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之死與瘟疫

大家好我是“龍之慕”

今天給大家講講古代病毒給人類社會帶來的災難

新冠病毒而今肆虐全球,死亡剛過萬人,便人心惶惶,承平日久,人類對病毒這種“大殺器”已放鬆警惕了。

何物能對人類造成全覆蓋、無差別的滅絕性殺傷呢?不是癌細胞,不是原子彈,是病毒傳播,中國古人稱之為“瘟疫”。

建安七子之死與瘟疫

東漢末年名醫張仲景被譽為“醫聖”

因為他寫過一本《傷寒雜病論》,在中國醫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東漢時期的“傷寒”是指一切外感病的總稱,包括霍亂、痢疾、肺炎、流行性感冒等急性傳染病,而不是現在通常所說的由傷寒桿菌引起的腸傷寒病。當時人所稱的“傷寒”,與我們現代所認識的傷寒並非一個概念,所謂的“傷寒”,其實就是“病毒”,很可能包括千年前的“漢代新冠病毒”!

建安七子之死與瘟疫

建安七子之死

公元217年、丁亥年,是一個令人悲傷的日子,“偉大的人民文學家”陳琳、劉楨、應瑒、徐幹,同年病逝,死因一致:鄴城大疫!

另一位當時健在的王粲不久也被瘟疫奪去了生命。在魏、吳第三次濡須之戰後的返歸途中,魏軍內疫情爆發,隨軍的王粲不幸感染,不治身亡。

孔融、阮瑀之前已死,孔融為曹操所殺,阮瑀之死可能也與張仲景所說的“傷寒”有關。

誰能想到,名揚天下的建安七子不是死於迫害、謀殺、酗酒、車禍、老朽,而是被肉眼看不到的病毒,“團滅”了!

建安七子之死與瘟疫

溫故,方能知今!

老子《道德經》中有一句千年流傳的名言: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今人搞不懂這句話到底內藏何種深意?誤以為老子為人孤僻,社交圈子太窄,“小國寡民不相往來”是開歷史倒車……

有明白人以“病理學”為由頭一語道破天機:這是警告世人做好“隔離”,防“新冠”,防瘟疫!

建安七子之死與瘟疫

先莫笑!若從瘟疫感染、病毒傳播的角度重新審視世界發展進程,人類的整個歷史恐怕都要改寫了:霍去病死於“匈奴生化武器”?東漢政府是怎麼失去社會控制力的?三國人口驟減的內因是啥?明朝是怎麼滅亡的?美洲印第安人是被歐洲白人故意“毒殺”的?……或許,而今令美軍航母停工的“洶洶新冠”,也是曾經歷史的重複與延續。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關注:“龍之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