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最適合編程的顯示器4K顯示器是最好的選擇嗎?

程序員如何選擇一款最適合編程的顯示器,4K顯示器是最好的選擇嗎?當下顯示器尺寸越來越大分辨率越來越高,但不一定都適合做軟件開發。我們將從點距、尺寸、分辨率、縮放比例多個維度來什麼是適合軟件開的顯示器。

一、點距、尺寸、分辨率的關係

顯示器點距的大小決定了顯示文字大小。公認的最舒服的點距是0.27mm左右,這個點距既不會有明顯的顆粒感,又不會使顯示的文字太小,看著不累眼。

現在買筆記本電腦,主流是14英寸、15英寸,分辨率大多都是1920*1080。14英寸1920*1080點距是0.16mm。15英寸1920*1080點距0.18mm。點距都沒有達到0.27mm的理想目標,字太小看著累眼睛。

你去電腦城會發現筆記本都設置了放大到125%,看著文字大小很合適,微軟自家的軟件放大後表現都不錯,但很多第三方軟件放大後會有問題。如果你使用臺式機做軟件開發,顯示器的選擇性多較大。但如果你使用筆記本電腦做開發,顯示器就很難找到一款點距尺寸分辨率都合適的,只能外接一個顯示器了。


如何選擇最適合編程的顯示器4K顯示器是最好的選擇嗎?


二、外接顯示器實現雙屏工作臺

做編程最好外接一個獨立顯示器,形成雙屏工作臺,顯示內容得到擴展。豎屏顯示器更方便程序員瀏覽代碼,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這裡我通過計算以“0.27mm點距”的基準,選擇了尺寸與分辯率最合適配比。

  1. 24英寸的1920x1080,點距是0.27mm(點距合格)
  2. 23.8英寸2560×1440,點距 0.205mm (點距太小了)
  3. 27英寸的2560×1440,點距0.2331mm(點距勉強吧)
  4. 32英寸的2560×1440,點距是0.27mm(點距合格)


如何選擇最適合編程的顯示器4K顯示器是最好的選擇嗎?


顯示器的比例

顯示器長寬比例有:4比3,16比10,16比9等等,還有適合視頻編輯工作的帶魚屏。現在16比9是市場上的主流,大多數手機屏幕也是16比9,16比9適合影音娛樂,並不合適編程。

筆記本電腦16比10的顯示器編程會更舒服,但16比10的筆記本太難找了,16比10也被稱為黃金比例,只有蘋果筆記本不惜成本依然使用16比10的比例。非蘋果一族就只不要想了。

125%縮放

現在的Windows操作系統的電腦,尤其是筆記本電腦,默認都放大到了125%。微軟自家的軟件放大後表現都不錯,便很多第三方軟件放大後會有問題。華為MateBook 13分辨率2160x1440像素,默認放大150%。

放大後看著文字大小很舒服,1920*1080 放大125%後,相當於1536x864,接近於1600×900 。那為什麼不直接買的1600×900 筆記本呢,聯想ThinkPad E590就是1600×900 ,主要是可選性太小了。99%的筆記本電腦是1920*1080。

無論放在125%還是150%,要使用第三方軟件時都會遇到問題。比如Java開發使用的Eclipse文字是放大了,但軟件中的圖標沒有放大,看著很不協調。還有很多軟件根本不放大。所以還是使用100%最好。

顯示器面板

顯示器面板主要有:TN屏、IPS屏、A屏

TN屏:響應時間快是優勢TN屏就是較早前常見的軟屏,用手能按出水波紋,這是較早使用的LCD面板之一,目前也在大量使用,因為它的技術成熟,成本低。TN屏響應速度快,可以達到1ms的響應時間,不會出現殘影。使用這種材質的屏幕通常用來作為職業電競屏,通過快速響應,TN屏可無損呈現高速變化的場景細節。

IPS屏:廣視角、色彩好IPS屏面板較硬,用手指輕觸屏幕,畫面不會變形。IPS屏在色彩顯示、可視角度等方面比TN面板好上不少,對於色彩的呈現範圍與準確性也都有亮眼的表現,廣視角是IPS面板的原生優勢,不論哪個角度觀看都不會產生色偏。目前跟影像處理有關的專業屏幕大多采用IPS面板。蘋果也一直與IPS屏捆綁宣傳,對於偏愛Mac的用戶,IPS屏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VA屏:對比度高VA類面板也屬於軟屏,只要用手指輕觸面板,顯現梅花紋的是VA面板,出現水波紋的則是TN面板。VA面板是在中高端液晶顯示器應用比較多的面板類型,富士通、三星、奇美電子、友達光電等面板企業均採用了這項面板技術。VA屏的特點是寬容度和對比度都更高,可達到3000:1的高對比度,畫面中黑色和白色都更加純淨,且不會出現漏光等問題。

總結

筆記本電腦的顯示器很難找到點距尺寸分辨率都合適的,只能外接一個顯示器了。

外接一個獨立顯示器,形成雙屏工作臺,豎屏顯示器更方便程序員瀏覽代碼。

公認的最舒服的點距是0.27mm左右,以此為基準選擇顯示器,面板優先選IPS屏。

不同尺寸顯示的點距表

12.1英寸 (800×600) - 0.308mm

12.1英寸 (1024×768) - 0.240mm

12.1英寸 (1280×800) - 0.204mm

13.3英寸 (1024×768) - 0.264mm

13.3英寸 (1280×800) - 0.224mm

14.1英寸 (1024×768) - 0.279mm

14.1英寸 (1280×800) - 0.237mm

14.1英寸 (1400×1050) - 0.204mm

14.1英寸 (1440×900) - 0.211mm

14.1英寸 1920*1080 點距0.16mm

15.6英寸 (1024×768) - 0.297mm

15.6英寸 (1400×1050) - 0.218mm

15.6英寸 (1600×1200) - 0.190mm

15.6英寸 1920*1080,點距 0.18mm

16英寸 (1280×1024) - 0.248mm

17英寸 (1280×1024) - 0.264mm

17英寸寬屏 (1280×768) - 0.2895mm

17.4英寸 (1280×1024) - 0.270mm

18英寸 (1280×1024) - 0.281mm

19英寸 (1280×1024) - 0.294mm

19英寸 (1600×1200) - 0.242mm

19英寸寬屏 (1440×900) - 0.285mm

19英寸寬屏 (1680×1050) - 0.243mm

20.1英寸 (1200×1024) - 0.312mm

20.1英寸 (1600×1200) - 0.255mm

20.1英寸寬屏 (1680×1050) - 0.258mm

20.1英寸 (2560×2048) - 0.156mm

20.8英寸 (2048×1536) - 0.207mm

21.3英寸 (1600×1200) - 0.270mm

21.3英寸 (2048×1536) - 0.210mm

21.6英寸寬屏 (1680×1050) - 0.276mm

22英寸寬屏 (1600×1024) - 0.294mm

22英寸寬屏 (1680×1050) - 0.282mm

22.2英寸 (3840×2400) - 0.1245mm

23英寸寬屏 (1920×1200) - 0.258mm

23.1英寸 (1600×1200) - 0.294mm

24英寸寬屏 (1920×1200) - 0.270mm

27英寸寬屏 (1920×1200) - 0.303mm

30英寸寬屏 (2560×1600) - 0.250mm

24英寸的1920x1080 點距0.2745mm

32英寸的2560×1440 點距0.277m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