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功成名的四個條件

明君之所以立功成名者四:一曰天時,二曰人心,三曰技能,四曰勢位。非天時,雖十堯不能冬生一穗;逆人心,雖賁、育不能盡人力。故得天時則不務而自生,得人心則不趣而自勸,因技能則不急而自疾,得勢位則不進而名成Q若水之流,若船之浮,守自然之道,行毋窮之令,故曰明主。

大概意思如下:英明的君主建立功業成就美名的條件有四個,一是天時,二是人心,三是技能,四是勢位。不順應天時,即使十個唐堯也不能讓莊稼在冬天裡抽穗;背逆人心,即使孟賁、夏育也不能讓人盡力。所以如果能得天時,不需力作就能自然生成;能得人心,不用催促就能自行勉勵;利用技能,不用著急就能自然快捷;能得勢位,不用進取聲名就能自然成就。就像河水的流動,就像船隻的飄浮,遵循自然的規律,施行暢行無阻的號令,就叫做英明的君主。

韓非還提出瞭如果有才能而沒有勢位,雖然賢能卻也不能制伏無能的人。所以把一尺長的木材樹立在高山之上,就能俯視千仞的深溪,這不是因為木材本身長,而是位置處得高。夏桀做天子,能統治天下,不是因為賢能,而是因為勢位重。

韓非著重提出了勢的重要性。一個君主在法術勢三方面都做好了,沒有坐不穩的。

如果唐堯是平民百姓,就不能治理好三個家庭,這不是因為他無能,而是因為地位卑賤。千鈞重物放在船上就能漂浮在水上,錙銖輕物如果沒有了船隻也會沉入水中,這不是因為千鈞輕而錙銖重,而是有憑藉與無憑藉的區別。

所以短的木材能俯視高的,是因為它的位置高,無能的人制伏賢能的人是因為他有勢位。君主,天下百姓合力來擁護他,所以勢位安穩,眾人同心來扶立他,所以地位尊貴。

所以古代能夠建功立名的人,人民出力來幫助他,親近的人團結一致來成就他,疏遠的人用聲名來讚美他,尊貴的人用勢位來扶持他。如果這樣,像泰山一樣豐偉的功業就能在國家中長存,像日月一樣光輝的盛名就能在天地間永駐。這就是堯做天子而獲得盛名,舜做臣子而建立功業的原因。

上面四個方面對現代職場人,也是很好的方法,我們要著重從四方面入手,結合自身的經驗與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立功成名的四個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