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日本的音樂創作


論日本的音樂創作


不來不想寫的,考慮再三還是覺得寫出來是比較好的,這幾天在聽《淚光閃閃》是日本沖繩的當地歌曲,魂魄一震盪讓我沉醉了,剛開始象感覺像是小調音樂,仔細一聽原來是低音主音1拍時值所發出的,4/4拍子的節奏以低音泛行開始小三度起拍,整首曲子因為有了附點音符而讓人有一種回憶般關切的味道在裡面迴旋

論日本的音樂創作

因為簡譜不太直觀的,就登錄一首線譜的版本吧。

縱觀全曲都是基本上是小三度,大三度音符在行走,曲調跳躍性平和舒展而溫柔,因採納了三分之一的低音而使曲子通篇清純柔美湧動著思念回憶,使人彷彿置身湛藍天空之下之海邊,回憶著往日的情景……

論日本的音樂創作


它的旋律是母親寬慰兒子般似的親切,像愛人的雙手輕輕把你擁進懷裡……像親情一樣的兩人各自站在一旁會心的一笑,像天上的明月一般凝視對方,又像親人的手輕柔拂面彼此勉勵著,更像相隔萬里遙遙期盼,如歌如泣地訴說著真摯的深深的思念……

堪稱是一首偉大的作品,我這樣稱呼幾乎一點不過分,最偉大、最高尚、最純粹,最高雅,又是最動聽的歌,在它面前任何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的詞語都顯得是那樣的蒼白無力而渺小……

最讓我吃驚的是大於兩個之間的八度音符幾乎佔了近二十多拍,這讓曲子尤其突出了真摯深沉的感情在裡面……

論日本的音樂創作


——春風拂面的臉上卻在滴雨……

我千萬個毛孔都張開來吸納著這首讓人沉醉的旋律之音符來。

最讓我詫異的是居然能把超低音淋漓盡致的發揮了極限,真的是無以倫比的甜美!

我感覺我都是含著熱淚來聽完的——那柔美如歌,使我徹底的沉浸曲調當中,不能自拔了。

論日本的音樂創作


我曾經作過曲,也學過鋼琴,古典吉他,也可以說是科班出身吧,但讓我佩服的音樂不多,就那麼幾首而已罷了。

《淚》、《聖母頌》、《野玫瑰》,《搖籃曲》《月光》,《Canon》《卡魯索》,就那麼七、八首歌哦。

總是自作聰明的認為鋼琴是一架活棺材,沒有裝飾音,連續音卻還牛逼哄哄,所以鋼琴沒太學紮實。

論日本的音樂創作

我們學音樂的人一般把音樂稱為靈魂之魂,在生活和學習當中可以悟出很多的道理來,聽一首動聽甜美之歌也許可以改變一個人多年養成的習慣、一種思維方式鳳凰涅槃之發生鉅變的,也能讓乏味空洞的教條來得更貼切而覺醒的。

說白了,用白話文說就是力量,靈魂之魂就是一種精神。

——絕不是為名利和金錢的而生的。

——它是天外來客,是神彷彿在召喚我們……有一種感應碰觸……

論日本的音樂創作

一位友人在日本買唱片,逛了兩天的東京街道才勉強逛完,他說:

“大街小巷到處都是唱片商店,規模有大有小的,但品種齊全足於讓你眼花繚亂”,他感嘆道。

如今看一看我們國家的城市鄉村的各個角落,幾乎唱片商店早已消失殆盡了,精神食糧一片空白,國人的信仰和真正為之曰的凝聚力象乾枯的沙漠一般讓人寒心……

——聽了他說的話,我內心憋屈,真想吶喊一聲:我底中國,難道你還沉睡嘛……?

論日本的音樂創作


——沒有真正音樂的民族是沒有靈魂的,諸位聽好了,這不是危言聳聽,是有其原因道理的!

在歐洲有貝多芬、巴赫、舒曼、舒伯特、斯特勞斯等近50位作曲家。

日本是全世界錄製 唱片第二大市場,而且還是第二大銷售市場。

日本在唐代就有專門的作曲家了,也就是給宮廷和普通的人們作曲的之人了。

論日本的音樂創作


而中國還是在深深沉睡著,半醒半睡的人還在為金錢和利益而拼搏著……可以說真是壯哉偉哉兮。

日本的西多郎,創作的《絲綢之路》風靡世界近半個世紀,坂本龍一,1988年為電影《末代皇帝》配樂,創作的配樂獲得奧斯卡金獎,久石讓獲得過世界5次以上各個獎項金獎,還有服部隆之、服不可久等等都是世界上知名的音樂家,公認的大師!

再回過頭來問一問音樂界的所謂的教授們,中國如今有沒有權威性地真正的音樂家呢?!他還趴在她媽的懷裡再吃奶嗎?!

——所以說我們落後日本至少七、八十年,聽著我說的是至少。雖然搞音樂的大咖和學院教授不明說,但大都默認了。

論日本的音樂創作


現今在中國傳唱的比較優秀的歌曲至少三分之一都是日本歌曲,也就是說日本原版的!

《漫步人生路》《傷心太平洋》《紅日》《愛的上集》,《後來》、《為愛痴狂》《傷心太平洋》,《花心》《風繼續吹》《容易受傷的女人》《心太軟》《小手拉大手》……等等,就不一一列舉了,對了,還有我剛剛聽過的優美曲《淚光閃閃》,都是日本的,快一個世紀的膾炙人口的《送別》也是從日本流傳中國的。

——不完全統計就有近200多首,讓人震驚和詫異……

我們不能再執迷不悟了,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兮!

——為祖國今後的騰飛而努力前進吧。

論日本的音樂創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