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媽媽不是不愛你,只是我們之間少了點什麼。”

一個17歲孩子跳橋視頻讓我有了深深的反思,到底是怎樣的悲傷和委屈,能讓一個孩子連死都不怕了,情願用自己的死來解脫。

2019年的4月17日晚,就在上海盧浦江大橋上,一個年僅17歲的少年,在他與母親的激烈爭吵後,不顧一切的讓他在那如花的青春年紀裡,縱身一躍,跳下了盧浦大橋。一時間,鬨動了全國各大媒體,不知道究竟是有多大的錯事,能讓一個孩子用死亡這種方式來解脫。

當我細細看完這段跳橋的視頻後,我的心被狠狠的刺痛了一下,我在想,一個十七歲的孩子,就在那麼一瞬間就沒了,這是多麼自私的一個孩子啊!在他的意識裡,可能就沒有生和死這個概念,他只憑自己的一時衝動,就衝到橋上跳下去,如果當時他能夠多想一秒,我走了我的家人怎麼辦,我的爸爸把我養這麼大,難道我就這麼丟下他,我的媽媽真的這麼惹人厭嗎?我就這麼走了,能對的起他們的養育之恩嗎?能多想一個問題,也許他就不會跳下去。

就在我責備孩子的同時,我又在努力尋找問題的根源,視頻中的孩子衝到橋上時,可以模糊的看到那個孩子在跳的時候,一隻手正在揮著眼淚,到底是怎樣的悲傷和委屈,能讓一個孩子連死都不怕了?情願用自己的死來解脫,你能夠理解他嗎?也許這就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導致了孩子連生死都不顧,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現實問題,深究這個事情的背後,到底是孩子內心太過於脆弱還是家庭教育有問題呢?

“孩子,媽媽不是不愛你,只是我們之間少了點什麼。”

現在的孩子都出生在嬌生慣養中長大,平時沒有受過什麼“受挫教育”,都是一碗米飯長大的,一般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根本不知道生活的辛酸,只覺的父母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就如我的兒子一樣,剛剛才讓幼兒園中班,每次不開心的時候都會對我說:“哼,你是個壞媽媽,壞媽媽,長大我就不給你買鑽石,買高跟鞋(捂臉)。”其實這只是孩子一句天真的玩話,其中也包含了很多威脅的成份,意思是你不能不對我好,你對我不好,將來我也不對你好,小小年紀,就有如此想法,簡直不得了,這引起了我的深深反思,有時我也十分迷茫。我常常在想:“孩子,我該如何教導你。”

很多父母總認為,父母子女之間沒有隔夜仇,不論你對孩子如何,你都是從你的角度去關心孩子,愛護孩子,但是你是否真的理解孩子呢?

一個孩子如果長期在父母的嚴厲批評和所謂的關心中長大,因為孩子一點點錯誤,就大喊大叫,會讓孩子否定自己,變的不自信,甚至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進而為了引起父母關注而採取過激行為,難免不會為一時的衝動而做出悔恨終身的大事。

“孩子,媽媽不是不愛你,只是我們之間少了點什麼。”

我有一朋友,他小時候就很不幸,因為他有一個脾氣暴躁的媽媽,可以說是一點點不同情和尊重孩子,而且100%的認為自己是對的,總是認為自己打你批評你都是為你好,而且他的母親還很嘮叨,甚至連這樣的氣話都說:“你怎麼這樣不叫人省心呢?你怎麼不去死呢?”遇到這樣的媽媽,我也是無語了,不能說她不愛孩子,但是孩子卻又感覺不到她的一絲愛。

孩子從至親那裡都得不到理解和肯定,心裡肯定會想:“叫我去死,我死了也許你就開心了。”其實,他那時侯可能真的不理解大人為什麼會這樣,只想到虐自己,甚至幹些更傻的事。現在這朋友一提到小時候的事,也只剩搖頭苦笑了,因為他長大了,懂得了生活的不易,面對生活,我們除了要死撐,還要學會和自己和解,不能一味的把壞脾氣摔在別人身上,摔在誰的身上誰都受不了,更何況是還未能分辨是非的孩子。

最好的家庭教育到底是什麼呢?是溝通。

父母和孩子,可能多花一分鐘的溝通,就能避免一起悲劇,往往悲劇的發生都是有前奏的,用心多觀察身邊事,身邊人,是一個家庭的幸福之本,多和孩子和家庭的每一個成員溝通,才能擁有一個幸福完美的家庭,這是我今天最想說的話,每個人之間都多一點點溝通,比任何輸贏都來的有價值。

“孩子,媽媽不是不愛你,只是我們之間少了點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