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長春戰役國民黨只救了他一人

此人是以後臺灣當局的戰略顧問、“國防部”前參謀總長空軍一級上將陳燊齡。

1948年長春戰役國民黨只救了他一人

1948年,“遼瀋戰役”開戰前,林彪的東北野戰軍主力南下,攻打錦州,以期截斷國民黨東北守軍從陸上完整退守關內的企圖。3月,東北野戰軍攻克重鎮四平,截斷了瀋陽至長春間的鐵路運輸,被圍困在長春城內的國軍補給開始由空運承擔。

城外的“東野”沒有空軍,但由於接收了大量日偽防空裝備(高射炮火),地面部隊對空火力甚猛,因此時有運輸機被擊中墜落的事情發生。東北“剿總”空軍總部決定,空投必須指派戰鬥機護航。為長春空投補給的是空軍第10運輸大隊,所使用機型是C-46運輸機,負責空投掩護的是空軍4大隊22中隊,兩個大隊駐守基地均為瀋陽北陵機場。

1948年7月28日是一個星期三,當天下午,10大隊出10架C-46去長春空投剛從南京運抵的大餅,按規定,22中隊要出動4架P-51野馬戰鬥機跟隨護航。

P-51中尉飛行員陳燊齡本不應該參加此次護航行動,他在7月下旬就向22中隊副隊長喬無遏請假,回北平完婚。陳燊齡和未婚妻的婚期定在8月3日,未婚妻在北平的家人早早就把請柬都發了出去,只等駐紮瀋陽的陳燊齡早日回來。把臨近婚期的隊員拖在戰場,喬無遏覺得很殘忍,但沒辦法,隊裡一直陣容不整,他只得向陳燊齡保證,這次任務完成後,一定讓他回北平完婚。聽到副中隊長鄭重承諾,陳燊齡笑著走向戰機。

16點整,C-46先起飛,4架P-51隨後升空,向長春飛去。17點多一點,5架飛機抵達長春上空。還未等運輸機飛臨空投場,東北野戰軍的地面炮火猛烈射來。4架P-51各司其職,迅速俯衝,對準佈防的高炮陣地壓制掃射。突然,陳燊齡的機身猛烈抖動起來,接著,螺旋槳轉速迅速下降,陳燊齡立即作出判斷——引擎中彈,於是駕駛著無動力的P-51向空投場滑翔過去。飛機迫降了,可陳燊齡留在孤城長春沒法回來了!

制定絕密行動營救新郎

晚上,返航的飛行員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喬無遏,喬心急如焚,他已經承諾這次出任務回來就讓陳燊齡去北平完婚,而此刻陳燊齡卻被困在密不透風的長春,這已經不是趕上婚期的問題,而是性命攸關。但逃出來又哪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新7軍、60軍的十萬大軍都無法逃脫,更別說一個飛行員了。

喬無遏思來想去,決定直接向東北“剿總”空軍司官吳鬱報告,提出一個大膽的出其不意的行動方案——派一架飛機冒險落地,接出陳燊齡。讓一架飛機去接一名中尉飛行員,這要擔當很大的風險的。先不說東北野戰軍地面猛烈的炮火可能再造成損失,在內部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被困長春的高級官員一大堆,單是將級首領就有東北“剿總”中將副總司令兼第一兵團司令官、吉林省政府主席鄭洞國,第一兵團中將副司令官兼60軍軍長曾澤生,新7軍少將副軍長史說,長春市長尚傳道,少將師長隴耀,少將副師長任孝宗,少將參謀長龍國均……小小飛行員陳燊齡能有資格上飛機嗎?

