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張譯一句話點燃井柏然|好的教育應該有的樣子

“我不是針對你,我是珍惜你!”

01

曲松林的期望和嚴厲,像極了焦慮的家長。

電影《攀登者》裡張譯飾演的曲松林在第一次登珠峰的時候丟失了照相機。這個失誤使得中國無法向世界提供成功登頂的證據。這成了他心中無法抹去的遺憾和傷痛。

10年後,他成為再登珠峰的登山隊教練。面對井柏然飾演的年輕攝影師李國樑,他把所有的期望都寄託在了李國樑的身上,對他進行了最嚴酷的訓練。

拖輪胎負重跑、障礙攀登、水盆憋氣……,別人1個回合,他3個。不管是訓練項目還是訓練時間他都遠遠多於別人。

《攀登者》張譯一句話點燃井柏然|好的教育應該有的樣子

面對如此特別的對待,李國樑入隊時火熱的激情眼看就要熄滅。他認為自己無法通過訓練,他想到了放棄。

當他質問曲松林為何要針對自己時。曲松林的一句:“我不是針對你,我是珍惜你!”讓他終於明白了前輩的欣賞和一片苦心。從此懵懂的青年成長為主動扛下登頂任務的“英雄隊長”。

《攀登者》張譯一句話點燃井柏然|好的教育應該有的樣子

曲松林的焦慮來自於再度登頂拍照的迫切願望。他要用再次登頂來向世界證明,來彌補自己的失誤和遺憾。

而我們這些家長的焦慮,來自於對孩子們未來的擔憂。我們希望孩子們能夠在激烈的生存競爭中儘可能的搶佔資源,成為強者,不被弱肉強食。

“愛之深,責之切”。當曲松林發現李國樑具備攀登珠峰的潛質時,他用極其嚴苛的方式訓練李國樑。他迫切的希望李國樑能強一點,再強一點,以確保再度登頂拍照的任務萬無一失。

生活中,做父母的又何嘗不是這樣的心情呢。

我們省吃儉用也要為孩子們報名奧數、演講、外教英語、琴棋書畫……各種課外的補習班;

為他們規劃方向、設定目標;不斷指正孩子的不足;

無非就是希望孩子們能強一點,再強一點,以保證在沒有我們庇護的未來能夠生活得更好!

《攀登者》張譯一句話點燃井柏然|好的教育應該有的樣子

奧數培訓


02

高壓式、鼓勵式教育各有利弊

電影中曲松林嚴厲、高壓式的訓練,讓我想起了一句老話:“嚴師出高徒”。

“嚴是愛,松是害”,是中國傳統的教育思想。自古以來就有棍棒底下出孝子,教鞭下面出人才的說法。

然而近年來,這種高壓式的教育卻備受詬病。

我的朋友M,漂亮、聰明。

她畢業於名校,不僅學習成績好,而且鋼琴十級,能歌善舞。

她畢業後就職於一家央企,事業發展也一帆風順。

在外人眼裡,她是人生的贏家。

然而她的媽媽從小對她的要求高,十分嚴厲。

在她小學5年級的時候,有一次考試沒得第一名,媽媽不讓她進家門。

“我至今還記得那個夜晚。那是個冬天,外面特別冷,特別安靜,特別黑。我又冷又怕,一直哭,一直哭。”

因為害怕被媽媽拋棄,她一直都非常乖巧、努力。

但是直到現在,已經成年的她,依然很難認可自己。

她不停的參加各種培訓、學習,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

她長期失眠、焦慮,正在接受心理治療。

《攀登者》張譯一句話點燃井柏然|好的教育應該有的樣子

2013年復旦研究生給室友投毒;

2016年北大高考狀元弒母;

2018年北大留美高材生與父母斷絕聯繫12年不回家,寫萬字書信控訴父母罪行;

這些事件刷爆了朋友圈,引發熱議。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高壓式教育存在弊端。

高壓式的教育下,孩子可能容易在學業和職業上取得成功,但在人際交往中常常更容易表現得自卑、內向、退縮、緊張和不友好。

對於那些叛逆性較強的孩子,如果叛逆和壓力沒有得到合適的引導,而是被壓抑或隱藏,長大後則更容易引起心理障礙和扭曲,造成嚴重的後果。

雖然我們看到了高壓式教育的弊端,但是很多人又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迷信西方的鼓勵教育。這些家長總怕哪件事做錯,那句話說重了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於是對孩子盲目的表揚、過度的呵護,以為在這樣充滿“愛”的環境下,孩子一定健康、成功。

《攀登者》張譯一句話點燃井柏然|好的教育應該有的樣子

我曾經在電視上看到過一個失獨母親的採訪。

她的兒子從小乖巧、聰明。在上初中之前,兒子的學習成績一直都在班裡數一數二。

老師、親戚,誰見了都誇讚,都喜歡。

她對兒子也愛得不得了,從小到大連一句重話也沒說過。

初中一年級的時候,兒子因為座位的問題和同學發生了爭執。

老師讓他和同學都寫了檢查,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做檢討。

一向受人誇讚的兒子,接受不了這樣的恥辱,心理出了問題。

這件事發生後一個月的某一天,這個乖巧、聰明的孩子,臥軌自殺了。

這個母親至今都在悲痛:為什麼孩子會這麼傻,為了這點事情就放棄了生命!

