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寫生畫稿 五代黃筌 寫生珍禽圖

《寫生珍禽圖》

五代十國後蜀畫家黃筌創作的絹本設色畫

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中畫了鶺鴒、麻雀、鳩、龜、昆蟲等動物二十餘件

排列無序

但每一件動物都刻畫得十分精確、細微

甚至從透視角度觀之也無懈可擊

中國最早的寫生畫稿 五代黃筌 寫生珍禽圖

五代後蜀 黃荃 寫生珍禽圖 北故

《寫生珍禽圖》用細密的線條和濃麗的色彩,描繪了大自然的眾多生靈。

在尺幅不大的絹素上,畫家畫了昆蟲、鳥雀及龜類共二十四隻,均以細勁的線條畫出輪廓,然後賦以重彩。

這些動物的造型準確、嚴謹,特徵鮮明。每一動物的神態都畫得活靈活現,富有情趣,耐人尋味。兩隻麻雀,一老一小,相對而立,雛雀撲翅張口,嗷嗷待哺的神情,惹人憐愛;老雀低首而視,默默無語,好像無食可喂,一副無可奈何的模樣。下端一隻老龜,不緊不慢,一步步向前爬行,兩眼注視前方,有一種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毅力。

中國最早的寫生畫稿 五代黃筌 寫生珍禽圖

五代後蜀 黃荃 寫生珍禽圖卷 北故1

《寫生珍禽圖》左下方有一行小字款署“付子居寶習”,是黃筌畫給兒子黃居寶作習畫範本用的,黃居寶去世時還在後蜀時期,所以這幅《寫生珍禽圖》是五代時期的花鳥畫作。

中國最早的寫生畫稿 五代黃筌 寫生珍禽圖

五代後蜀 黃荃 寫生珍禽圖卷 北故2


中國最早的寫生畫稿 五代黃筌 寫生珍禽圖

五代後蜀 黃荃 寫生珍禽圖卷 北故2

黃筌作畫強調真實寫生,重視形似與質感,其繪畫多用淡墨細勾,重彩渲染,用筆極為精細,而後以色暈染,幾乎不見墨跡,《寫生珍禽圖》正是運用此種“雙勾填色”法繪製而成。

中國最早的寫生畫稿 五代黃筌 寫生珍禽圖

五代後蜀 黃荃 寫生珍禽圖白描稿

這雖是一幅寫生畫稿,卻畫得靈活生動,每一蟲的形態準確,都具有很強的質感。畫法特點是墨線細勾,略加淡彩,嚴謹工整,是典型的雙勾法。體現了黃筌一派“用筆新細,輕色暈染”的特點。五代雖是傳統花鳥畫走向成熟的時期,但傳下來的珍品極少,所以此寫生畫具有珍貴的價值。

該畫形象生動逼真,工筆細膩嚴謹,設色鮮麗。對宋代花鳥畫的工筆重彩畫風產生很大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