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縣怎麼樣為什麼叫費縣 費縣有哪些鄉鎮來歷介紹

  “縣城在古祊城,元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築,後移陽口山,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復治此城。因從費國故城(今址西北25華里)遷至此處,故名費城。”費縣歷史悠久,史稱古邱。

費縣怎麼樣為什麼叫費縣 費縣有哪些鄉鎮來歷介紹


  顏師古曰:“音秘”《通銳》胡注: “費字有兩姓,一、音蜚,贏姓,出於伯益之後;其一,音秘,姬姓,出於魯季友。按:春秋之初,已有費伯,不必皆出季友也,今山東稱費縣皆讀蜚音,非是。”

  上古時,屬少 屬地,春秋時為魯國大夫季友的私邑,稱費邑。戰國初期,季孫氏不甘在魯國稱臣,遂據 自為國,稱為費國。西漢初年,始置費縣,因費邑得名。

  費縣行政區劃最多有過25個鄉鎮。那是1985年9月,撤區並鄉,全縣劃為7個鎮、18個鄉。這種狀況持續了15年之久,直到2001年1月,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合併為18鄉鎮。這25個鄉鎮的名稱,除了費城,全部得名於駐地村。

  費城鎮:費縣人民政府駐地。費縣治所原在古鄪城,即今上冶鎮古城村、西畢城村一帶。魯元公二年(公元前427年),“鄪”去掉偏旁“阝”,稱作“費城”。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遷至現址,仍然稱作費城。

  清代設置城關社,民國初年設置城關鎮,1958年成立城關人民公社,1960年設立城關區,1962年又改為城關公社,1981年改為城關鎮,1985年改為費城鎮。

  城北鄉:因駐地城北村而得名。該村原名董家莊,清代道光年間,附近村莊的村民經常到該村躲避匪寇,得名“躲莊”,後演化為垛莊。1958年設置垛莊鄉,同年秋成立垛莊人民公社。因與蒙陰縣的垛莊公社重名,1981年按其位於縣城北側,改為城北公社。

上冶鎮:因駐地上冶村而得名。鎮駐地共有一村、二村、三村、四村、五村5個村。據說,上冶附近有古代冶煉場所,故名。清代設置上冶社。為費縣四大集鎮之一。

  大田莊鄉:因駐地田莊村而得名。該村建於清代康熙年間,以姓氏命名田莊,習慣稱大田莊。1976年設置五聖公社(因北側的五聖堂村而得名),1981年更名為田莊公社。

  南張莊鄉:因駐地南張莊村而得名。該村建於明代崇禎年間,原名吳聖莊,光緒年間以姓氏改名張莊。後因人口增多,遂以小河為界,分為南張莊、北張莊2個村。1985年設置張莊鄉,因與沂南縣張莊鄉重名,遂定名為南張莊鄉。

  薛莊鎮:因駐地薛莊村而得名。該村古稱“薛固”,唐代改稱“薛家莊”,明代簡稱“薛莊”。清代設置城陽社,民國初年設置薛莊鄉。

  馬頭崖鄉:因駐地馬頭崖村而得名。該村建於明代洪武年間,原以姓氏命名為苗家村,清代初年,按其位於馬頭崮東側,改名馬頭崖。1985年設置馬頭崖鄉。

  胡陽鄉:因駐地胡陽村而得名。該村建於明代萬曆年間,胡、楊兩姓最早定居,取名胡楊莊。後因楊姓無人,改為胡陽莊。1958年設置胡陽鄉。

費縣怎麼樣為什麼叫費縣 費縣有哪些鄉鎮來歷介紹


  方城鎮:因駐地方城村而得名。鎮駐地方城村共有15個自然村。此處春秋時期稱“防邑”,又稱“防城”,後以諧音演化為“方城”。清代設置方城社。

 汪溝鄉:因駐地汪溝村而得名。汪溝村分為東汪溝、西汪溝2個村莊,因地勢低窪,多水汪、水溝,取名“汪溝”。清代設置東汪社,1940年為費東縣汪溝區。

  竹園鄉:因駐地竹園村而得名。該村建於元代,以姓氏得名“朱園”。明代崇禎年間,趙姓從安固莊前來此處,以村東竹子園,改稱“竹園”。1958年設置竹園鄉。

費縣怎麼樣為什麼叫費縣 費縣有哪些鄉鎮來歷介紹


  新橋鄉:因駐地石橋村而得名。石橋村分為西石橋、東石橋2個村。明代洪武年間,黃姓最早來此定居,以吉祥嘉言取名“興隆屯”,並在村北朱龍河上用石板修橋,稱為“興隆橋”。清代道光年間,橋板塌陷,成了破橋,後來雖經修復,當地百姓仍稱“破橋”,亦將興隆屯稱為“破橋屯”。

