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政法英雄】王軍宇:心誠所致,心花為開


【致敬政法英雄】王軍宇:心誠所致,心花為開


“全國法院辦案標兵”“全國法院黨建工作先進個人”“全國優秀法官”......各種嘉獎證書不計其數!來自領導的肯定,來自當事人的讚揚,各種溢美之詞耳熟能詳!而他本人卻說:“在23年的職業生涯中,我只不過履行了一個法官應盡的職責!無數的幹警常年耕耘在法院工作一線,用自己樸實、無私的言行,默默地詮釋“法官”這一神聖的字眼,而我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員。

【致敬政法英雄】王軍宇:心誠所致,心花為開

王軍宇 路橋區人民法院 民二庭庭長


紮根基層 經歷生命洗禮

1996年9月,大學畢業的王軍宇面臨了人生的一大抉擇。根據當時的規定,法院所有新錄用的大學畢業生必須下到工作條件相對艱苦的基層法庭工作,而去檢察院則意味著工作在條件優越的城區。雖然他從來沒有在農村生活過,但出於對於法官職業的敬仰和熱愛,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基層人民法庭。

【致敬政法英雄】王軍宇:心誠所致,心花為開


當年的新橋法庭位於路橋南部,下轄4個鄉鎮,經濟發達,外來務工人員眾多,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法庭的人均結案數量就已經超過百件,並且所審結案件的執行工作也需要審判法官自行完成。為提高辦案效率,法庭分案實行劃片制,王軍宇負責區域以規模龐大的固體廢料拆解業著稱,由於當時環保意識沒有跟上,導致轄區內空氣、土壤及地下水汙染嚴重。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中高負荷工作,加上自身的敏感體質,工作幾年後,王軍宇的身體起了一些變化,臉上長出了成片的痤瘡,腰椎部位出現了腫塊。

1999年夏天,由於身體出現壓迫性疼痛的症狀,他開始考慮進行手術治療,但由於手頭工作很忙,一直無暇顧及。直到2000年1月,當他安頓好手頭工作,本著利用年前閒暇的時間做完手術,過年期間可以在家調養從而不影響正常工作的想法終於走進手術室的時候,卻拿到了身體裡的腫瘤並非良性的診斷報告。

那一段時間,是他人生中最為艱難的時光,所幸,最後手術很成功,但期間經歷的種種以及需要5年的預後,讓當時年僅27歲的他過早經歷了生命的洗禮,使他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得到了昇華。經過4個月的住院治療,在家裡休息了兩個月後,王軍宇又回到了熟悉的法庭。離家之前,家人多次叮囑他為了身體,一定要向領導提出調離法庭的要求。但當領導詢問他是否需要減輕工作量時,他沒有要求給予特殊照顧,更沒有提出調動的要求。從迴歸的第二年開始,他辦結的案件數量重新躍居全院前茅。

甘當綠葉 成為中堅力量

【致敬政法英雄】王軍宇:心誠所致,心花為開


2002年,新橋法庭撤銷,王軍宇調入民二庭從事商事審判工作。次年6月,路橋法院開始對審判模式進行探索,在民二庭試點“1+1+1”審判模式改革。身為助理審判員的他,當時每年結案數量已居全院前列,並即將晉升為審判員。而推行“1+1+1”審判模式改革,他將變身為不具有審判資格的法官助理,轉而從事送達、排期、庭前調解、草擬法律文書等輔助工作,所做的工作在法院每月的結案報表中無從體現。對於這一重大變革,有的同志持牴觸態度。但他堅信是金子總會發光,毫無怨言地接受了院裡的工作安排,及時完成了角色的轉變,認真對待主審法官交辦的每一項工作,協助主審法官審結案件連續兩年超500件,為該模式的探索作出了無私的奉獻。

【致敬政法英雄】王軍宇:心誠所致,心花為開


  • 2008年3月,王軍宇通過競聘擔任了民一庭副庭長。

針對民事案件矛盾易激化的特點,他在辦案時注意通過辨法析理,教育引導,拉近與當事人之間的心理距離,運用調解方法化解矛盾,妥善解決糾紛。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達到了案件總數的98%,平均調撤率達到70%,連續多年居民一庭首位。對於調解結案的案件,力促當事人自動履行,使個人審結案件進入執行程序率長期運行在5%以下的低位,年劃撥當事人自動履行的執行款近千萬元。

【致敬政法英雄】王軍宇:心誠所致,心花為開


  • 2013年3月,王軍宇擔任民一庭庭長

儘管已經充分體會了民一庭案件的多、雜、繁、難,但王軍宇沒有選擇迴避,服從組織安排,擔任了民一庭庭長。

在他接手民一庭初期,庭裡所有具有豐富審判經驗的老審判員全部調離,全庭六名審判人員中,四名法官從事審判工作時間不足6個月,民事審判工作對法官能力的高要求與審判力量薄弱的矛盾相當突出。為此有人建議他應該少辦案,把重心調整到指導年輕同志的審判工作上來。然而,路橋法院法官人均結案數量長期位居全省法院三甲,案多人少的問題多年來一直存在,法官長期處於超負荷的工作狀態,如果他減少分案,對應的工作量仍會分解給庭裡其他同志。經過考量,他決定以身作則,與大家等額分案。

