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的書法好嗎﹖?

尹家俊


唐伯虎的始祖是前涼州晉昌郡陵江將軍唐輝,他28歲時中南直隸鄉試第一,第二年入京應戰會試,因弘治十二年科舉案受牽連入獄被貶為吏,讓他沒了進取心,之後雲遊江湖,寄情於詩書畫。最終成為著名書畫家。

唐伯虎書法前期學趙孟頫、李邕、有趙孟頫的妍美,有李邕的骨力美。秀潤而剛健。

後期吸收米芾筆意,追求率意灑脫,八面出鋒的效果。又融入多家用筆和結構特徵。自成一家。

(唐伯虎行書作品)

.

(唐伯虎國畫作品)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


神韻軒書法


一提到唐伯虎,大家幾乎都知道,他詩書畫文皆精,是明代名符其實的“江南第一風流才子”。那麼,他的書法好嗎?毋容置疑,那一定是好的。

唐伯虎傳世書法,以行書為主,其作品有《落花詩冊》、《飲中八仙歌》等。書風妍美秀麗,自成一體,可作楷模。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頗為熱衷於臨習唐伯虎的書法。若要我用語言表達他的書法好在哪裡,我只能抽象地說,“神韻天成,隱約有悽美之感,頗值玩味”。唐伯虎的字,跟他本人太像了!






倚齋聽風雨


唐寅,人稱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學多能,吟詩作曲,能書善畫,其書法作品,我特別喜歡,不時拿出欣賞,臨習,感覺其得益於二王及趙孟頫,點畫溫潤妍雅,字裡行間洋溢著一種超妮的書卷之氣,靈動飄逸,有骨有肉,其《落花詩冊》通卷一氣呵成,用筆精到細膩,字如其人,傳說他風流,其字也風流多姿,令人回味無窮,賞心悅目。


風規自遠gtm


好啊!可以說輕鬆甩當下某些所謂“書法大師”幾百條街!“江南第一才子”,可不是兩得虛名滴。請注意,唐伯虎官場失意後,是指靠賣書畫營生的,也就是說書畫是他吃飯的傢伙,如此這般,吹牛豈能行矇混過關?必然得有兩把刷刷才行滴!


唐伯虎書法大體上屬於“二王”一脈,縱觀其書法作品,雖風格多樣,但均呈現一股強烈的“書卷氣息”。唐伯虎學書廣泛涉獵,取法趙孟頫、李邕、顏真卿、米芾等各家,逐步形成了秀“潤中見遒勁、端美中見靈動”的個人書風。至晚年,其書尤其“率真自如、沉著痛快”,漸入揮灑自如之境。以下選其部分作品(局部),以雍讀者諸君。


1.《臨蘭亭序卷》——俊逸挺秀,嫵媚多姿。

2.《自書聯句詩》——筆力精湛,溫文爾雅。

3.《吳門避暑詩》——秀麗多姿,圓潤灑脫。

4.《《集閒賓集》——俊秀瀟灑,遒麗優雅。

5.《嘉靖改元新正試筆》——沉著痛快,揮灑自如。

6《飲中八仙歌》——秀麗俊逸,流轉婉媚。

7《落花詩冊》——豐腴潤闊,靈動俊挺。


契茶書舍


喜歡藝術,熱愛書法的朋友,歡迎關注交流!

世人笑我太瘋癲,
我笑他人看不穿。


行書,“五體書”中最實用的一種書體,它最能活潑地表現書法藝術的本質特徵。


想要寫好行書卻並不容易,既要注意字間筆畫的連貫流暢,又要把握鄰字之間的相互呼應,更要懂得靈活地讓字形收放自如,字距疏密有度,字徑大小相濟。這些都需要在漫長的練習中去慢慢揣摩。

好行書就如同綠雪詩意般的生活,內裡能把握稍縱即斂,放縱是剋制的放縱,靈逸颯爽,纏綿之中又點染有餘。


這麼形容或許有些縹緲,但你只要知道一種字有它獨有的韻味,能夠區別於其他字的魅力。曾聽人說:楷書歐陽詢,行書唐伯虎。

我們對於唐伯虎的瞭解大都來自影視作品,其中星爺的經典作品《唐伯虎點秋香》不少人肯定都知道。唐伯虎的書法雖比不上繪畫、詩文出名,但好在他天分極高。


他主要是學趙孟頫,並受李北海影響,整體風格俊逸挺秀,嫵媚多姿,行筆圓熟而灑脫,但唯筆力稍弱,鉤挑牽絲綿軟,結構亦略趨鬆散。

也只有蘇州的山山水水好環境,才培養得出唐伯虎與眾不同的靈魂,深藏的靈動、敏感、孤獨。


唐伯虎的落花詩今天要為大家介紹下唐伯虎的《落花詩冊》選字古詩行書字帖。


《落花詩》本是應和沈周之作,30首詩全部以“落花”為題材。讀來不比林黛玉的《葬花吟》遜色,情到深處,一位翩翩公子細膩的情感躍然紙上。

唐伯虎寫這首詩的書法,溫婉流麗,通篇無一筆寫懈怠,如風行水上一任自然。



關於落花詩的佳話《落花詩冊》生成於公元十五世紀末,起因是明四家之一的沈周,因老年喪子賦得《落花詩》十首以寄託哀思,吳中士人皆有唱和。一時吟詠落花,數量之多,非他人可比,令吳門詩壇熱鬧非常,引入矚目。