  直至1972年,在破橋舊址修建了一座新的公路大橋,定名為“新石橋”,村名亦改為石橋。1958年費縣六區改為石橋鄉,同年秋成立石橋人民公社。因與沂源縣的石橋公社重名,1981年改為新橋公社。

  探沂鎮:因駐地小探沂村而得名。據《費縣地名志》記載,該村建於唐代天寶年間,因村北是祊河(古稱小沂河)的大片沙灘,取名灘沂,後因音諧演化為探沂(按:《康熙費縣誌·地理》評價費縣形勝:“右接洙泗,左探臨沂,為齊魯交衝,亦淮濟要道。”探沂鎮位於費縣左方(東方),與臨沂市區接壤,祊河東流匯入沂河,這才是“探沂”的來歷)。民國初年設置探沂鄉。

  巖坡鄉:因駐地巖坡莊村而得名。該村建於明代崇禎年間,因位於雁坡山北側,取名雁坡莊,後演化為巖坡莊。1985年設置巖坡鄉。

  劉莊鄉:因駐地劉莊村而得名。該村建於明代洪武年間,以劉、紀兩姓取名劉紀莊。清光緒年間,因紀姓無人,改名劉家莊,簡稱劉莊。原屬馬莊區所轄,1958年單獨設置劉莊鄉。

馬莊鎮:因駐地馬莊村而得名。相傳明代永樂年間,官府派兵圍剿清泉寺的和尚,在該村的水汪內飲過馬,該村以此取名“飲馬莊”,簡稱“馬莊”。1948年設置馬莊區。

  芍藥山鄉:因駐地芍藥山村而得名。該村建於清代康熙年間,因位於芍藥山南側,取名芍藥山。1985年設置芍藥山鄉。

費縣怎麼樣為什麼叫費縣 費縣有哪些鄉鎮來歷介紹


  許家崖鄉:因駐地南許家崖村而得名。該村建於明代嘉靖年間,最早由許姓建村,故名。1960年,將城關區的邢家村以南、新莊區的劉家莊以北、朱田區的糯米灣以東,馬莊區的牛角峪以西,共39個自然村,單獨設置許家崖公社。

  新莊鄉:因駐地新莊村而得名。該村原在幾輩崖山前,名曰“冀北莊”,明代初年向南遷移2裡,新建村莊,取名“新莊”。1943年設置溫河縣新莊區。

  郝家村鄉:因駐地郝家村而得名。該村建於元代,以姓氏取名王家村。明代洪武年間,郝姓遷居該村,改名郝家村。1958年設置郝家村鄉,同年改為郝家村人民公社,同年冬撤銷。1985年新設立郝家村鄉。

 石井鄉:因駐地石井村而得名。該村建於元代至正年間,相傳早年在此打井,地下石質堅硬,每打出一斗碎石,就得給打井人一斗銅錢,村莊以此得名。1958年冬,將高橋公社、郝家村公社合併為石井公社。

  梁邱鎮:因駐地梁邱村而得名。該村分為梁邱西村、梁邱東村2個村落。相傳東周時期有位梁王在此築城,死後葬於村西南的嶺上,村莊亦以此丘墓取名梁丘,後演化為梁邱。清代設有梁邱集,為費縣四大集鎮之一。1943年成立溫河縣梁邱區。

  水連峪鄉:因駐地水連峪村而得名。該村建於明代崇禎年間,村前有河,常年流水,山環水繞,因此取名水連峪。後分為上水連峪、中水連峪、下水連峪3個村。1985年設置水連峪鄉。

  朱田鄉:因駐地朱田村而得名。該村建於明代成化年間,因朱姓最早來此定居,故名。1947年成為由吾區駐地,由吾區遂改稱朱田區。

  員外鄉:因駐地員外莊村而得名。該村建於明代崇禎年間,相傳此地原有一座佛爺廟,寺廟的院牆外邊住著幾戶人家,稱為“院外莊”,後演化為員外莊。1985年設置員外鄉。

備註:汪溝、方城現隸屬蘭山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