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丨外貿涼涼了,如何應對?

網上有個段子,是說外貿的。

國內剛打完上半場,國外繼續下半場,外貿人看完全場。

收藏丨外貿涼涼了,如何應對?

2月份,拼命向客人證明,我們很好,不影響生意;

3月份,不停跟客人確認,你們好嗎,單還下嗎?

2月份,客人問我們,還能發貨嗎?

3月份,我們問客人,還能收貨嗎?

收藏丨外貿涼涼了,如何應對?

段子很形象,國內上半場形勢不好的時候,外貿跟其他行業一樣受到生產停工的影響,然而,餐飲交通現在都復工復產了。

外貿呢, 隨著海外開始了下半場,依然還在萎靡中。一個詞,太苦逼!

不少外貿人表示,今年太難了。

收藏丨外貿涼涼了,如何應對?

“往年的1、2月份是店裡的旺季,從2月開始,陳文就沒接到一個訂單,原本聯繫的海外客戶,也遲遲沒有下文。——深圳一個服裝店老闆說。 “我從業幾十年,也經歷了2003年的非典,都沒見過今天這麼嚴峻的形勢,說絕望毫不誇張。”目前工廠工人陸陸續續上崗,但是1~2月的工資打了5折,這個也是跟工人們先談好的。

“我還不知道能撐多久,如果6月份全球疫情還未能控制住,廠子估計就要關閉了。”——深圳石巖一家模具廠的羅老闆一位外貿工廠的老闆說,他的燈具廠也面臨同樣的狀況,目前法國、英國市場暫停,德國的一家大客戶剛剛取消了近50萬美元的訂單。

這些都是一些實實在在的具體外貿企業所面臨的的難題。


除了微觀層面,宏觀上也可以看出問題,給大家分析下外貿對我們經濟的衝擊。

第一個看存量,到底外貿佔我們GDP比重有多大?

2019年統計局的數據,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31.6萬億元,進口14萬億,出口17萬億,我們去年將近一百萬億的GDP,相當於佔比30%

在存量上面, 是妥妥的三駕馬車。

第二個看增量,去年GDP增長率6個點,外貿進出口對這部分增量就基本貢獻甚微了。

根據統計局2019年的數據,2019年全年最終消費支出的貢獻率略低於60%,為57.8%;資本投資貢獻率全年達到了31.2%;

進出口貢獻率是11%

收藏丨外貿涼涼了,如何應對?

因此,消費才是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其次是投資,最後是進出口。

從以上兩點看,好像中國進出口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為什麼我們這兩年外匯一直維持在3萬億,本質還是因為這塊的業務已經對增長率貢獻不大了。

中國經濟如果沒有疫情,其實並不需要靠外貿拉GDP,今年能維持就不錯了。

但是現在遇到疫情,因為他的存量的巨大體量,只怕今年不僅不會對GDP增長有所貢獻, 還會拖垮GDP增長率,有可能是負增長。

好,我們進一步看下,進出口貿易受哪些國家影響比較大?

下面這個圖來自去年統計局數據。

收藏丨外貿涼涼了,如何應對?

可以看出來,歐盟是我們出口最大的區域,美國是出口最大的單一國家,歐美佔我們出口比重超過三分之一。

而就這麼剛剛好,歐美疫情現在是最嚴重的。

現在,歐美也在抄中國的作業,開始停工停產了:

比如,大眾、戴姆勒、寶馬等歐洲車企已停產。英飛凌、賽普拉斯、安森美、瑞薩的工廠已經關閉。

歐洲強大的汽車和工業產業已經基本停擺。

除非是像呼吸機和口罩一樣的醫療物資需求,否則,哪有多少訂單飛到中國呢?

小財女的堂弟堂妹們都是在外貿電子行業,她們告訴我,現在訂單很少,我妹做的速賣通,ebay這些平臺,她說,現在主要靠日本一個大客戶賞口飯吃,歐美那邊的訂單基本都停掉了。

在疫情沒有結束之前,歐美產業的需求將會急劇縮減,而且,現在還不知道疫情要持續到什麼時候?

