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企进军太空行业,与马克思SpaceX还有贝佐斯Blue Origin竞争

中国私企进军太空行业,与马克思SpaceX还有贝佐斯Blue Origin竞争

太空正在成为国内公司开拓的最新边疆,国内初创公司正准备大胆地和马克思的SpaceX还有贝佐斯的Blue Origin展开竞争,打算取得一部分的航天市场份额。

航天业仍是一个还有许许多多复杂的技术问题还未攻克的高风险行业,10月底国内西北引部引人瞩目的火箭发射最终还是失败了,恰恰说明了还是有许多的技术上的不足。

目前国内大约有80家商业航天技术初创公司投入运营,竞争愈演愈烈,在这一背景下,取得突破的案列将大有可能超过失败案列。

中国私企进军太空行业,与马克思SpaceX还有贝佐斯Blue Origin竞争

在谈到这次火箭发射时,北京卫星资讯公司千域天空的创始人蓝天翼说,3年前,没有人能想象中国的一家民营企业可以做这件事,如今,中国的民营企业已经变得十分强大。

2014年国内政府向私企开放太空行业,希望从蓬勃发展的全球商用太空领域分一杯羹。据总部设在华盛顿的卫星工业协会说,这一行业去年的收人达到3480亿美元,主要来自制造、发射和运行卫星。

蓝天翼统计的大约80家国内太空初创企业大多数致力于制造卫星和相关软件应用程序的开发,还有多达10家致力于研发运载火箭,希望有朝一日能与现有的国有和私营发射机构、比如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等争夺商业合同。

先后在汇丰银行和西班牙桑坦德银行任职的张昌武,2015年与一些曾参与研发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共同创立了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蓝箭正在研发一种更大,并且技术上更加复杂的运载火箭,设计目标是携带4000公斤的有效载荷,使其与有效载荷打到4850公斤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形成竞争。

虽然太空探索科技公司说,发射猎鹰9的成本是6200万美元,但张昌武说,客户能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使用蓝箭的火箭。

中国不是唯一有商业太空抱负的国家,巴西、印度、日本和阿联酋也在争夺发射业务。此外,美国政府的一项政策限制中国发射使用美国零部件的卫星,这实际上是禁止中国发射美国和其他一些商业卫星,从而限制了中国开发美国市场的能力。

不过这并不能阻止中国航天机构赢得欧洲合同,而中国私企进入全球卫星业务带来了发射成本降低的前景,这不仅适用与电信和媒体公司等长期客户,也适用与新兴行业。

中国许多的私营卫星公司正在研究立方体星,这种微型卫星制造价格低廉,一次可发射20枚,可以组成大型星群,提供广泛的覆盖面积。

蓝天翼说,立方体星和商业发射有效组合正在创造一个新的市场,使航天服务变得更加容易获得并吸引以前从未使用过卫星的全球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