那些在蜜罐里長大的孩子,不懂得人生的艱難、社會的殘酷,他們抵禦挫折、抗擊打的能力太弱。一旦受到挑戰,他們的世界就容易坍塌。

其實,任何一種教育方式都不能被絕對和孤立的看待,即使是鼓勵式教育,用得不對,同樣也會發生教育的悲劇。即使是備受詬病的高壓式教育也有它存在的合理性。

人類的生存本就是優勝劣汰的現實。孩子總有一天要離開父母的庇護,步入社會經歷風雨的考驗。

高壓式教育看到的是現實的社會競爭,它鍛鍊孩子忍受挫折的能力,教會孩子努力奮鬥的道理。使他們明白沒有什麼理所應該,很多美好的東西都需要奮鬥還能獲得。

高壓式教育是建立在對孩子自控力薄弱的預判上。它提倡父母的介入和指導,幫助孩子規劃和設立目標,督導孩子的行為。有父母的經驗保駕護航,能讓他們少走彎路,更好更快的獲得成功。就像電影裡曲松林對李國樑說:“你很好,各方面都很好。”他在對李國樑的資質有判斷的情況下,實施特訓。他將他所有登山的經驗和教訓傾囊相授,才有了李國樑的突飛猛進。


03

什麼才是好的教育

既然無論高壓式教育還是鼓勵式教育,都各有利弊,那麼到底什麼才是好的教育呢?

我曾經聽心理學家陳海賢講述過他自己的一段親身經歷。

陳教授年青時的心理諮詢老師是一個非常嚴厲的老太太。

第一年學諮詢,老太太一直在批評他,總是說他做得不好!

那段時間,他情緒低落。他為自己總也做不好感到愧疚。但是,這種愧疚情緒並沒有讓他更努力地學習。相反,他開始對心理諮詢失去了熱情和信心。

一年的學習快要結束了,在課程的最後一天,老太太給李教授講了她和她的老師的故事。

她年輕的時候,有一天拿著個案去找老師督導。

她做的是一個希臘家庭的來訪者,人很多,過程也很亂,她好不容易控制住了場面。

聽她報告完個案,老師讓其他學生提意見。

大家覺得有語言和文化差異的她,能夠做到這樣,已經很不錯了。

聽完大家的意見,老師卻說:“她是我最好的學生之一。

你們說她做得不錯,其實是在說,她只能做到這樣的程度了。”

聽老師這麼一說,大家開始認真地思考,提了很多批評和建議,對她幫助很大。

老太太說:“現在我的老師已經去世了,我也老了。我要把他教我的東西告訴你們。你們來這裡不是為了爽的。如果我只是表揚你們,那我其實也是在說,‘你們只能做到這種程度了。’我不停地批評你們,挑戰你們,是相信你們完全能做得更好。”

當老師講完了這個故事,陳教授終於理解了老師的用意,他開始提高對自己的要求。

好的教育並不在採用的是高壓式還是鼓勵式的教育方法,而在於你的教育是否能夠觸發一個人的主動意識。

《攀登者》張譯一句話點燃井柏然|好的教育應該有的樣子

曲松林和李國樑,就如同老太太和陳海賢。

李國樑和陳海賢對自己的老師,從誤解到認同,從感受到否定和敵意變成感受到信任和期待。

當他們的感受的是否定和敵意時,他們想到的是逃避和放棄。而當他們感受的是信任和期待時,他們開始自發自動、勇於挑戰。

其實,真正的改變來自於他們自己。

就像陳海賢教授說的那樣:“從那天開始,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提高了。這種自我要求並沒有變成內疚和自責,更沒有變成一種負擔。相反,它的背後有一種我能做得更好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裡,有老師對我的期待,也有我對老師的認同。

當他們對嚴厲和批評的感覺變了信任和期待時,嚴格要求所帶來的壓力就變成了成長的動力。

這也是為什麼曲松林的高壓式教育取得了正向作用的關鍵。

好的教育,是點燃自我驅動力。

只有當一個人對自己充滿信任和期待時,才能點燃他的自我驅動力,改變才能真正發生,教育的目的才能真正被理解和實現。

“我不是針對你,我是珍惜你!”

把它說給你的孩子,讓他感受到你的信任和期待。

只有當他收穫信任和期待時,他才會真正的相信自己,喜愛自己,才能產生改變的力量!

文/@大知之,大知閒閒,小知間間。與你共分享,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