唐伯虎一生曾多次書寫落花詩,每次所作的數量不同,內容不同,書法風格也不盡相同。

目前所知的分別藏於普林斯頓大學附屬美術館、遼寧省博物館、蘇州博物館以及中國美術館。


從中不難看出,字的結體都比較工整,大多是每字獨立,很少有連筆牽絲。整幅《落花詩》都以用筆厚重的行楷書寫而來。

作品中單字重心下移,尤其是最後收筆為豎的漢字,大多被壓縮了,從而顯現出一種重心下移,結體略扁的模樣。


這種用筆方法,顯然是受到了趙孟頫書法的影響。這種特點,不能一概強歸入趙孟頫流派中去,畢竟中國古代書法中具有這種特點的書家還是很多的。


但這種線條飄逸而靈活的姿態是中國古代傳統書法繼承二王風韻的重要表現。

實際上,趙孟頫在元代書壇,高舉“復古”大旗,其書法、繪畫多承魏晉法度。

蘇博所藏《落花詩》展現了唐伯虎早期書法風格,當中所流露出年輕時的驕傲與狂放,在用筆細節上都能體現出來。筆畫出鋒過於銳利,缺少平和的質感;勾法隨意,未經細緻的調鋒運筆。


遼博所藏《落花詩》則是唐伯虎晚期的作品。雖然內容變化不大,但在書寫風格上人們發現了他30歲以後心態的轉變


此作用筆圓轉妍美,玉骨豐肌,風流瀟酒。兩個版本的變化之所以會這麼大,與他人生經歷是分不開的。

29歲經歷了“科場舞弊案”的摧殘,跟著又經歷過家人的先後離世,夫妻關係不和睦,寧王朱宸濠叛亂風波,也被困頓生活折磨得一貧如洗。


在種種全然不得志的生活中,唐伯虎那原本因為仕途功名而被壓制的豪邁灑脫的個性,便無拘無束地發展起來。


飲酒狎妓、書畫自娛的心態,正是他書法突飛猛進的最好催化劑。氣韻連貫的行書,用筆連綿不絕的豪邁,則是他真性情的寫照。

回過來看現代,其實文字這種藝術,也總在漫長的光陰流轉裡,被歲月洪流裹挾著向前,即便寂寞,卻也留下了。

喜歡練字的小夥伴大概也是被文字的這種魅力不知不覺吸引而來。


人啊,都是靠著回憶過活的。每一份書寫記錄下的心情都也是對過往最有感觸的一點眷戀吧。

正如唐伯虎在書寫中寄託的情愫一樣,獨特而又深刻。


陳海良書法藝術


唐寅,字伯虎,後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江南四大才子”之一。詩詞曲賦與文徵明、祝允明、沈周並稱“江南四大才子”。他的書法以行楷見長,學習趙孟書法並參考李北海,筆畫婉轉流暢,風格俊秀瀟灑,此書結構嚴謹,豐潤優雅。有著勁骨於內、美形於外、縝密流便的獨特風格。在大明朝的書法界應該算是高手了。王世貞在題《三吳秒墨》捲上說:“唐解元一札草草,其書軟熟亦不一。”唐伯虎能書寫的書體類型很多,每一種書體都能透露出它的自己的面目。其吸收了趙體的含蓄婉媚的風格,以及李邕書法的生動、有利的因素,並摻入了米芾的風格。形成了他獨特的自由灑脫的個人風格,給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癸酉論道


唐伯虎書法沒有個性持點,盡學趙孟順和李邕,不能變通。你們看看巨匠沈鵬張海劉洪彪胡抗美張繼,哪一個不是早早就有自已的特點了?。


南宮華亭


唐伯虎號稱明代詩書畫三絕,按其優劣程度可以排成畫~書~詩,畫在明代可以說是名列前茅,書法估計能排到明代前二十以內,詩就是文人基本功了,能否進明代前一百都難說了。[呲牙]現代的大師齊白石也說自己的字比畫好,詩比字好,這只是一種自我推銷和包裝罷了。


A互惠互利


落花詩帖,我二十多歲時臨過一段時間,文人氣息濃厚,書法地位一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