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當然不是完人,但絕對是應當學習的英雄 (下)

第五,南宋文人對岳飛的點評

作為歷史的輔證,時人的觀點也可以參考。

在否定岳飛的言論中,有人舉南宋文人的評價為例:

 南宋愛國詩人多如牛毛,這些人對宋軍的戰鬥都是大抒特抒過的。有對採石磯大捷等戰役的敘述,有對張浚韓侂冑等人北伐的敘述,可是幾乎沒什麼人提到過岳飛。而這裡說辛棄疾的原因就是,當初辛棄疾南歸時,岳飛已經平反了。按理說他從北而來自然更應該知道岳飛的名頭,但你看他詩詞裡吹這個捧那個,就沒見他提岳飛

岳飛當然不是完人,但絕對是應當學習的英雄 (下)

查找文獻,也可以發現,在南宋詩人的作品中,提到岳飛的確實不多,沒有什麼特別知名的詩作;但也不是完全沒有,也能找到少許關於岳飛的詩。

陸游有詩云:“公卿有黨排宗澤,帷幄無人用岳飛。遺老不應知此恨,亦逢漢節解沾衣。”另一詩人葉紹翁有詩曰:“萬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亦堪憐。如公更緩須臾死,此虜安能八十年?”。

難道寫出“鐵馬冰河入夢來”的陸放翁,這個耄耋之年仍然滿腔洋溢著愛國熱情的詩人,分不清忠奸?

岳飛當然不是完人,但絕對是應當學習的英雄 (下)

而對於現存記錄中,為何南宋文人較少記錄岳飛,也有學者給出了較為合理的分析和解釋:

對岳飛記憶的勾勒與保藏方式還包括人際傳播與口碑傳播,岳飛結交的天下士人多與岳飛形成同心同德、傾心拜服併為之盡心竭力出謀劃策的良好關係,秦檜等人深知這一點,對他們進行殘酷迫害,更多士人因懼怕引火燒身而主動禁口並焚燬自己文稿中與岳飛相關的記載,因此能直接體現岳飛鮮活風貌的第一手資料幾乎湮沒無考。至今能見的同時期資料僅有岳飛幕僚之子根據父輩口述的岳飛生活片段,以及朱熹、洪邁、陸游等聽說的岳飛事蹟等不甚確鑿的二手資料,對今天的岳飛評價帶來極大缺憾。

所以,文人在作品中描述岳飛的多少,並不能完全代表當時的觀點,反而表明了那時複雜的政治環境。

第六,誰不希望岳飛的英雄形象出現?

有的時候,對同樣的事情,每個人的認識不同會導致看法不同,然而,也有可能是因為根本利益不同,所以導致不同的觀點。

岳飛當然不是完人,但絕對是應當學習的英雄 (下)

古代,在王朝衰落的末期,身居高位的權貴,為了保全身家或生性貪婪,會毫不遲疑的接受敵人的賄賂,出賣國家,毫不考慮國家的利益,比如戰國時期趙國的郭開,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

收買內奸不是新出現的謀略,幾千年前姜太公就已經提出針對性的計謀,

六韜 >武韜·文伐:

太公曰:“凡文伐有十二節:

“二曰,親其所愛,以分其威。一人兩心,其中必衰。廷無忠臣,社稷必苊。

“三曰,陰賂左右,得情甚深,身內情外,國將生害。

翻譯成白話文,計謀表達的意思非常明確:

第二,親近拉攏敵國君主的近臣,以分化削弱敵人的力量。敵國近臣如果懷有二心,其忠誠程度必然降低。敵國朝廷上沒有忠臣,整個國家必定面臨危亡。

“第三,暗中賄賂收買敵國君主周圍的大臣,和他們建立深厚的交情。這些人身居國內而心向國外,那麼敵國就必捋發生禍害。

岳飛當然不是完人,但絕對是應當學習的英雄 (下)

毫無底線的攻擊岳飛,破壞人們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同樣也是隻顧個人的私利,抱著不可告人的目的。

