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本輪降息與2008年有著本質不同,或引發新一輪降息潮

作者 | 許懿穎

3月16日凌晨,美聯儲宣佈下調聯邦基金利率100個基點至0-0.25%,同時還宣佈推出7000億美元量化寬鬆計劃,其中購買美國國債5000億美元,購買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2000億美元。

這意味著,12年後,全球金融又重新陷入危機之中。僅僅歷時半個月,美聯儲聯邦基金利率就從1.5%直接降低到0利率區間。論降息幅度之大、速度之快、市場波動之劇烈,縱然是2008年金融危機都難以企及。

而本次美聯儲降息與2008年金融危機也有本質不同。

首先本次美聯儲降息和2008年金融危機觸發因素不同。2008年金融危機,當時的觸發因素是金融市場“內部因素”次級貸,以及長期居民部門加槓桿隱藏的潛在風險。而本次美聯儲降息是由於疫情引發的實體經濟受到打擊,是金融的“外部因素”。

其次金融和實體危機所引發的結果不同。2008年次貸危機,導致整體金融系統的流動性消失,同時產生的恐慌情緒和信用收縮引起需求崩塌,但是沒有影響實體經濟的短期供給能力。而本次疫情,實體經濟受到嚴重打擊,需求和供給同時減少,企業和居民的現金流出現嚴重的問題,大量私人部門債務有可能違約。

最後,影響對象不同。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對象為一些大的金融機構和實體經濟企業,這些公司不能週轉債務、陷入流動性危機。這些公司的資金週轉異常拖累了整體經濟。而2020年,疫情的影響對象為大中小企業,這些企業都可能陷入流行性危機和償付能力危機。

總結來說,2008年金融危機時,一年之內,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由5.25%降至0-0.25%,之後又分別於2009年3月和2010年11月推出兩輪量化寬鬆,向市場注入2萬億美元。效果很明顯,2009年1月,美國經濟觸底回升,3月股市自最低點回升,開啟了長達十年的牛市。而這一次新冠疫情的蔓延,美股連續數次熔斷,美聯儲再次使用“暴力救市”工具,然而這一次美聯儲的一系列操作卻不一定會奏效。因為貨幣政策不是萬能的。貨幣政策能解決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危機,卻無法根治實體經濟的問題。這一次新冠疫情考驗的不是美聯儲的救市水平,而是美國的社會治理能力。

而本次美聯儲降息也會產生一系列的影響:

美國股市

理論上,降息會降低資金融資成本,釋放流動性,拉動股票價格增長,促進美國股市增長。然而美聯儲宣佈降息並沒有阻止美股下跌,原因除了市場已充分預期之外,還包括兩個原因:一是美國緊急宣佈降息加重了市場對經濟形勢的擔憂;二是市場可能認為貨幣政策對提振經濟的效果比較低,因為疫情所帶來的停工停產、消費減少並不是貨幣政策可以解決。未來的政策能否收到效果,要看能否有效的撫慰市場的避險情緒。考慮到疫情的不確定性,以及美股十年長牛之後多項指標已在高位,未來波動性將會明顯上升。

美元和黃金

美元作為可國際通用儲備貨幣,降息後,人們會開始將美元轉換成其他未減息的貨幣和大宗商品,拋售美元,從而導致美元貶值,進而導致出口增加,進口減少。

美聯儲降息會導致美元貶值,導致投資者減少對美元的投資,增加對黃金的投資,從而刺激黃金的價格上漲。

美聯儲降息將會引發新一輪全球降息潮

由於新冠疫情的不確定性以及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潛在影響,各國將採取一切手段來實現強勁、可持續的(經濟)增長,並防範下行風險。貨幣市場目前英國央行於3月降息15個基點,同時加拿大央行於30日緊急降息,將隔夜利率調降至0.25%,銀行利率相應為0.5%,存款利率為0.25%。而在美聯儲之前,澳洲聯儲已經宣佈將3月現金利率下調25個基點至0.50%,創紀錄新低。澳洲聯儲還表示,準備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

對中國的影響

人民幣貶值壓力降低,利於從國外進口貨物,而不利於出口。由於中國經濟形勢相對比較穩定,且降息後人民幣與美元息差減少,一部分國際遊資會逐利到中國金融市場,長遠來看這對股市和樓市也是一個利好。但總體而言,美聯儲貨幣政策調整對中國影響相對有限,首次,在疫情防控方面,中國已經有效遏制住了疫情並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而美國仍處於爆發階段,就經濟增長而言,中國較為注重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平衡,為經濟增長和就業提供了較為穩定的支撐。其次,在金融市場方面,由於我國的金融嚴監管和系統性風險防控,使得我國金融體系風險暴露水平相對較低;尤其在宏觀經濟方面,積極應對疫情衝擊,相關部門此前在貨幣、財政、產業等領域已作出積極安排和有效統籌。所以目前,國內貨幣市場、資本市場以及外匯市場整體保持穩定,股票市場相對歐美股市波動較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