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唯物辯證法,走出“小我”服務他人,是真正的心理成長之路!

心理成長並不神秘,能夠做到《中庸》裡講的“喜怒哀樂之未發”,“發而皆中節”,就是一個心理成長的很好的人。

這種人並不是內心不起煩惱,他們是能夠有效地調節內心煩惱的人,是真正強大有力的人。

有些人不懂得因果變化的規律,只看到一時的是非得失,活在自己的小天地裡,不能辨證地看問題,線性思維。當自己認為受到一點不公正對待,便狠狠地予以反擊,就已經先讓自己落入了苦惱的陷阱。反過來說,若能超越自我得失,用唯物辯證法整體觀的思維,出於利他的心態,行為上採用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積極活動,就能跳出自我設限的小圈子,跳出煩惱的境地,很多抑鬱症的病人參加志願者服務以後,病情不治而愈就是這個道理。

懂得一切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心就不會被外在的境界所束縛,就能夠做到看淡得失成敗,看到光明的未來,就能好好珍惜生命的時光,多做好事,為人民服務。

要在一切境界中善待他人,溫暖自己,對普通人來說,什麼都不為而服務他人,是很難做到並堅持長久的,有可能一次兩次做到,但無法數十年如一日的精進而為,尤其是遇到挫折時,很容易動搖。

而能夠明白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聯繫的,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愛出者愛返的道理,並深信篤行,便能超越許多眼前得失,用心專注於為人民服務的偉大事業。

過分執著於自己利益,總是想著自己的問題、自己的苦樂、自己的得失,最後心中就剩下一個自己了,所以就會孤獨,看不到人生的意義,很容易陷入焦慮、抑鬱、抱怨、恐慌等苦惱的境地。

真正地自我成長、自我超越,就是把自己的命運和家庭、國家、民族、世界鏈接在一起的人,他們按照客觀規律做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樣的人也是幸福的人,因為他們深知自己人生的目標和活著的意義,焦裕祿、孔繁森、雷鋒和逆風而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勇士們都是是這樣的人。

瞭解唯物辯證法,走出“小我”服務他人,是真正的心理成長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