看這個形勢,4月份不太可能結束,也許要到6月份。

就算6月份疫情能夠緩解,全球其他國家開始復工復產,現在這個形勢下,全球經濟惡化,面臨整體通縮的經濟狀況,只怕外貿人的日子全球都會不好過。

特別是如果還碰上特朗普還要打關稅戰,這必然對出口貿易會雪上加霜。


就連3月24日召開的國常會已經作出判斷:“外需訂單呈現萎縮態勢”。

外貿如果扛不住,除了會拖累GDP增長,更重要的一點,是就業。

就業形勢小財女也不好多深入去講了,就給大家兩個數據來參考下。

第一個是2017年,商務部給了一個數據,外貿帶動的就業人口是1.8億。

收藏丨外貿涼涼了,如何應對?

第二個,是今年商務部給的另一個數據,2019年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佔比升至43.3%,第一大主體。

而眾所周知,民營企業就是就業的保障,但是也特別脆弱。

很多外貿企業並不大,要麼是前店後廠的模式,要麼只接單不生產,大量的公司都是些小微企業,他們不比大公司現金流充沛,銀行還能貸到款。

通常,他們沒有那麼多現金流,出了問題,銀行也不會理,扛不了太久。

網上爆出來,有些外貿公司已經抗不住壓力,只有解散公司了。

收藏丨外貿涼涼了,如何應對?

外貿其實平時大家都感覺不到他的重要性,因為覺得反正對GDP增長沒啥貢獻,但是他存量太大了,真的出問題了之後,你會發現,他對就業的貢獻非常大。

而就業是遊離在三駕馬車之外最重要的指標,不用小財女多說,你都明白他有多重要。

這就是為什麼我一直說,全球形勢不好,對中國害處多於好處。

我在上一篇文章也提了,當下的形勢,即使歐美跟我們本質是一種對立關係,援助物資也非常有必要。

拖的時間越長,對我們貿易越不利。

援助歐洲,能改善在當地的營商環境,也會對後面做生意有好處。

但是我們要管理好期望值,援助不可能改變中歐之間對立的基本面,歐洲天然對我們是不信任的,更談不上什麼“友誼”。

前兩天我在上一篇文章剛說完,今天就看到新聞,歐洲認為我們在囤醫療物資,還說我們瞞報了40倍的數字等等,還有國家說我們產品有質量問題之類的。

小財女對這種論調感受很強烈,歐洲對中國,就是歐洲人寫的一本小說,充滿了《傲慢與偏見》。

即便如此,我認為,我們也要以德報怨,持續的做下去。

為啥?

首先,現在中國還離不開歐洲,離不開歐洲的貿易需求,離不開歐洲產業鏈分工。

其次,中國和歐美有不少差距,特別是在高科技產業和某些行業,改善跟歐洲的營商環境,可以在歐洲不景氣的情況下投資掃貨,特別是我們比較弱的一些產業,比如半導體,醫療等等, 畢竟,你現在不可能撬動美國的大門, 利用歐洲的技術積累可以有利於抗衡美帝。

所以, 改善跟政府的關係和營商環境, 此刻是一個機會。

好了,對外要有策略,對內也要有應對, 反過來推演下我們國內的邏輯。

如果三駕馬車中,今年出口會拖累的話,那麼我們只能從消費和投資來補缺口。

因為出口你沒有控制力,是由外部環境來決定, 但是我們今年要增長的目標肯定是需要的,只是增長几個點的問題。

內需和投資是掌握在自己手上,只要靠這兩輛馬車了。

為什麼大基建呼喚而出,本質還是因為出口受挫,消費短期不振導致的。

所以,大基建,也是不得已為之, 我相信今年的投資會非常猛,財政政策會更加積極,貨幣政策也會適當寬鬆。

大環境下,對投資基建,居民消費的利好政策肯定會持續不斷,等著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