喬無遏這個“出其不意”的腹案在司令官吳鬱那裡很快得到批准。原因很簡單:讓一名已經發了請柬、選定了新婚日的準新郎留在“敵後”,實在太不人道。

7月28日午夜,幾位將參與此行動的飛行員接到絕密任務:“搶救新郎行動”,5架P-51高空掩護,一架C-47落地接人。該命令最後特別提示:除搭載陳燊齡一名機員外,任何人不準搭載,否則,以軍法從事。

為什麼對一次只是搭載一名普通飛行員的普通飛行任務要“保密”?主要是兩點:擔心要走的人太多,把飛機圍起來,最後誰都出不來,而且,弄得沸沸揚揚的,被圍城的高級將領心中肯定也不是滋味,萬一要告到上峰那裡或是委員長那裡去,吳鬱也是無法擔當。再就是擔心城外的“東野”炮火攻擊,他們的眼線多,情報準,一炮打過來,全都完蛋。

新郎成功救出如期完婚

7月29日清晨,喬無遏第一個駕駛P-51起飛,第2架是由10大隊中尉李煥白駕駛的C-47運輸機,跟在C-47後邊的是4架P-51戰鬥機。

5架P-51和以往護航不太一樣,這一次他們沒有選擇從城東順著陽光進入,而是把自身完全暴露在朝陽映照下。這樣一來,飛機被地面部隊識別更快更清晰,可以最快把 “東野”地面炮火吸引過來。果然,地面炮火猛烈對空射擊,5架P-51迅速分散開,各佔一個方向,翻騰、俯衝、壓制、掃射,一切都是為了吸引地面火力。

與此同時,李煥白馬上把C-47降至100尺,悄悄靠近長春。如此超低空進入還是讓圍城部隊看出了端倪,一陣密集的炮彈打來,空投場附近頓時硝煙瀰漫,塵土飛揚。李煥白駕駛飛機穿過煙霧和塵埃,向空投場的停機處滑行過去。

穿過漸漸散去的煙塵,李煥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遠處黑烏烏巨浪一樣的人群在向飛機跑來。機艙內的李煥白有些發懵——密電中特別指出不允許搭載其他人員,怎麼會出來這麼多人!一手握駕駛盤,一手搭在油門杆上的李煥白迴轉身,告訴後艙的機工長(隨機工程師),趕緊把艙門打開,飛機不停機調頭。潮水般湧上來的人不僅越來越多,而且步伐在加快。李煥白唯一的辦法,就是讓C-47加速,但越加速他就越焦急,如果陳燊齡還沒出來,C-47就飛起來了!

此時,一個瘦小的身影突破了那道人牆“封鎖線”,急速奔跑過來,疾速衝向C-47。機工長認出那正是本次任務真正的目標人物——陳燊齡!C-47在不斷加速,機工長向外伸出手抓住陳燊齡的手,陳燊齡猛地一躍,順勢爬進機艙。得知任務完成喬無遏大喊:“全體返航!”5架P-51停止翻騰和壓制,在長春東南方向的上空迅速集結編隊,向南漸漸飛遠。

第二天,陳燊齡搭乘了那架回北平的飛機。三天後,他如期在北平完婚。由喬無遏一手導演、策劃,總司令吳鬱指揮,瀋陽、長春兩個場站多方人員共同協作上演的一幕“搶救新郎”行動完成。1949年元月,東北和華中戰局惡化,瀕臨全面崩潰的國軍,撤出北平只是遲早的事情,南苑機場也失守,四大隊只好在天壇附近的市區裡,開闢一條臨時跑道,供四大隊戰機起降。十五日,陳燊齡奉命飛到天津偵察,親眼目睹內海河市區一片火海,城裡已經打起巷戰,天津已告失守,北平守軍從海上撤出的機會完全消失。

廿一日,坐鎮北平的「華北剿匪總司令」傅作義決定開城投降,他通知空軍在隔天撤退,「不願留下來的就趕快走吧」。廿二日,四大隊的P─五一戰機,一架架從天壇機場起飛,陳燊齡的座機卻因為引擎故障,直到下午三點多才修復。這一下耽誤,讓陳燊齡成為最後一個駕戰鬥機從北平撤退的飛官。起飛時,陳燊齡先繞天壇飛了一圈,再略往西北,飛到自己出生、成長的西四北大街上空,忍著淚水看老家最後一眼。事實上,前一天接到命令的陳燊齡,回家後面對父母有口難言,為了守密,他連最後一聲再見都不能說,雖然當時他已經隱隱感覺到:這場生離,事實上就是死別。

1948年長春戰役國民黨只救了他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