【致敬政法英雄】王軍宇:心誠所致,心花為開


【致敬政法英雄】王軍宇:心誠所致,心花為開


實行等額分案後,王軍宇成了全庭最忙碌的人,高效處理好自己的案件之外,他還要批改法律文書、處理各種庭務。由於他本身過硬的業務能力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他的辦公室也儼然成了庭裡“新手”法官們的業務諮詢室、心理疏導室。面對絡繹不絕的“諮詢業務”,他卻從來不是來者不拒的好脾氣,而是要求年輕法官們多查資料、多思考總結。同時,庭裡定期舉行疑難案件探討會,大家各抒己見,觀點碰撞後往往會驚奇地發現一個案件竟然有那麼多值得思考的角度。

針對民事法官常年接受負能量輻射,普遍存在壓力過大,容易產生心理焦慮的特點,他堅持以人為本,注重多方面化解幹警的心理壓力,努力營造輕鬆的工作氛圍,讓幹警對於庭室產生歸屬感,從而提升全庭幹警的凝聚力。經過近一年的努力,至2013年末,該庭審判和其它各項工作管理機制更加健全,審判績效數據較往年全面改善,案件調撤率從47%上升至73%,不服判決上訴案件數量大幅下降。同時庭裡的年輕法官工作熱情被激發,業務能力也迅速提升。

【致敬政法英雄】王軍宇:心誠所致,心花為開


  • 2019年5月,王軍宇擔任民二庭庭長

今年5月,路橋法院進行了內設機構改革,王軍宇擔任了民二庭庭長,新的團隊、新的起點,懷著堅定的理想信念,他正帶領大家開啟一段新的征程!

20餘載耕耘 收穫滿園芬芳

【致敬政法英雄】王軍宇:心誠所致,心花為開


在多年的民事審判實踐中,王軍宇自覺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對待當事人耐心、細心、公正,切實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以實際行動彰顯了司法為民的理念。專業、公正無私、甚至有那麼一點“不近人情”的法官形象,也收穫了律師界的一致好評:“他絕對沒得說!絕對是我們行業反映最好的法官之一!”

在審判實務中,注重以提升庭審技能為抓手,實現審判質量與效率的提升,二十年間公正高效地辦理了各類民商事案件5000餘件,無一超審限,無一因裁判不公導致當事人上訪纏訴。對於調解結案的案件,力促當事人自動履行,對於調解不成的案件,強化判決書的寫作,在宣判後對當事人適時進行判後答疑,使當事人官司贏得明明白白,輸得心服口服。

2018年,王軍宇審理了浙江節日燈總廠原180名職工股東提起的要求確認集體股股權的訴訟。該案相關事實涉及始於1993年原黃岩市路橋鎮人民政府對於鎮集體所有制企業進行的股份合作制產權制度改革,時間跨度很長。同時,180名職工也是情緒相當激動,為了維權四處走訪,甚至集體在法院辦公樓前呼喊以表達自己的訴求。

審理中,他通過走訪街道,調取企業改制時的原始檔案,組織原、被告對檔案資料逐一進行質證甄別,真實還原二十年前的改制過程和基本事實。在原告敗訴的判決下達後,王軍宇及時對原告訴訟代表人及其律師進行了判後答疑,並引導當事人採取正當的舉措維權。該案二審維持原判後,未出現當事人鬧訪等後遺症。

對王軍宇來說,法官這個稱號不僅僅是一種職業,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一種身份、一種使命。面對形形色色的當事人,他總是誠心對待,耐心傾聽他們的訴求,設身處地,把幫助老百姓排憂解難看作是一種良知和法官應有的使命。

蔡某和老伴年屆七旬,花了大半輩子將兩個兒子養育成人,兩位老人早早將自己的房子通過分家契約分給了兩個兒子,並對自己的養老作出了安排。然而,城市化進程打破了原先的平衡,新的安置政策並未讓與二老同住的小兒子得到好處,矛盾就此產生。在兩個兒子通過安置各自分得多套套房以及立地房屋的情形下,老人的贍養問題居然被兩個兒子當作皮球一樣踢來踢去,經過村委會多次調解無效,在當地造成嚴重的惡劣影響。老人無奈,在村委會的支持下求助於法院。

為了制裁不贍養老人的行為,案件承辦人當庭作出了被告承擔贍養義務的判決。被告聽判後,當即跑回家中,將二老的被褥及所有衣物從五樓扔下,並將門鎖更換,以死相威脅。而老人在贏得訴訟後,依然誠惶誠恐,未有任何的釋然。

看到這一幕,為了徹底解開老人的心結,王軍宇找到二老,通過談心,他感受到老人對於兒子仍然心存關愛,單純地依靠法律的強制力進行執行,只能加速這個家庭走向徹底的分崩離析。他與被告代理人取得聯繫,將他捕捉到的老人對兒子關切之情傳達到被告,對其進行感化。最後經過努力,原、被告重新坐到一起,達成了執行和解協議,並當場予以履行。

正如他常說的,能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哪有化不開心結、解不了的疙瘩,辦案如養花,心誠所致,心花為開!

【致敬政法英雄】王軍宇:心誠所致,心花為開


【致敬政法英雄】王軍宇:心誠所致,心花為開


【致敬政法英雄】王軍宇:心誠所致,心花為開


【致敬政法英雄】王軍宇:心誠所致,心花為開


【致敬政法英雄】王軍宇:心誠所致,心花為開


【致敬政法英雄】王軍宇:心誠所致,心花為開


生活中,他是一個養花高手,家裡、辦公室裡養滿了各式各樣的花兒,更是深諳各種花卉的養護技巧。工作中,他是一個辦案能手,目睹不同版本的愛恨情仇、利益糾葛,接觸形形色色的當事人,二十多年來,他始終堅持努力做到“辦好一案,教育一片,化解紛爭,不留隱患”,而如今,已收穫滿園芬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