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馬——世界第五長壽之鄉

巴馬——世界第五長壽之鄉

巴馬最應感謝的是森下敬,這位國際自然醫學會會長在1991年將巴馬命名為“世界第五長壽之鄉”。今天它更是河池重金打造的旅行目的地。2010年世博會期間,往返上海與南寧的列車上,巴馬整整打了半年的廣告。很多人會質疑巴馬是否真有那麼神奇,答案是肯定的。

但巴馬絕不是唯一的,附近的鳳山和東蘭,一樣處於長壽帶上。

“東巴鳳大會戰”將三縣道路大規模改造貫通之後,2008年開始來巴馬的遊客忽然猛增,各類資金也紛紛湧入。與當地政府合作的華昱集團已經在巴馬投資建設了道路、酒店和農產品基地,並計劃在百魔洞和龍洪田園建造生態酒店;民間的無規劃資金則造成了不可控的後果,其表現之一就是坡月那些十分醜陋的鄉間獨樓。然而巴馬的地理位置確實很佔優,雖然旅遊景點也很分散,但交通已基本跟上。即使是去最遠的水晶宮,也已開闢了每日兩趟的班車。年輕揹包客可以在這裡待上幾天,看洞、玩水、呼吸豐富的負離子,“候鳥人”則是這裡獨到的風景——如果想讓老人家的慢性病有所緩解。至少住三個月以上才可能見成效。作為生態脆弱的地區,巴馬若要保持神奇,需要我們負責任的旅行,當然更需要開發商們的良知。

壽鄉的秘密

巴馬——世界第五長壽之鄉

許多人都在問:巴馬到底有多神奇?事實證明,確實有許多慢性病患者在這裡恢復了健康,尤其以皮膚病、糖尿病更為顯著。

據說科學專家們將巴馬人長壽的秘訣歸結於五大因素:當地的小分子水、負離子含量很高的空氣、含遠紅外線的陽光、高於其他地區的磁場、各種長壽食物。

我們經過觀察,發現巴馬人的長壽可能更多與他們的生活狀態有關。因為地處桂西北山區,這裡的莊稼以玉米為主,也有甘蔗等經濟作物,所以人們常常以食用玉米粥、火麻油、茶油,這些在如今都成了綠色長壽食品。生存條件的艱苦,令巴馬人從小勤於勞作,八十多歲還在勞動的大有人在,即使百歲老人們都還能做些簡單家務,這都是長期勞動的結果。而大多數人心境平和,無憂無慮,套用都市流行語就是“零壓力生活”。如此這般,身心皆健康,人也自然長壽了。

從大城市飛來的“候鳥人”在這裡吃低脂食物,天天去各處爬山,沒有都市人那麼多煩心的事打擾,天然的環境就能逐漸將不那麼健康的機體調整過來,於是才有了那麼多奇蹟。

“候鳥人”在坡月的一天

巴馬——世界第五長壽之鄉

別把坡月想成小村,它已然是小鎮腔調。坡月的格局已經被外來資金攪和得亂七八糟,農民們蓋起了醜陋的火柴盒式高樓,成為山水間的鋼筋水泥灌木。

但由於位置便利,大多數人還是願意住在這裡。“候鳥人” 的一天可以先從爬民山開始。先在市場解決早餐然後從小路往左直往山裡走就行。山間有路,1個小時爬到小廟,還是6個小時走到深山人家,全憑個人喜好。在這裡走山路似乎特別容易,可能是負離子含量高的緣故。

中午在坡月吃午餐後,下午稍微午睡一會兒。 然後步行去百魔洞,打水、鍛鍊、聊天,之後回到坡月。如果你想在此地養生,那麼就根據這個節奏住上些時日吧。

跟巴馬的對話

巴馬——世界第五長壽之鄉

跟“候鳥人”對話——要驗證巴馬的神奇,一定得用實例。一位77歲的上海老人,據說從南寧下飛機是被人攙扶下來的,在這裡住了2個月後血糖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體力也提升了。我們見到她時,正在民山健步如飛呢。多跟“候鳥人”聊一聊,你就會明白在巴馬該如何養生了。

巴馬——世界第五長壽之鄉

跟長壽老人對話——沿著盤陽河的村屯幾乎都有長壽老人,徒步或者遊玩過程中就能順道拜訪。真正的對話比較難,通常需要他們的家人來翻譯。但你可以真實看到老人的生活場景,大多數人依然在做簡單的家務,告訴你什麼叫“生命在於運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