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比起世人的偏见,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态度


哪吒:比起世人的偏见,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态度

闲来无事,想再说一说去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电影虽然颠覆了我们认知中哪吒的形象,但顶着夸张黑眼圈、一口鲨齿牙和齐刘海的“史上最丑”哪吒,却还是圈粉了大大小小的观众。

还是三年怀胎,一朝出世的哪吒。但不同的是,这里的哪吒自生下来就被“魔童”标签圈住,从小就饱受陈塘关百姓的偏见,但也就是这个被大家处处排挤的少年,却在危难关头拯救了所有人。

哪吒:比起世人的偏见,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态度


魔丸转世的哪吒,一出生就带着肆意毁坏的魔性和三年后天雷加身的既定命运。陈塘关的百姓说他是祸害,太乙真人也说留不得。但李靖夫妇却毫不犹豫地抗下所有的质疑,努力护他成长。

哪怕所有人都怕哪吒,都说他是妖怪。但身为父母的李靖夫妇,他们看到哪吒心底的善,也竭力守护这份善。他们告诉哪吒,说他是灵珠转世,是为了造福百姓而生的。

竭力守护这份善。他们告诉哪吒,说他是灵珠转世,是为了造福百姓而生的。

哪吒:比起世人的偏见,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态度

可正如申公豹所说,人心中的成见犹如一座大山,任凭你怎样努力都休想搬动。哪吒努力学习术法,不顾一切从海怪手上救下小女孩,却还是被误会。面对一如既往的棍棒和高呼妖怪的声音,哪吒的心再一次沉入谷底。

尽管所有人都不相信哪吒,但李靖和殷夫人相信。他们查明真相,放下情面为哪吒澄清事情原委,邀请百姓参加哪吒的生辰宴,让哪吒重拾希望。他们告诉哪吒:“大家不是针对你,只是害怕”。

哪吒:比起世人的偏见,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态度

可本该欢欢喜喜的生辰宴,却被申公豹破坏。当魔丸的身份被揭穿,哪吒心底最后的一道光也没有了。他怨世人的偏见,也怨父母的欺骗。原本努力想获得大家认可的他,如今只有认命,接受自己“妖怪”的身份。

而一直想把哪吒往正途引导的李靖,从来都不相信哪吒魔丸的命运。哪怕哪吒已经知道真相,李靖仍旧坚定不移地告诉他:“你是谁,只有你自己说了才算”。

哪吒:比起世人的偏见,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态度

如果说,人的偏见是一种最顽固的东西,那么父母的爱就是最柔软的保护和最坚实的后盾。

不论是殷夫人为替哪吒积善德,不断斩妖除魔;还是李靖为了哪吒上天求符,宁愿舍弃自己,也要换回哪吒的性命。

哪怕世间的偏见在如潮水般扑面而来,父母都一如既往地爱孩子,相信孩子,也一直在护佑孩子的成长。

正因如此,哪吒才有足够的勇气克服戾气,也才能冲破心防,喊出震撼人心的话:“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

哪吒:比起世人的偏见,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态度


如同被百姓的“妖怪”偏见包裹的哪吒一样,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孩子,因为偏见被贴上各种各样“坏孩子”的标签。

因为做错了一件事,被大家说成不懂事;

因为作业没写完,被学校老师说成不求上进;

因为成绩不好,被家里亲戚说以后肯定没出息;

因为爱玩游戏,被左右邻居说成不想好、不成才;

......

没有谁是天生的坏孩子,每个孩子,在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可有些孩子,他们从小在我们的偏见中被否认、被误解。

有些话说多了,听得人也就信了。就像哪吒一样,被误解太多,后来就干脆做“妖怪”给陈塘关的百姓看,四处捣乱、恶意破坏。我们身边的孩子也可能会这样,他们会不断朝着我们所说的方向发生偏转。

孩子的成长虽然会受外界偏见影响,可父母的教导也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像李靖夫妇一样的父母,没有来自己父母的相信、理解与爱,就算秉性纯良的孩子也有可能会变成我们口中的“坏孩子”。

哪吒:比起世人的偏见,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态度


偏见会定义孩子的成长方向,会让他们犯错,甚至可能会偏离正道。而父母则是将孩子带回正途,鼓励孩子,与孩子一起打破偏见的人。

如果作为父母,也用高压和“陈塘关百姓”同样的态度对待孩子,只能得到孩子的叛逆和挣脱,甚至换来更大的错误;而如果父母用爱、鼓励与信任对待孩子,适时地给予孩子正向而明确地指引,孩子自然就有了最坚不可摧的盔甲,和打破偏见的勇气。

所有的人都可以不理解、不相信,不站在孩子这边。但身为父母不行,他们是孩子最后的依靠,也是引导和教育孩子做回自己最大的支持。

哪吒:比起世人的偏见,更重要的是父母的态度

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理解自己的孩子,那还有谁能理解?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惜自己的孩子,那还有谁愿意爱孩子?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支持自己的孩子,那还有谁会站在孩子这边?

愿世上没有偏见,也愿所有父母都能如李靖夫妇那样爱孩子,更愿天下的孩子都能理解父母的用心与付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