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人生8個階段的8個重要問題,你能答好嗎?

人的一生該如何度過?

論語裡記載了孔子的這樣一句話: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將人生劃分為了7個主要階段,並在每個階段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今天,社會心理學將人的一生分為8個發展階段,每個階段都會面臨一個主要衝突,都要回答一個主要問題。

下面來看看吧。

1.這個世界安全嗎?

在出生0到1.5歲,我們要面臨第一個衝突:這個世界安全嗎?它值得信任嗎?

兒童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他唯一能依賴的只有養育者。

養育者影響兒童對這個世界的判斷,而兒童通過與養育者的互動,形成依戀關係。

這種關係將在今後的一生持續影響兒童。兒童會把養育者對他們的態度與反應,複製到對其他人,以及對待社會上。

社會心理學:人生8個階段的8個重要問題,你能答好嗎?

和孩子親密接觸

兒童所需要的,其實不過是食物,溫暖,和身體接觸的安慰;然而,並不是每個養育者都合格。

如果兒童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缺乏身體接觸和溫暖的情感,兒童將形成不安全的依戀類型,從而影響今後的人際社交關係。

不安全的依戀類型,包括迴避型和矛盾型。

迴避型是明明想要,卻偏偏總把對方推開,最終只會使自己更難受;

矛盾型是沒有你很焦慮,但有你又衝你發脾氣

兩種類型都是心口不一,無法正確處理親密關係。


成年人或許能意識到自己的依戀類型為不安全,雖然這屬於幼年遺留問題,但很可惜,必須由成年人自己買單。

小結:

這一階段,兒童要建立的是對環境的信任感,這需要養育者的互動。若能完成階段任務,兒童將獲得基本信任感,否則將產生不安全和焦慮感。

2.我能靠自己探索世界嗎?

1.5歲到3歲後,人生第二個衝突到來了。

如果世界是可以安全的,那麼我能夠在這個世界存活下去嗎?我有能力靠自己去探索世界嗎?

兒童在這個階段,已經逐漸學會走路,開始牙牙學語。他們會揮舞小手,到處張望,把能拿到的東西塞進嘴裡先嚼一頓,渴望能夠自己控制一些事情。


社會心理學:人生8個階段的8個重要問題,你能答好嗎?

帶孩子到野外玩耍


此時養育者該關注兒童的行為,防止兒童無意傷害到自己,但不該過分約束和批評兒童,可以告訴兒童不該吃塑料瓶,但不該直接打他的手呵斥他。因為這會導致兒童自我懷疑。

同時,對兒童要求過高,會打壓兒童的積極性。

小結:

這一階段,兒童要建立對自己的信任感,依然需要養育者的引導與支持

若能完成階段任務,兒童將產生自主感,認為自己有能力成為有價值的人,否則將會感到自己無力完全控制某事。

3.我要不要主動?

3到6歲,人生第三個衝突來了。

在認可自己後,兒童開始進行更主動的活動,更全面地探索世界。他開始思考,開始問些奇奇怪怪的問題,開始到處溜達,想要觸摸更多邊界。

他開始想要逃離養育者,用自己的力量去面對世界。


社會心理學:人生8個階段的8個重要問題,你能答好嗎?

鼓勵幫助孩子

此時養育者應儘可能滿足兒童的疑惑,可以說不知道,鼓勵兒童去思考,而不是斥罵兒童,讓兒童不要瞎問;注意兒童的人身安全,引導兒童去探索,而不是拒絕一切可能的危險,把兒童關在家裡。

小結:

這一階段,兒童的主動性得到空前提升,養育者的鼓勵支持和阻止打壓,將決定兒童是相信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能夠成為創造者,發起者;還是變成缺少自我價值感的人。

4.我能不能做到?

6歲到青春期,人生第四個衝突來了。

這個時候,兒童開始接觸學校教育。他們開始系統發展各項能力。他們開展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和體育活動,與不同的同齡人交往;他們將學習各種各樣的認知技能,運動技能,社交技能。

此時此刻,他們面臨的是,我能學會這項技能嗎?我要參與到其中嗎?


社會心理學:人生8個階段的8個重要問題,你能答好嗎?

讓孩子獲得自信感

此時教育者的重要性開始凸顯。學校,老師,應該鼓勵兒童多嘗試,挖掘兒童的潛力,讓他們參與而不是旁觀;讓他們成功,也讓他們失敗,讓他們體味如何克服挫折,如何面對失敗

小結:

這一階段,兒童要在學習中度過,教育者和養育者應不僅僅用學習成果來判定兒童,同時該注意兒童的心理健康。否則,兒童將變得缺乏自信心,有失敗感。

5.我該如何看待自己?

