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和梵高,同為畫家他在生前成名,努力又敢於突破

首先說明,我對繪畫方面的專業知識知之甚少,本文所思所想皆來源於文學作品,僅供娛樂。

梵高

一提到著名畫家,很多人都會想到那句話:“生前無人欣賞,死後價值百倍。”這樣代表人物誰都能說出幾個,當然了最著名的非梵高莫屬。

現如今,梵高的作品《星月夜》屬於世界十大名畫之一,《向日葵》更是家喻戶曉。

齊白石和梵高,同為畫家他在生前成名,努力又敢於突破

梵高

可在當時,梵高出生於一個貧困家庭,一生都窮困潦倒,生前只賣出去過一幅畫,就這一幅畫還有可能是他弟弟忽悠的結果。說到這,我想起來某位知乎作者曾評價梵高是實至名歸的啃弟一族,因為他從33歲開始,衣食住行和買畫材的錢,都是靠弟弟提供的。

齊白石

  • 簡介:齊白石,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中年時期開始北漂,以賣畫為生,晚年曾和毛澤東共進晚餐,畫蝦堪稱一絕。
  • 改變:不談最初齊白石只是一名工匠後來轉行畫畫,在繪畫方面他也進行了重大改變。他在由木匠轉變為畫家以後,逐一研究學習了詩書畫印,但是都不盡如人意;直到後來定居北京,轉變畫風,才成為了一代大師
齊白石和梵高,同為畫家他在生前成名,努力又敢於突破

齊白石的成名之路

1.行萬里路:

  •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句話雖然不一定完全正確,但是在中國很多優秀的詩人作者,都用他們的經歷證明了這句話有道理。詩仙“李白”,據不完全統計,他曾遊歷過18個地方,到過206州縣,攀登過80多座山,遊覽過60多條江河溪流,在那個時代就走了大半個中國。
  • 縱觀齊白石老先生的一生,也曾遊覽過祖國的大好河山。40歲時,選擇走出家門開啟了遊學之旅。就是在這段旅程當中遇見了貴人和師傅,學習多種繪畫技法。據說齊白石先生也曾學習過油畫,但是因為南方環境潮溼和國內市場等因素,沒能繼續。(有關這段經歷,只是聽說,在我搜集到的相關史料中僅提及了一句老先生嘗試過西洋畫法。)
  • 再回顧一下,中國從古至今湧現出了無數的文人墨客,大多都眼界開闊,身處廟堂之上則為國獻策,處江湖之遠也都會覽物抒情。
齊白石和梵高,同為畫家他在生前成名,努力又敢於突破

2.所處圈層

  • 這部分本來想結合時代背景談談,但是我在蒐集資料和素材時,發現齊白石身邊的朋友更有意思,值得一說。之前我們說過梵高出身貧困家庭,屬於社會底層人物。齊白石就完全不一樣了,雖然也不算出身權貴,自學畫以來就和同好為師為友;北平解放以後,參加周總理招待的宴會,結交頂層人事,而後更是走出國家走向世界。
  • 西班牙畫家畢加索也曾用毛筆水墨作過中國畫,正是模仿齊白石的筆意和畫風,更說過:

我不敢去你們中國,因為中國有個齊白石。

  • 在中國,像餘秋雨等人更是大讚齊白石的藝術成就。
  • 齊白石曾擔任過幾所高校的教授,弟子很多,著名的更不少,就連戲劇大師梅蘭芳、評劇名家新鳳霞也是他的弟子。

3.突破的勇氣

  • 齊白石年輕時是個木工,我們可以認為他是為了有更好的發展,才去改行學畫;他人生的第二次轉變,邁出了舒適圈;第三次轉變最為重要,敢於從零開始
  • 第二次轉變發生在他40歲時,在這時他選擇走出家門,去學習精進自己。這期間可以說,他學習了百家的畫作,融匯貫通之後,已然達到
    畫什麼像什麼的境界。
齊白石和梵高,同為畫家他在生前成名,努力又敢於突破

齊白石真跡珍品

  • 對齊白石來說,最難的或許就是這第三次轉變了。那是他已經小有名氣了,理應安享晚年,當一個智慧老人。但是他敢於放棄自己已經獲得的成就,從零開始。由此才能更上一層樓。

啟示

齊白石之所以會成功,最大的原因還是他自身的努力。齊白石畫蝦之所以會活靈活現,那是他從小就細心觀察的結果;轉變畫風以後變成大師,也是之前經驗作用的結果。

從梵高到齊白石再到餘秋雨甚至更多名人,我們不難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努力

努力,也是我們唯一可以控制的因素。作為老師的我,在入職以前就知道要引導孩子進行合理歸因,在合理的基礎上,把成功或失敗歸結為努力或不努力的結果。我們大人何嘗不是應該如此呢?不要因為幾次的失敗就產生無力感,自怨自艾;更不要因為幾次成功就洋洋得意,以為自己特別聰明。

人的一生就那麼長,有趣的活下去,才是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