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為何遊戲普通話配音很難讓人滿意


已經不記得這是自己第幾次打開《古墓麗影:暗影》想圓滿結束自己“新三部曲”之旅,卻又半途而廢了。這次其實還好,拿到了幾個成就,也也推進了的劇情,但就我個人感覺來說,最大的“收穫”,依然是發現全程中文配音其實沒有我想象的那麼美好。

聊聊為何遊戲普通話配音很難讓人滿意


印象裡與這類似的感受出現在2018年左右,彼時《魔獸世界8.0》開服在即,預告片中吉安娜獻聲的一曲《daughter of the sea》不僅在哀婉而剛毅的調子中將曾經那段令其無比悔恨的往事娓娓道來,還用最後一句“Beware of me”將聯盟與部落已經不可調和的矛盾推上了高潮,讓人熱血沸騰,恨不得立馬抄傢伙直奔敵對陣營主城,來一場無悔的衝鋒(並釋放靈魂);但可惜的是,在我向人興高采烈地推薦這段CG時不小心打開了它的中文版本,於是在經過一陣陣莫名的小小尷尬後,最終我選擇靜靜退場,之後大家就當無事發生過……差不多就是在之後,我開始留意似乎和這有關的各種新聞,隨後毫不意外地發現,原來類似的問題並不只是出現在遊戲圈子裡。

聊聊為何遊戲普通話配音很難讓人滿意


為何國人偏愛在T恤上留下字母組合,國際友人卻喜歡將漢字鐫刻在皮膚之上?為何對喜歡的人我們可以大大咧咧地說出“I love you”但到了“我愛你”就會感覺渾身起雞皮疙瘩?類似的問題早就在不少人的心頭劃上了大大的問號,促使他們走到一起討論研究並得到了“母語羞澀”這個總結(注意“母語羞澀”絕非真正意義上的心理學概念,只是一種近年來似乎是對類似這一種現象約定俗成的描述),簡單說就是人們在用母語表達某些特定內容,或者作為旁觀者接觸到用母語表達的某些特定是會感覺特別難為情,或者至少特別不對勁;其原因目前沒有沒有太權威的解釋,但在總結了網絡上現有的諸多“母語羞澀”的現象後,我們還是可以找到些看似合理的解釋的。

聊聊為何遊戲普通話配音很難讓人滿意


簡單來說,每個人的母語詞彙的表意是和情緒牢牢綁定的,而在一些文化背景中,有些情緒本就不適合直接表達,否則夏目漱石也犯不上用“今晚月色真美”來代替彼此傾慕之情;同樣由於文化間有著難以逾越的差異性,有些在外語語境下習以為常的表達,出現在自己母語語境裡就會很是彆扭,其最典型代表便是濃濃的翻譯腔,和遊戲中文配音中常常出現的,由於情緒缺失而難以引起共鳴的現象。

儘管歷史上遊戲中文配音的出現要比我們想象的早很多,但由於國內的特殊市場情況,這些優秀作品始終沒能掀起什麼波瀾,故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遊戲中文配音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奢侈品。而有趣的是,這些早期仍摸著石頭過河的所謂的“奢侈品”卻很好地規避了“母語羞澀”的陷阱——無論是《輻射3》中,解放112避難所時中國軍人高呼的“同紙站凱,窩們正在嗅理這些帝國逐一粥狗(同志站開,我們正在修理這些帝國主義走狗)”,還是在《戰地2》裡士兵報告時那句“花線地方莊家切(發現敵方裝甲車)”,這些所謂的中文都和我們一直所說的語言大相徑庭,完全可以聽成是另一門外語,自然也就沒什麼可“羞澀”的了。

聊聊為何遊戲普通話配音很難讓人滿意


有點兒可惜,DICE並沒有在之後的作品中保留“積極手(狙擊手)”和“莊家切(裝甲車)”的語言特色,雖然《戰地4》出場的中國將軍的說不出一句像樣的漢語,但在一眾斯德哥爾摩大學中國留學生的幫助下,後來出場的中國軍人不僅學會了“老子中彈了”這樣頗為自然的表達,甚至輕鬆掌握了一句句經典的“國罵”,讓國人玩家終於聽懂了自己的母語,還順便將這“母語羞澀”也徹底擊碎了。於是就這樣,《戰地》系列曾是笑話的中文配音一下子成了業界最成功的案例之一,無論這集思廣益的主意是有意還是無心,DICE都向同行們

展現了消除“母語羞澀”的最重要原則:自然,貼近生活,換言之就是要接地氣。

聊聊為何遊戲普通話配音很難讓人滿意

說著各種語言的勞拉克拉夫特


這說起來容易,但實際上困難重重,作為一款句子簡短,文本量有限的軍事遊戲,《戰地4》(多人部分)可以依靠群體智慧確定最“接地氣”,又不會觸碰“紅線”的表達方法,《三國全面戰爭》這樣的歷史大作可以用古香古色的語氣削弱“母語羞澀”的影響,但其他涉及劇情,需要情緒表達遊戲就沒那麼幸運了,前文提及的《古墓麗影:暗影》便是難以“接地氣”的典型代表,作為勞拉配音演員楊夢露老師,那聲黑化之後的“去死吧”聽著著實讓人心生寒意,但由於國內的種種限制,故事中黑化的勞拉新仇舊恨堆在一起,卻得忍住“國罵”脫口一句“混賬”著實有點兒辭不達意;而作為《daughter of the sea》中文版的演唱者,歌手的歌聲也不可謂不曼妙(唱功和情感投入可能還要更勝一籌),只是那段的故事那些的地名,聽起來還好,真要參與其中安利給別人就難免羞恥感爆棚了;更別說日系遊戲那些中二氣質慢慢的臺詞了,要讓配音演員用母語聲情並茂地念出來,怎麼看都有點兒公開處刑的意思。

聊聊為何遊戲普通話配音很難讓人滿意


基於這兩點原因,從某種程度上想要完全本土化一款遊戲達到消除“母語羞澀”的水平幾乎一定是得不償失的,那哪怕各種細節,面面俱到,配音演員表現可圈可點,但在各種原因的影響下,中文配音的實際效果聽起來仍像是有點兒敷衍(激動和憤怒的情緒幾乎不可能到位)的噱頭。不過,也正因如此,我覺得有必要向卡普空表達自己的敬意,他們在《生化危機2重製版》勇敢地接受了全程中文配音的挑戰後,在其最近展現放出的《生化危機3重製版》(試玩)中,女主的中文已經達到了差不多讓所有玩家滿意的水平了,至於正式版本中她能否徹底打破“母語羞澀”的魔咒,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