同步實施。今年,全縣智能催芽達到80%以上,智能催芽的種子芽率達到98%以上。預計4月8日全縣水稻育秧播種全面完成。

基地化種植與農戶的訂單相結合。為了保證全縣水稻種植戶的利益,縣內多家企業、合作社與全縣部分種植戶簽訂了種植合同,簽約面積超過40%,從而保證了全縣水田的種植效益。


疫情催快四天“下地”


秸稈快速離田與秸稈腐熟化處理相結合。目前,全縣種植戶們正在通過機械打包,傳統拉運等方式,快速將田內的水稻秸稈外運。同時,推出了20萬畝的水田秸稈腐熟化處理工作,通過腐熟化處理提升了秸稈還田的利用率。

緊抓“一個早”,緊靠“三結合”,肇源縣確保播種高標準、高質量,堅決打贏春耕生產攻堅戰,為再奪一個豐收年打下堅實的基礎。攝影 劉佰生 阮大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