青少年期,人生轉折點來了。

這是人生髮展的一個關鍵階段,此時兒童開始準備步入成年,他的生理和心理都將發生巨大的變化。

我是誰?他喜歡我嗎?或者他討厭我?我是不是長得很難看?

他們開始關注自我的內心,關注他人的看法。

他是獨立的我,是同學,是朋友,是學生,是女兒,是未成年人,是路人。他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人對他有不同的看法。在這些不同中,人生的終極問題降臨到他身上。

社會心理學:人生8個階段的8個重要問題,你能答好嗎?

悅納自己

兒童無法解決自己內心的疑惑,家長和老師則應對此多加關注,適時引導孩子正確看待自己,悅納自我。

小結:

這一階段,兒童要在混亂中發現自己正確的同一性,對自我形成一致感,要悅納自己。

學校課本里雖然有所提及,然而可惜的是,家庭教育卻往往把這當成小孩子的無理取鬧,不予理會。

是否能塑造核心的自我形象,和自己和睦相處,很多人直到成年人後依然無法做到。

幸運的是,自媒體時代裡,人人都可能是獨立IP,或許這是一個彌補遺留問題的機會。

6.我值得被愛嗎?

成年早期,大概是30歲前,人生第六個衝突來了。

從前面的被愛,成年人開始愛人。

不僅是生理上與心理上的需求,促使他們去尋找愛人,社會也要求他們去組建自己的家庭。

然而並不是人人都能完成這一任務。幼年時形成的不安全依戀關係將在此刻發揮影響。有些人,先天缺乏愛人的能力。


社會心理學:人生8個階段的8個重要問題,你能答好嗎?

學會愛與被愛

即使是具備了愛人的能力,有些人依然無法收穫愛情。愛情需要他付出,作出承諾,剋制一些個人偏好,放棄一些隱私和獨立,學會處理兩性關係。

小結:

這一階段,成年人不再侷限於從養育者獲得幫助,或者說養育者所能給予的,已經很少很少。他們要能發現原生家庭對自己性格心理的影響,要能超脫,從愛與被愛中獲得新生。否則,他將獲得永恆的孤獨感,和與他人交流的無力感。

7.我如何養育我的孩子?

30-40歲,人生開始走進交叉口,中年危機到來。

要生孩子嗎?還沒當上管理層怎麼辦?被裁員了怎麼辦?我是否事業有成了?

成年人既要考慮在社會立足,又要開始考慮下一代。

因為,生命是個輪迴,曾經被養育的人也開始要養育自己的孩子。

什麼時候生孩子?我的孩子會重蹈我的覆轍嗎?我該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孩子要上早教嗎?


社會心理學:人生8個階段的8個重要問題,你能答好嗎?

中年危機不可怕

這是個足夠混亂的階段。他要對所有的人負責,卻又不能顯示出自己的無能。他不能哭泣,他必須咬牙堅持。他求助無門,因為誰都不相信他辦不到。

小結:

這一階段,成年人的重心從個人轉移到家庭,社會和後代。在前面幾個階段裡,未能好好解決各個階段衝突的人,在這一階段將遭到反噬。他可能沉湎於自我放縱,懷疑人生,缺乏人生目標,碌碌無為天。

8.我是否可以安然去死了?

40歲後,成年晚期,人生最後一個階段。

這是一個收官階段。命運開始和成年人清算他的一生。

社會心理學:人生8個階段的8個重要問題,你能答好嗎?

老年人也可以有自己的興趣

如果他在每個階段,都能成功回答各個階段的問題,或者在後期及時補救,此時就可以開始享受圓滿。他可以回顧往事不留遺憾,獲得人生智慧。

然而若仍有沒解決的問題,或未實現的願望,此時將產生挫折感,絕望感,自卑感。這一生即將結束,此時的懲罰是自己對自己的最大的懲罰,天罰不外如是。

結語

本文提到的8個人生階段以及對應的衝突,為艾瑞克·埃裡克森提出8個社會心理發展階段。在早期的幾個階段裡,我們只能仰賴養育者。然而到了成年,我們有一次補救的機會,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

對於如何過好自己的一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本文提到的8個階段,是多數人要經歷的階段,然而仍然存在不經歷生子直接走向死亡,卻依然被歷史銘記的人。

我們所能做的,大概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回答這8個問題,讓自己不後悔吧。



我是魚蘇蘇,致力於用心理學解釋生活,指導生活。

有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關注我獲得更多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