被收買的內奸,不會想到國家的利益;而能夠惡意破壞本該崇拜的英雄形象,這樣的人,又怎麼會在危急時刻為國家挺身而出?他們不僅僅是在抹黑英雄,更是破壞眾人心目的理想榜樣和精神支柱。最直接的後果,便是瓦解鬥志,使人們失去信心。

抹黑岳飛的人,說他們是內奸,有些誇張了,但可以肯定,他們的利益和大眾的利益不同,他們沒有對英雄的期望和愛戴。

如果是因為無知或短視而產生了偏見,尚可原諒;假如出於陰暗的打算,存心製造雜音,有意誤導,那麼所處立場可疑。凡是都有可能,魯迅曾說過“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同樣適用。

第七,信心與自我肯定

在網絡上還看到以下言論:

元朝時期,漢族被北方遊牧民族征服,漢唐以來積累的自信心大失,而越是沒有自信的人越是需要自大的幻想,所以需要歌頌岳飛的功績以鼓舞士氣。

這樣的說法並不準確,鼓舞士氣是一方面,然而曾經為國家和人民做出巨大貢獻和犧牲的先輩,本來就不應該忘記,他們的事例,本身就會激勵人心,不需要特意的虛構或偽造。

而在民間傳播過程中,部分誇張或美化,很大部分也是由於民眾發自內心的讚頌。眾人的推崇,自然的形成了良性循環,使更多人認識到何為榮何為恥,英雄形象也就成為了道德的象徵。

不過,上述言論也有部分說對,在自信方面,中華民族確實有些信心不足,好像長久以來都是。

岳飛當然不是完人,但絕對是應當學習的英雄 (下)

例如,關於岳飛的正面評價,也看到有人用日本的肯定作為證明。

就連島國日本,至今仍敬岳飛為神靈,是日本人眼中的“中國第一戰神”!

而查詢資料後發現,岳飛在日本的確有很大的影響,受到各種群體的重視。

岳飛對日本的影響肇始於幕府時代,當時日本把南宋英雄們和日本武士道聯繫起來作為修身“鏡鑑”,迄今日本各地圖書館裡都有《岳飛傳》供讀者借閱;家庭主婦也喜歡背誦“詩吟(しぎん)”中收錄的岳飛詩詞,並以岳母刺字的故事教育子女。日本人對諸葛亮、岳飛等人的謳歌不重其“才”而重其“魂”,感動於那種一生忠貞不渝、獨木擎天的人生態度,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流淚。

然而,就如同拿英國人制作林則徐塑像來肯定他的功績一樣,為什麼國民不能自我肯定,卻一定要依賴國外的意見才能確定?

岳飛當然不是完人,但絕對是應當學習的英雄 (下)

而且,林則徐被英國人認同存在謠傳的嫌疑,如果有興趣可以查證。

對林則徐抱有這樣的幻想,是否因為英國戰勝了中國,因而重視戰勝者的意見,假如換做弱小的國家,即使對林則徐有再高的讚譽,也可能不會在意;重視日本對岳飛的認同,是否出於同樣的緣故?可見,總是渴望強者的認可和肯定。

其實,根據對當時各方面資料的分析,包括歷史評價、民眾的愛戴、當時艱辛的環境、岳飛的歷次北伐,就可以斷定岳飛是為國為民的英雄,不需要外國人認可後才能確定。

岳飛當然不是完人,但絕對是應當學習的英雄 (下)

結語

以小推之,能做到保護家人,才有可能保護鄉人;能為鄉人挺身而出,才會在需要的時候,保護國人。

在國難當頭,岳飛奮不顧身,積極的抗擊金國的侵略,事實上了保衛了國家,他當然是英雄。

反之,倘若每一個人都不出頭,自然不會有英雄出現。而為眾人流血犧牲的英雄,得不到尊重和認可,只會讓後人寒心,望而止步。

馬克坦島上的雙面紀念碑,對麥哲倫給出了截然不同的評價,從對立的角度出發自然會得到對立的結論。客觀的說,站在不同的立場,則存在不同的評判標準。但在漢族的心目中,岳飛作為漢族的民族英雄,名副其實。


〈參考〉

岳飛評傳

宋史

〈完〉


岳飛當然不是完人,但絕對是應當學習的英雄 (下)

—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立刻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